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link 手機直連衛星服務受 FCC 有限批准
Starlink手機直連衛星通訊服務申請未獲FCC全面批准,僅允許特定頻段測試 Starlink在去年12月初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遞交可讓手機直連衛星通訊服務許可申請,稍早終於獲得批准,但目前僅允許在衛星發射後10天內,透過1910-1915MHz、1990-1995MHz兩組頻段進行測試,並未同意以此投入營運。 依照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目前批准內容,僅允許Starlink在衛星發射之後進行天線功能測試,藉此確認天線運作正常。同時,Starlink更必須避免測試過程對其他衛星服務造成影響,若無法避免影響情況的話,更需要與受影響單位進行協調。 至於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未批准Starlin
1 年前
澳洲音訊品牌 Rode 收購 Mackie 擴展音訊創作市場
澳洲音訊品牌Rode宣布收購Mackie,目標強化在專業音訊與串流媒體市場的競爭力。 澳洲音訊設備製造商Rode宣布收購競爭對手Mackie,藉此強化其專業音訊與串流媒體市場競爭優勢。 收購Mackie的原因,主要看中目前消費市場的內容創作者族群規模成長趨勢,同時也能針對Corsair收購Elgato加入內容創作、直播應用市場競爭情況進行抗衡,而非僅聚焦專業領域市場需求。 除了藉由旗下Rodecaster Pro系列混音器、Streamer X等產品聚焦專業領域市場需求,Rode預期藉由收購Mackie強化更普及化的音訊應用市場佈局,並且將以價格相對親民策略吸引更多市場用戶。 而在專業領域發展
1 年前
微軟盲人 AI 計畫「Seeing AI」登陸 Android:視障輔助新進展
微軟的Seeing AI項目將支援Android,提供視障人士以AI技術「看見」周圍環境。 微軟過去以Azure雲端平台運算驅動、協助盲人「看見」前方影像等內容的Seeing AI發展項目,確定於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登上Android平台,並且提供與針對iPhone打造版本相同功能。 而此發展項目已經支援18種語言,包含捷克語、丹麥語、荷蘭語、英語、芬蘭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匈牙利語、義大利語、日語、韓語、挪威博克馬爾語、波蘭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瑞典語與土耳其語,微軟計劃在2024年將支援語言增加至36種。 跟iPhone版本一樣,在Android平台推出的Seeing AI發展項目同
1 年前
OpenAI 在中國預防性申請 GPT-6、GPT-7 商標
OpenAI雖未宣布GPT-5,已於中國申請「GPT-6」、「GPT-7」商標,涵蓋科學儀器等應用領域。 雖然OpenAI尚未計畫推出GPT-5,但顯然已經在中國境內申請多個「GPT-6」、「GPT-7」相關商標,主要用於科學儀器、網站服務等項目。 相關商標專利是由OpenAI透過歐愛營運有限責任公司 (OPENAI OPCO LLC)提出申請,但目前仍處於審查階段。 目前OpenAI已經將主力放在GPT-4大型自然語言模型,並且應用在ChatGPT-4聊天機器人,後續更推出名為GPT-4 Turbo、可輸入更長、更複雜的文字內容解析的升級版大型語言模型,但尚未準備推出GPT-5大型自然語言模
1 年前
Meta AI 研究團隊十週年:全面提升視覺和語音技術
Meta的基礎AI研究團隊慶祝成立十周年,著重於進化AI的視覺理解、音訊生成及翻譯準確性。 Meta近期說明以開放、平等精神投入人工智慧發展超過10年,並且在基礎人工智慧研究團隊FAIR (Fundamental AI Research)成立10週年之際,宣布推出新一代人工智慧模型與資料集,分別推出結合第一人稱及外部視角,讓人工智慧具備影像理解能力的Ego-Exo4D技術,以及可自動生成語音、音效內容的Voicebox,另外也推出翻譯模型Seamless Communication。 在過去10年發展中,Meta表示推出可辨識圖像中個別單一物體的Segment Anything技術,以及可在不
1 年前
老牌重金屬樂團 KISS 透過 ILM 特效技術重返舞台
