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velle.fu

共20255則
甚麼都懂一點、甚麼都不精
是活用電子紙技術,元太 E Ink 攜手 Lohmann-Therapie  打造能顯示資訊的智慧醫療經皮貼片這篇文章的首圖
活用電子紙技術,元太 E Ink 攜手 Lohmann-Therapie 打造能顯示資訊的智慧醫療經皮貼片
電子紙擁有省電的特性,現在廣泛的被用於一些取代傳統紙標籤的領域,例如商店的價格牌、廣告看板等;而元太電子 E Ink 宣布與德國經皮治療系統研發與製造商Lohmann-Therapie Systeme AG 合作,以元太科技新式的低電壓電子紙,開發出能夠偵測與顯是經皮貼片資訊的智慧醫療經皮貼片。 這項技術是因應患者不良服藥遵從行為或是忘記服藥與不當藥物服用而催生,此像智慧醫療經皮貼片搭載 E Ink 的 2 吋低電壓電子紙,並且整合開關、壓力感測器等功能,能夠偵測醫療貼片是否準確黏貼於皮膚,並提醒下一劑藥物使用時間,還有提醒醫療貼片撕除與替換的提醒;此款低電壓電子紙相較傳統電子紙僅需要 50%
7 年前
是Sony 發表車用 IMX324 CMOS 元件,提供先進輔助駕駛提供低功耗、高動態的高畫質影像這篇文章的首圖
Sony 發表車用 IMX324 CMOS 元件,提供先進輔助駕駛提供低功耗、高動態的高畫質影像
先進輔助駕駛系統 AIDAS 與自動駕駛技術其中一個門檻是車載相機的影像品質,身為全球感光元件重要廠商的 Sony 也持續針對車載影像需求推出合適的感光元件;而稍早發表了一款目前車載感光元件業界最高畫素的 IMX324 堆疊式 1/1.7 吋 CMOS ,達 724 萬有效畫素,預計在 11 月份推出、並於 2018 年 6 月量產,單顆報價為 1 萬日幣。 這款元件採用 Sony 引以自豪的堆疊式技術,將畫素陣列與訊號處理線路堆疊,使元件模組尺寸縮小並降低功耗,且相較傳統感光元件可提升達 3 倍水平解析度,能夠捕捉約 160 公尺外的高解析路標影像,同時透過畫素合併模式,能夠在低光源下達到
7 年前
是Lomography 中片幅相機 Diana F+ 歡度十周年,推出限量啞光紅搭配粉藍紀念機這篇文章的首圖
Lomography 中片幅相機 Diana F+ 歡度十周年,推出限量啞光紅搭配粉藍紀念機
作為 Lomo 風街拍愛好者,採用中片幅底片的 Lomography Diana F+ 是不少人心中的夢幻機種; Diana F+ 承襲 1960 年代於香港生產、並主要出口到美國的 Diana 相機,轉眼間自 2007 年由 Lomography 重生後也已經有十年了,至今仍以復古外型與創意功能深受喜愛 120 格式底片相機玩家的青睞;而時周年紀念機以 1960 年美式餐廳的復古風格,採用啞光紅搭配粉藍色,同時以復古金色鏡頭點綴,彷彿回到原版 Diana 所推出的六零年代。 Diana 十周年紀念版即日起在 Lomography線上商店以及Lomography台北大使館推出,建議售價為 3,
7 年前
是聯想發表搭載 AMD PRO APU 的 12.5 吋機種 ThinkPad A275這篇文章的首圖
聯想發表搭載 AMD PRO APU 的 12.5 吋機種 ThinkPad A275
AMD 的 APU 近期多出現在 14 吋以上的超值筆電機種,鮮少被使用在強調行動力的機種中,而 Lenovo 稍早宣布將於 11 月中旬在日本推出 12.5 吋的 ThinkPad A275 ,解析度為 1,366 x 768 ,整體設計可說是採用 Intel 處理器的 X270 的相近設計,這款筆電將提供 A10-9700B 搭配 4GB RAM 與 128GB SATA SSD ,高規機種則採用 A12-9800B 搭配 8GB RAM 與 256GB PCIe SSD ,標配搭配齁方柱狀 47Wh 的 6 節電池;另外還有搭載 A10-9700B 的 Full HD 版本,搭配 500
7 年前
是VR 老婆伴我眠,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VR 膝枕、共眠體驗由手機板移植到 PS VR 與 PC這篇文章的首圖
VR 老婆伴我眠,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VR 膝枕、共眠體驗由手機板移植到 PS VR 與 PC
應該不少動漫迷心目中都有一位未於不同次元的老婆吧?而 VR 技術能夠作為打破次元隔閡的重要門檻;由 Gugenka 所開發的動畫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的 VR 作品,提供動畫中兩位廣受歡迎的女性角色愛蜜莉雅以及雷姆的膝枕與伴睡體驗,原本是在手機平台上推出,現在則預計提供 PS VR 與 PC 版本,相較手機版本需要個別針對兩位女性角色的兩種伴眠模式購買, PC 與 PS VR 版本則是提供將兩種動作同捆、以角色分開販售。 相較手機版本, PC 與 PS VR 版可支援頭戴顯示器的位置與角度追蹤機能; PC 版本可對應 Oculus Rift 與 HTC Vive ,將先由 DLsite.
