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OLED LCD 電視 面板 LG 經濟切割法 傳統切割法 硬科技:為什麼48吋電視比55吋貴?你不知道的另類面板切割法 最近一年因為疫情,人們在家享樂的機會越來越多了,拿政府加發的各種補助金買台新電視,當成住家娛樂中心,再自然不過了,甚至當工作一來,接上電腦充當生產力設備也沒問題。當你上網挑選電視,看到尺寸越大越貴,這個沒啥問題。但凡事總有驚喜與例外,像是為什麼85吋價格高達75吋2倍,甚至還發生同系列48吋比55吋貴的情況。本文將詳細剖析面板生產時,影響成本的關鍵環節,為什麼商品價格受它影響。 ▲ 你沒看錯,在美國Best Buy網站上,隸屬同系列的LG CX OLED電視,48吋開價1499美元,但尺寸更大的55吋,反而賣你更便宜的1399美元。 關鍵1:面板廠世代越新,玻璃基板越大,單價越便宜 在面板製程 不夠色 2 天前
專家觀點 AMD intel APPLE MacOS Windows 10 Windows 10 on Snapdragon Apple Silicon Apple M1 宛若簽下離婚協議仍各自放話的怨偶,談蘋果 Apple Silicon 與 Intel Core 的性能之爭 蘋果在 2020 年宣布將逐步終止與 Intel 的長年合作,未來全面改以基於 ARMv8 指令集自研的 Apple Silicon ,這也是蘋果於 PC 領域放棄 PowerPC 架構改為主流 x86 架構後再度更換架構,而在去年底蘋果宣布首顆 PC 級 Apple Silicon " Apple M1 "推出後,砲火直接指向過往合作夥伴 Intel ,直指 Apple M1 出色的效能表現是蘋果堅定改以自研的關鍵,當時適逢 Intel 即將宣布執行長交棒,故並未在第一刻發難,但隨著 Intel 於今年 CES 宣布新執行長人選後,近期也找上全球指標性媒體公開調研表示 M Chevelle.fu 24 天前
專家觀點 HP ASUS Acer intel lenovo dell vpro 商務筆電 2021 年選配最適合企業員工的遠距辦公筆電, 5 大搶手商務機種一次看懂 過去一年全球因 COVID-19 疫情部署封城、隔離政策,帶動遠端辦公、遠距教學、影視娛樂的「疫外商機」。其中受惠最明顯的就是 PC 市場,尤其是筆記型電腦需求大增,資策會MIC評估 2020 年全球 PC 市場規模達 2.5 億台。疫情目前尚未緩解,預估商務筆電在 2021 年將持續暢旺,尤其輕薄機身、功用高效能、電力長續航、無線連網穩定、資安防禦等面向,是企業採購新機最主要的考量。 以下盤點目前企業用戶關注度最高的 5 款機種,分別有 ASUS、DELL、Lenovo、ACER、HP等品牌,這 5 款商用筆電的共同特性,皆搭載第10代Intel® Core™ i5 處理 癮特務 1 個月前
專家觀點 bloomberg 台積電 汽車產業 晶片 這世界需要台灣:2020年是口罩工廠、2021年是台積電和晶圓代工廠 2020年肺炎疫情嚴重的時候,全世界都羨慕台灣有滿滿的口罩產能,到了2021年當全世界口罩沒有產能需求的時候,又來台灣尋求更多的晶片製造量。晶片已經是一種民生設備了,而且台灣也是全球無法缺少關鍵角色。 車用晶片缺貨導致汽車業者減產,美、日、德等國紛向台灣求援,盼台積電等業者增產,據知名媒體「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的重要性變得不容忽視,讓世界各國意識到多麼依賴這個民主國家。 彭博(Bloomberg)以「全球危險地依賴台灣半導體」(The World Is Dangerously Dependent on Taiwan for Semiconductors)為題報導,台灣在全球經 中央社 1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癮觀點 華碩 華碩 中國 華碩小編 中國品牌 癮觀點:電競品牌編之亂滿月觀察報告 「冷處理」比特價還有用 日前台灣電競品牌中國小編在一段發文中,稱「中國品牌」引起軒然大波,導致廣大的台灣網友揚言要抵制該品牌,事發到今天已超過1個月(事件在12月17日發生),後續發展如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小編之亂」一段發文引發日、中、台大戰 先簡單回顧上個月發生的事,簡單講就是電競品牌ROG,中國社群小編擅自稱華碩為「中國品牌」,導致與日本虛擬直播公司Hololive代言的活動喊卡,此言一出立刻在粉專引發日、中、台三方大戰,詳情可參考這篇文章。 而就在上個月底,網路流傳一封由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胡書賓發出的內部信件,內容大致寫道,「感謝所有華碩同仁一起勇往直前,才能交出亮眼的成績,對於日前社群論壇上發生的 丹費特 1 個月前
