生成式AI不僅改變了日常寫作習慣,也正在悄悄重塑學術論文的語言風格。德國研究團隊針對2010年至2024年間、超過1500萬篇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論文進行分析,發現2024年發表的論文中,有至少13.5%帶有AI生成語言的特徵。
研究以PubMed資料庫為基礎,分析AI普及前後論文中常用詞彙的變化。以前的論文比較直白,用詞像是「細胞(cell)」、「增加(increase)」、「影響(affect)」這些明確描述研究內容的字。但近幾年的論文,常常會多出一些比較浮誇、修飾性的字眼,比如「展示(showcasing)」、「極為重要(pivotal)」、「試圖解決(grappling)」等,這些都是AI很愛用的詞。

以往要判斷文章是不是AI寫的,就直接拿AI和人類寫的文章來比,但這種方法會受到模型版本或輸入指令影響,結果不一定準。這次研究團隊改用一種像分析疫情的方法,去找出那些「突然變得很常出現」的字,來判斷AI可能有沒有參與。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評價AI會不會讓論文內容變得不準確,但它指出不同國家、研究領域和期刊之間,AI使用的比例落差很大,有些地方甚至超過四成。總體來看,AI已經在學術界悄悄站穩腳步,成為越來越多人寫論文時的輔助工具。這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