7 年前
是Chord Mojo 一秒變音樂播放機, Chord 推出 Mojo 專用模組 Poly這篇文章的首圖
Chord Mojo 一秒變音樂播放機, Chord 推出 Mojo 專用模組 Poly
英國 Chord 在平價機種以 FPGA 撰寫機能取代傳統 DAC 晶片,獲得不少發燒友的好評,而旗下最小型且內建電池的 Mojo ,也是不少玩家透過 OTG 模式連接手機播放音樂的熱門機種; Chord 針對隨身音樂播放的需求,推出 Mojo 專用的套件模組 Poly ,裝上去後, Mojo 就可化身高音質播放機,不用再連接到其它裝置。 Poly 價格落在 499 美金。 Poly 模組內建有 microSD 卡插槽以及無線模組,能播放記憶卡內的音樂或是透過無線網路 DLNA 播放網路硬碟、 NAS 內的音樂檔案,亦可支援蘋果的 AirPlay 或是透過藍牙方式接收音樂串流播放;支援的格式達
7 年前
是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螢幕占比更大且仍具完整 I/O ,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動手玩
Razer 在 2016 年推出旗下最輕薄的筆電機種 Razer Blade Stealth ,以典型 Razer 風格設計的 12.5 吋金屬機身、 Chroma RGA 鍵盤與極具行動力的設計,在定點搭配 Thunderbolt 3 介面的 Razer Core 外接盒又可化身高效能電競筆電,在發表當時吸引不少目光,而在 2017 年, Razer 又追加了 13 吋版本,使得視覺上看起來更為舒服。 這次評測的機種為 Razer Blade Stealth 13” ,為搭載 Intel 第七代平台 Core i7-7500U 的版本,而在稍早因應 Intel 第八代平台發表, Razer
7 年前
是Ultrasone 精簡產品線, HIFI 系列產品將併入 PRO 系列這篇文章的首圖
Ultrasone 精簡產品線, HIFI 系列產品將併入 PRO 系列
若較早接觸德國 Ultrasone 的玩家,應該不少都是從 HIFI580 、 HIFI780 開始接觸這個品牌的吧?或許是因為 Ultrasone 發展至今產品線已經過於複雜,它們也決定要將 HIFI 產品線併入 PRO 產品線,此次受影響的包括 HIFI480 、 HIFI580 、 HIFI780 等,全新的名稱將以 PRO480i 、 PRO580i 以及 PRO780i 稱之,與 PRO900i 、 PRO2900i 構成新一代的 PRO 產品線,值得注意的是三款新品雖維持不可更換線材設計,然而 PRO580i 與 PRO780i 的插頭改採用 2.5mm 四極平衡,意味著可透過轉接
7 年前
是技嘉 AORUS 旗艦電競機 X9 登場,搭載超薄型機械鍵盤與 4 風扇、 8 導管系統這篇文章的首圖
技嘉 AORUS 旗艦電競機 X9 登場,搭載超薄型機械鍵盤與 4 風扇、 8 導管系統
技嘉 AORUS 稍早發表旗下品牌最頂級電競筆電機種 X9 ,採用 17 吋 3,840 x 2,160 IPS 顯示器,並具備高效能的 Intel i7-7820HK 處理器,同時利用兩張 NVIDIA GTX 1070 進行 SLI ,使其達到超高的遊戲性能,但機身仍維持在 2.35 公分、重 3.59 公斤。為了達到流暢穩定的遊戲體驗, X9 搭載 4 風扇、 8 熱導管散熱系統,並將風道集中在後方排出,以兩顆大型風扇負責 CPU 與 GPU 的熱風帶出,同時透過兩顆小風扇解決電路板與其它元件的廢熱。 X9 建議售價為 109,999 台幣,預計十月下旬上市。 此外 X9 也在機構中搭載
7 年前
是徠卡復刻 1935 年經典鏡頭 Thambar-M 1:2.2/90 ,承襲設計之處還添加現代化單層塗裝這篇文章的首圖
徠卡復刻 1935 年經典鏡頭 Thambar-M 1:2.2/90 ,承襲設計之處還添加現代化單層塗裝
徠卡宣布將深受玩家喜愛的 1935 年經典鏡頭 Thambar-M 1:2.2/90 進行復刻,除了承襲原本的光學設計以及金屬鏡筒、遮光罩、鏡頭蓋與柔焦濾環,以現代化的單層塗層技術使玻璃更具抗腐蝕性; Thambar 鏡頭最大的特性就是刻意藉由球面像差產生的柔焦效果,且像差可延伸到光學系統的邊緣,同時透過無段的 20 片光圈機構可控制景深與擴散程度。 Thambar-M 1:2.2/90 採用 4 片三群光學,最近對焦距離為 1 公尺以上,外型也繼承結構原本黑色漆面以及相同大小,紅、白色字體的尺規繪色都與當年一致,但稍微進行小幅度外觀修改,使用現代 M 鏡採用的壓花技術,使其設計更接近近代 M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