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網路卡 光華商場 光華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宿網狂抽猛送的Intel網路卡(上) 雖然近20年來,各位科科的電腦主機板上,多半都有2顆印有「螃蟹」圖案的晶片:1顆音效Codec和1顆乙太網路控制器,某些比較老舊或比較低階的電腦可能還停留在10/100Mbps的100Base-TX。但在遙遠的1990年代中期,也就是Fast Ethernet規範剛被發表,台灣幾個身兼學術網路區網中心的國立大學,其學生宿舍網路開始普遍成形、區域網路連線遊戲像是魔獸爭霸2、MUD和BBS誘惑無數年輕住宿學子夜夜持續墮落的黑暗時代。無論從宿舍到系辦到學生活動中心到校園某個不知名的陰暗小房間,暗藏了一場看不見的軍備競賽:購入更好的網路卡「搶頻寬」,這也是乙太網路主要規格制定者之一的Intel,其網路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光華 Pentium 個人電腦 Cyrix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人生第一台電腦 各位科科,你們還記得人生第一台DIY (或光華牌) 個人電腦規格的如何,多少價格,裡面塞的是怎樣的零件嗎? 不學無術的筆者轉職成閒閒無事大學生的1995年夏天,到隔年1996年3月這短短的幾個月,不但附贈兩階段的台海飛彈危機和「十八套劇本」,更是引爆個人電腦快速普及、x86處理器平台展現高度競爭力的關鍵時刻。 1995年8月24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微軟Windows 95作業系統和Office 95正式上市,個人電腦歷史上最重大的里程碑—第一個真正的介面友善的作業系統和殺手等級的應用程式。 1995年11月1日:Intel發布Pentium Pro (P6) 處理器,x86處理器的效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diy ide 硬碟 光華 硬碟機 匯流排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最吵的硬碟 複習一下古老的Parallel ATA 二十一世紀才開始接觸電腦的科科們,在機殼內普遍只有幾條細細的SATA (Serial ATA) 排線的當下,以及為了解放新一代高速SSD被封印的效能,而逐漸走向純PCI Express化的今日,可能很難想像,在遙遠的二十世紀末期,負責連接硬碟機光碟機到主機板,並源源不絕地以不可思議的龜速,緩慢傳輸資料的介面,是如此的粗、如此的長、如此充分的填充機殼內的剩餘空間 (這樣寫好像怪怪的),而且串接2台裝置時,還要手動跳Jumper設定第一台的Master和第二台的Slave,或著選Cable Select讓電腦自己排排樂。 總計25個型號、歷經傳統薄膜式磁頭、磁阻式 (MR) 磁頭、巨磁阻 (GMR 痴漢水球 3 年前
哈拉打屁區 Showmer 傻瓜狐狸 光華 丁小羽 怪力羽 在台北光華閒晃的拍照 週六狐仔跟狼大跑了一趟台北參加活動 在回南部前跑到光華去掃街...看看有沒有東西可以敗回家的 (狼大差點一時衝動扛一組負載機回家...被我阻止了) 在路上面見老朋友時被通知有個活動剛散場 SG還沒閃人...問我要不要去拍拍 所以...這是換裝前 這是換裝後 很萌很可愛的一個正妹 換裝過程??? 沒有!!! 以上速記^^ 原文發表於傻瓜狐狸的雜碎物品 傻瓜狐狸 1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