專家觀點 intel IT vpro Intel vPro® 商用平台 IT管理 遠距工作效率升級術:企業如何善用 Intel vPro® 平台,賦能 IT 及員工高生產力? 2021 年剛展開,企業正在制定新的一年 KPI,同時也該關注的是,該如何善用嶄新科技,一方面賦能(empower)員工遠距工作保有高效率;另一方面盤點 IT 資源,有效強化遠距工作的軟硬體支援能力。企業不妨可參考 Intel vPro® 平台的四大指標面向「效能、管理、安全、穩定」,逐一洞察該補足哪些破口,並順勢展開數位轉型策略。2021 年企業要彎道超車,一舉提升競爭力並非難事。 關鍵競爭力一:效能 遠距工作效率,關鍵來自工作設備的效能 身為員工在遠距工作時,可能遇到以下幾項惱人的困擾。例如家中插座不夠多或位置不適合辦公,不僅在家工作不便還要時常分心看筆電的剩餘電力。在外開視訊會議 癮特務 1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PPLE P.A. Semi 指令集 硬科技 Apple Silicon Daniel W. Dobberpuhl PowerPC 硬科技:回顧構成Apple晶片研發團隊骨幹的P.A. Semi與Intrinsity 2008年4月,Apple以2.78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一間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Fabless Design House),得到150名天才工程師,那間公司叫做P.A. Semi,位於美國加州Santa Clara (也剛好是Intel總部所在地),創立於2003年,由曾在2003年獲頒IEEE Solid State Circuits Award的晶片設計大師Daniel W. Dobberpuhl所成立。今日Apple的A系列與M系列處理器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表現與地位,除了封閉性生態系統帶來的先天優勢,P.A. Semi團隊絕對居功厥偉。 為何Apple自產自銷的ARM處理器這麼厲害( 痴漢水球 1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矽谷 矽谷 誕生 慶祝矽谷五十歲了 探究這個集合創新和科技領域誕生的過程 沒想到矽谷這個名詞是由一位記者霍夫勒在信使新聞上(The Mercury News)做了專題新聞,才創造出這個名詞的,當時的媒體影響力可真大! 地圖上並沒有一個地方名為「矽谷」,卻是科技重鎮和創新心態的代名詞。半世紀前的今天一名美國記者首次以「美國矽谷」為題的報導,標記著矽谷一詞的正式誕生。 「矽谷」一詞在今天滿50歲,已故科技記者霍夫勒(Don Hoefler)在當時專門報導舊金山灣區半導體產業的「電子新聞」(Electronic News),以「美國矽谷」(Silicon Valley U.S.A.)為題進行系列報導,標記著「矽谷」一詞第一次被使用在印刷品。 ▲已故科技記者霍夫勒在當時專門 中央社 1 個月前
專家觀點 AI 機器學習 aws 數據分析 數位轉型 雲端 AWSTLDG AWS TLC 資料飛輪 AWS資料飛輪 有數位轉型、運用 AI 的企業多賺千億美元!AWS 提「資料飛輪」理論助企業成長 企業要追求成長,無論是找到新商機、優化客戶體驗、建立新的營收模式等,皆仰賴有憑據的洞察做出決策,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 拜科技所賜,透過數據分析即可為企業帶來效益,因此展開數據收集的任務刻不容緩;讓企業的資料雲端化、運用科技化工具讓資料轉化為實質洞見,是這個時代必須面對的功課。 ☞免費下載電子書,開啟數位轉型第一步:https://bit.ly/37tQFtg 正視數位轉型的急迫性:善用數據分析與 AI 的企業多獲得千億產值 根據 Gartner 預測,到了 2021 年,新興科技的誕生將有 80% 是在 AI 領域奠定基礎。這意味著,AI 的運用在人類生活的比重將逐漸增加,影響力愈來愈大。 另 癮特務 3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express 工業電腦 COM Express SOM 硬科技:科科們了解物聯網前需要知道工業電腦嵌入式電腦模組 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 概念從1980年代初期發展至今,隨著因為「根本不是定律的摩爾定律」而突飛猛進的半導體製程技術、多樣化的低功耗無線網路、機器對機器 (M2M) 通訊協定的標準化、解決網路位址不足宿疾的IPv6、利於集中控管的軟體定義網路 (SDN)、以及運算容器化 (Container) 從雲端延伸到邊緣 (Edge),不知不覺中逐漸融入了人類的生活。 近年來,因人工智慧應用普及化加上武漢肺炎 (COVID-19) 擴大人力缺口,逼使以電商和製造業為主的眾多產業,不得不佈署更多的無人搬運車 (AGV) 和自主移動機器人 (AMR),更讓具備可在嚴苛環境 痴漢水球 2 個月前
