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消息 Linux Snapdragon 虛擬化 QNX 車載 高通宣布第四代 Snapdragon 數位座艙平台,採 5nm 製程並整合 AI 、多媒體與車規連接與安全性 高通於聖地牙哥發表第四代 Snapdragon 數位座艙平台,強調除了具備 Snapdragon 平台一貫的高效能運算、機器視覺、人工智慧與多重感測中樞特質外,也針對車用環境具備車規的連接性與高度安全性,同時採用先進 5nm 製程生產,具省電、低發熱特質,並強調因應新一代智慧車載技術,可藉由高通雲服務的軟性庫存單位進行 OTA 更新,使車載系統能持續升級。 高通預計於 2022 年開始生產第四代 Snapdragon 數位座艙平台,而 2021 年第二季即可提供樣品供相關開發團隊進行測試。 針對新世代車載需求,高通第四代 Snapdragon 數位座艙平台支援虛擬化與容器化技術,可配置多個獨立 Chevelle.fu 4 年前
人物專訪 Android AI 高通 Snapdragon 888 高通 Snapdragon 888 技術發表會後訪談,為何時脈不再拉高,有 26TOPS AI 效能還需雲 AI 嗎 高通在 2020 Snapdragon 線上技術峰會第二日結束後,也藉由線上視訊會議方式進行媒體問答,關於這款預計在 2021 年初於新一代 Android 手機亮相的頂級平台,高通以再創高峰作為形容,也是高通在歷經兩個世代外掛 5G 基頻晶片後首款整合 5G 基頻的旗艦平台。 ▲與高通 Snapdragon 技術團隊以線上會議方式進行 QA ▲ Cortex-X1 時脈並未超越 Snapdragon 865 是考慮整體效能與能耗 高通 Snapdragon 888 雖然採用比起 7nm 製程的 Snapdragon 865 更先進的 5nm 製程,但 Kryo 680 的 Prime Cor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qualcomm 高通 5G Snapdragon 888 2021 年 Android 旗艦機必備的高通 Snapdragon 888 架構解密,第一款商用化 Arm Cortex-X1 架構晶片、業界最強 26TOPS AI 性能、 支援 5G TDD 與 FDD 載波聚合 高通在稍早的 2020 Snapdragon 線上技術峰會正式揭開新一代旗艦平台 Snapdragon 888 的架構細節,除了昨日公布採三星 5nm 製程與整合 X60 5G 數據機外,也確認為首款採用 Arm Cortex-X1 客製化 CPU 微架構商用處理器,此外達 26 TOPS 的 AI 性能也帶來更驚人的表現與 AI 應用,同時也首度導入虛擬化技術,能夠在多個獨立的 OS 之間切換。 ▲ Snapdragon 888 平台晶片 ▲ Snapdragon 888 關鍵特色 簡單整理 Snapdragon 888 平台特色, Snapdragon 888 為三星 5nm 製程,採 P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AI Snapdragon 高通 高通談論 AI 測試:由於 AI 框架、模型難以標準化,無論規格、跑分軟體恐無法反應真實體驗 由於 AI 與機器學習近年在智慧手機漸漸被應用在影像處理相關應用相當熱門,而各家智慧手機品牌也紛紛強調 AI 為使用體驗帶來的影響與變化,尤其是照片與影片處理、直播特效等,都可看到 AI 技術加持後的影像品質提升與樂趣,這也使得手機晶片商開始強調 AI 性能跑分,高通也為此舉辦一場小規模說明會,針對 AI 跑分當前的狀況與意義進行說明。不過就結果來說,當前 AI 的跑分很難反應在實際體驗,至於原因將會在接下來簡單的陳述。 目前作為 AI 性能標準有三種方式,其一是單純以硬體性能得出的 TOPS 為主,其次是執行框架的測試時間,最後是由第三方 AI 測試軟體,不過三項測試標準都有盲點存在。 ▲單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高通 邊際運算 Qualcomm Cloud AI 100 高通邊際運算平台 Qualcomm Cloud AI 100 與其邊際運算開發套件正式出貨,由 Snapdragon 865 模組化平台提供基礎系統與 5G 網路 高通宣布為 2019 年初所發表的 Qualcomm Cloud AI 100 推出 Qualcomm Cloud AI 100 邊際運算加速器與開發套件正式出貨,Qualcomm Cloud AI 100 加速器是在 2019 年上半年發表的邊際運算加速器,原訂 2019 下半年出貨。 ▲ Qualcomm Cloud AI 100 可提供自 15W 到 75W TDP 等不同的功率設定,滿足各種環境需求 Qualcomm Cloud AI 100 可提供多種形態與功率設定,自 15W 到 75W ,可滿足不同層級的 AI 性能與裝置設備尺寸,最高可達 400TOPS 的性能;同時高通也提供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qualcomm 高通 機器視覺 人工智慧 高通宣布具先進 AI 與機器學習機能的中價位智慧型相機系統的視覺運算單晶片 QCS610 、 QCS410 原本機器視覺就是 AI 與機器學習的重要應用項目,隨著智慧都市、安全監控與智慧製造對機器視覺影像需求提高,除了透過邊際運算系統處理大量的影像資訊流之外,也希冀能在智慧相機端進行一定程度的智慧影像辨識;高通今日宣布針對中價位智慧相機需求,推出兩款具備 AI 與機器學習技術的視覺運算系統單晶片。 QCS610 、 QCS410 。 QCS610 與 QCS 410 已經開始送樣,同時高通亦與 ODM 、獨立軟體供應商、授權設計中心以及經銷商著手提供參考平台與開發套件。如華晶科技預計在第三季推出基於 QCS610 的參考設計硬體開發套件。 QCS610 與 QCS410 藉由整合 Kryo CPU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qualcomm 高通 5G snapdragon 865 RB5 高通宣布第一款具備 5G 與 AI 之機器人平台 RB5 ,以 Snapdragon 865 平台技術作為基礎 高通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具備 5G 與 AI 的機器人平台 RB5 ,藉由整合兩項創新技術,能夠打造高效能與低功耗的創新機器人與無人機設計,能應用在包括消費、企業、工業甚至國防領域,當前以有 20 家以上的客戶已經開始使用評估平台,另有 30 家以上的生態系參與者投入相關軟硬體開發。 基於高通 RB5 平台的機器人預計在 2020 年內上市。 RB5 平台基於高通 QRB5165 處理器,其本質酷似 Snapdragon 865 ,具備 8 核心 Kryo 與 Adreno 650 GPU ,並具備支援 Hexagon 張量加速器的第五代 AIE ,提供 1.5TFLOPS AI 性能;不過更重要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qualcomm 5G Snapdragon 690 高通宣布首款主流級 5G 平台 Snapdragon 690 ,具第五代 AIE 引擎與省卻 mmWave 支援的 X51 5G 數據機 如先前傳聞,高通在今日宣布第一款主流級 5G 平台 Snapdragon 690 ,這是高通 5G 平台自高階邁向平價化的先鋒,這也意味著接下來市場的 5G 連網裝置價格將大幅調降; Snapdragon 690 所搭配的 Snapdragon X51 5G 數據機依舊可支援 SA 與 NSA 組網,但相較 Snapdragon 765 系的 X52 數據機則省卻 mmWave 頻段支援,僅提供 Sub 6GHz 頻段,不過可支援 Sub-6GHz 的動態頻譜共享技術。 ▲ Snapdragon 690 規格表 Snapdragon 690 採用 8 核心最高時脈 2.0GHz 的 Kryo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AI 高通 真無線耳機 降噪耳機 qcc5100 aptx adaptive 高通展示新一代音訊技術,基於邊際 AI 技術的情境收音與透過 QCC5100 系列結合 aptX Adaptive 、主動降噪的真無線耳機 高通在 2019 Snapdragon 技術高峰會的第二日下午開放媒體參觀技術展區,筆者僅挑選個人興趣較濃厚的音訊部分進行介紹;高通在今年的音訊展示區主要以兩大類為主,其一是結合 AI 的收音應用,另一個主要的技術展示則是藍牙音訊方案。 隨當前智慧音箱與手機語音助理技術的普及,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隨著使用者距離裝置越遠,或是處在較為吵雜的環境,收音的效果與與音助理的聆聽音量就會受到影響,而高通在技術展示區則是透過揚聲器播放收錄的環境噪音模擬真實情境,透過 Snapdragon 865 的 AIE 引擎,以及此次整合到 Snpdragon 865 內的 Sensing Hub ,進行環境判斷,並將收 Chevelle.fu 5 年前
科技應用 三星 qualcomm 指紋 辨識 超音波 高通新一代超音波指紋技術3D Sonic Max發表 識別面積增大、以AI提昇精準度 先前應用在三星Galaxy S10系列的超音波指紋技術引發不少辨識效率與安全問題,甚至傳出三星明年預計不再採用相同技術,未來是否會採用Qualcomm新款超音波指紋技術3D Sonic Max,暫時還無法確認。 在此次揭曉新款Snapdragon 865,以及Snapdragon 765與Snapdragon 765G處理器之餘,Qualcomm也宣布推出新一代超音波指紋技術3D Sonic Max。 依照Qualcomm說明,新一代超音波指紋技術3D Sonic Max將比先前版本增加17倍的指紋辨識範圍,同時支援雙指辨識效果,藉此讓生物識別安全提昇,另外也將藉由人工智慧學習方式增加 Mash Yang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