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取自Donald J. Trump臉書)
昨日(11/9)美國總統川普赴北京會面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川習二會」萬眾矚目,中國除了以「超國是訪問」規格接待川普,中美兩方還簽署2535億美元(大約7兆新台幣)的合約,包括採購美國的液態天然氣、波音客機、大豆、電腦元件等等;事實上改善中美貿易逆差本是川普訪中的一大重點,中國在經貿上讓步有望提高川普的聲望。
根據《中時電子報》,中國以更多經貿利益使「新型大國關係」更上層樓符合習近平在19大喊出的「要讓中國外交走進世界舞台的方針」;既營造全球事務「G2說了算」的態勢,也弱化日本、印度與台灣對美國的影響力。新型中國外交直指「對中包圍網」背後的主導者,進行「中美關係自己喬」的路線。
另一方面,北韓問題可能是中國做出讓步的原因之一。有專家評論川普期待中國積極制裁北韓是天真的心態,因為中國不敢強烈制裁以免金正恩政權垮台產生更危險的變數;但正因為如此,有專家認為川普並非天真,而是刻意為之。
川普故意挑釁、醜化北韓以升高區域緊張可加強東北亞與美國的軍事聯盟關係,形成所謂的「小北約」以牽制中國;而因為金正恩被激化的言行順理成章地成為全球譴責目標,美國要求身為北韓主要後援國的中國「徹底解決」北韓問題可使中國陷入道德困境。
川普訪中期間雖然言辭收斂,卻一如既往地不斷給中國戴高帽,「(中國)有能力輕鬆、迅速解決這個問題」、「呼籲(習近平)要很努力地解決這個(北韓)問題,我知道,只要他努力去做,事情將迎刃而解」,讓中國背負更多壓力。
除了北韓問題,美國政府先前威脅將依據1974年貿易法301條款,對中國關於智慧財產權的各種作為展開調查,指責中國系統性地強迫外國企業交出最珍貴的技術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301條款允許美國單方面對他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或採取進口限制。301條款曾在80年代打開了日本封閉的半導體、林產品市場;對中國也有數次動用301條款的紀錄,比如90年代末對中國發起多次智財權調查、2010年針對中國給綠電產業的補貼展開調查。301條款可說是美國的有力談判籌碼。
中國在川普訪中期間極力討好川普,建立兩國領導人的私誼,將來若因為亞洲經貿及安全議題導致中美關係緊張時,會比較容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