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拒絕簽署歐盟 AI 行為準則,認為該規範干預過度,與現行自律原則存在衝突與疑慮。
歐盟近期針對AI技術推出新的通用AI模型行為準則 (Code of Practice for GPAI),期望藉此引導企業配合AI法案的正式實施,但Meta卻公開表態拒絕簽署,強調該準則內容涉及「過度干預」,可能帶來法律不確定性影響,並且影響技術創新發展。
Meta全球事務長Joel Kaplan稍早發出聲明,直指「歐洲在AI發展正走向錯誤方向」,更指出該準則包含許多不合理規定,範圍甚至超出AI法案本身。雖然行為準則屬自願性質,但Meta的明確拒簽態度仍引發外界關注。
根據歐盟委員會所釋出的準則內容,AI開發商需遵守多項要求,其中包括不得以侵權內容訓練模型、尊重創作者要求移除作品的意願,同時也需定期提供AI功能的技術文件。雖然簽署該準則有助企業獲得法律上的緩衝與合規彈性,但若企業選擇不加入,則可能面臨更高的監管風險。
歐盟數位事務發言人Thomas Regnier補充指出,未簽署企業必須提供額外「合規作法」證明,否則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審查。一旦違規,歐盟將以AI法案為依據,最高可對企業處以年營業額7%的高額罰款。
此次並非Meta首度對歐洲AI監管表示不滿,早在AI法案草案階段時,Meta就曾抨擊該法案過於繁瑣、削弱產品開發進度,並且影響歐洲消費者實際體驗,甚至導致相關技術應用產品延期推出,或是相關功能必須被刪減,進而導致使用者權益受損。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曾公開反對歐盟推動AI法案,認為該法案「本質上是科技稅收」,並且在今年4月對歐洲施壓,要求放棄相關規範。而Meta與白宮立場一致,在全球監管態度分歧下,似乎選擇押注美國的相對寬鬆政策。
儘管如此,歐盟仍堅持打造具透明性與責任制度的AI產業環境,並且持續呼籲企業自願加入規範。至於未來Meta是否會因此承受更多合規壓力,恐怕也將成為AI全球治理路線之爭的重要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