瑞典娛樂公司與ILM合作,運用先進數位技術讓重金屬樂團KISS的高齡成員在舞台上再次精彩演出 在與瑞典娛樂公司Pophouse Entertainment Group攜手合作,並且透過喬治盧卡斯旗下光影魔幻工業 (ILM,Industrial Light & Magic)特效公司技術製作,讓從1973年於紐約成立的KISS重金屬合唱團高齡成員也能透過現代化技術再次於舞台上活躍。 以目前KISS團員年紀都已經超過70歲情況來看,要像過往在舞台上活躍演出幾乎很難,但是藉由臉部表情擷取與動作追蹤,搭配人像貼合與深度學習等技術應用,將讓KISS的演出能再次以數位化形式呈現,甚至也能進一步與現場
1 年前
OpenAI GPT 服務市集推遲 預計 2024 年開放
OpenAI的GPT服務軟體市集,原計劃於今年12月推出,現因人事變動等因素,推遲至2024年。 今年11月初宣布推出可對應各類應用功能的GPT服務,同時也預告將推出專門分享此類GPT服務的軟體市集,但OpenAI顯然因為近期人事異動影響,使得軟體市集推出時程將延後至2024年。 在稍早寄送通知郵件內容中,OpenAI表示原訂會在12月推出的GPT服務軟體市集將會延後推出,原因在於受到近期一些事情「影響」。 同時,OpenAI也表示目前正針對用戶回饋意見進行調整,讓ChatGPT服務獲得升級。 在近期遭董事會突發開除,並且經歷由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招募加入新成立的先進人工智慧研
1 年前
Google 大型自然語言模型「Gemini」發布延期至 2024 年
Google原定於2023年底推出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Gemini」,最新消息顯示推遲至2024年初上市。 先前有消息指稱Google原訂在今年11月正式推出的大型自然語言模型「Gemini」將會延後推出,而The Information網站更進一步指稱Google員訂在12月初於美國紐約、加州及華盛頓地區舉辦發表活動,但目前已經延後調整至2024年初。 而延後推出原因,可能包含針對非英文互動內容理解最佳化有關。不過,Google方面並未作任何回應。 至於在運算效率中,消息人士表示Google的「Gemini」整體執行表現優於OpenAI的GPT-4。Google副總裁,以及Bard與Goog
1 年前
華為與深圳市政府合作 打造自給自足的 5G 連網處理器
華為在面對美國技術出口禁令的壓力下,透過與深圳市政府投資基金及深圳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的合作,正在加速自主5G處理器的開發。 彭博新聞報導指稱,華為從2019年以來一直接受深圳市政府投資基金協助,藉此打造能自給自足的5G連網處理器,甚至也與深圳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密切合作,藉此避開包含美國、荷蘭及日本的技術出口限制。 在此之前,華為已經透過中芯國際生產7nm製程的Kirin 9000S處理器,雖然相比其他已經採用3nm製程打造處理器約有5年多的技術差距,但明顯成為華為突破美國技術出口禁令的指標產品。 而目前與深圳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合作,華為更向其轉讓超過10項技術專利,希望透過深圳新凱來技術有限公
1 年前
蘋果「捷徑」前身服務創造者成立新創 用 AI 改變傳統作業系統使用模式
該公司計劃利用OpenAI的GPT及Meta的Llama等自然語言模型,簡化使用者與作業系統的互動。其目標是通過自然語言進行操作,以減少尋找功能選項的時間,提高效率。 由三名前蘋果工作人員創立的新創公司Software Applications Incorporated,希望藉由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改變傳統作業系統使用模式。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corporated執行長Ari Weinstein、技術長Conrad Kramer,以及曾在蘋果任職超過10年,負責Safari、iMessage與FaceTime等服務的Kim Beverett共同創立。 在此之前,Ar
1 年前

相關話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