專家觀點 尾牙 PS5 尾牙 電視 頭家們尾牙禮物該怎麼挑?專送價格超貴、平常捨不得買的就對了 又到了年底尾牙時節,尾牙除了吃吃喝喝,最期待的就是可以抽獎,大家都希望抽到心中屬意的夢幻逸品,不過若站在老闆立場,尾牙禮物究竟該怎麼挑呢? 尾牙許願禮物清單 看完請轉寄給老闆 其實最保險方式,就是專挑熱銷、高人氣的產品,例如小編排兩個月還等不到的Apple iPhone 12,應該沒有人收到不會開心,雖然誠意十足,但感覺好像少了點創意,畢竟收禮就是要有一種拆開後會「哇~」的驚喜感啊!本篇,我們鎖定幾件樣價差非常大的產品,什麼意思呢? ▲(照片來源) 以電風扇來說,基本款可能幾百塊就有,不過Dyson硬是要出一台快兩萬的機種,平常人沒事根本不可能買,但坦白講…還是會想知道,它吹出來 丹費特 2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癮觀點 中華電信 無線網路 推薦 wi-fi 無線上網 BB 方案 凱擘大寬頻 頻寬 光世代 分享器 大大寬頻 mesh 家用網路 Wi-Fi6 寬頻網路 光纖上網 大大Wi-Fi Wi-Fi5 1G 光纖 高速光纖 家用網路推薦 推薦指數 1G wifi6 家用網路選擇 家用網路CP值 凱擘大寬頻真1G 高速飆網 2021 家用網路推薦:中華光世代/凱擘/Home+中嘉(bb)/大豐(大大)/北都等高速光纖方案比較,建議挑選 Wi-Fi 6 / Mesh 無線分享器方案 解決家中收訊死角 上班一整天回到家,想放鬆耍廢玩個線上遊戲,網路卻老是lag慢半拍,追劇一直緩衝跑不動,畫質直逼馬賽克!挑選家用網路,除了網路速度、頻寬與價格都得看,更要挑選能打造穩定上網環境的寬頻業者,此外牽線數據機和陽春的Wi-Fi分享器也已經遠遠不夠,還要能兼顧全家同時使用的穩定度與速度、大空間連網不受阻等使用需求,擁有好的無線上網環境,才能在家舒服上網、追劇、打 GAME。接下來小編就要分析一下目前市面上的家用網路服務中,哪些能建立絕佳的上網環境,誰才是真正CP值最高的選擇! 2021家用網路推薦清單: 中華電信光世代 凱擘大寬頻 Home+ 中嘉 大大寬頻 北都 中華電信光世代: 1G 速率很快&he 癮特務 3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APPLE m1 x86 硬科技 硬科技:科科應該要知道的Apple M1盲點 續篇 天底下任何事物都有其邏輯的極限,當然,Apple的產品也是。當採用M1處理器做為心臟的新款Mac陸續送到消費者的手上,透過常識即可預料的疑難雜症,就紛紛一個一個出籠了,甚至讓一堆人興奮到失去理智、知識和常識的「跑分」,現在看來也不是那麼厲害了。以一位做為替癮科技的科科們寫了100多篇科科文的作者立場,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也沒人蓋棺論定Apple未來能做到什麼程度,但好好的理解當下的狀況和現實,並不需要多天才的腦袋。 在這之前,筆者不厭其煩的再說一次:所謂「Apple神蹟」,說穿了就是其封閉生態系商業模式,可以讓他們集中「最充沛的資源」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完美的程度」,每年2.5億 痴漢水球 2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eon x86 硬科技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 振作期(Since 2020) 雖然各位親愛的科科們,可能難以諒解筆者把Intel的Xeon寫成落落長10篇連載的諄諄苦心,但畢竟Xeon是「長期支撐Intel獲利的最重要產品線,沒有之一」,也有請各位科科耐著性子,了解這段主導這20年來x86處理器發展史的故事,不僅建立起對x86伺服器的基本認知,更讓各位科科「再度偉大」,成為傲視坊間咖啡廳科技文青的高尚存在。 前情提要: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醞釀期(1995-199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草創期(1998-2001)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擴張期(2001-2004) 做為x86伺服 痴漢水球 2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癮觀點 5G 智慧農業 健保快易通 科技防疫 108課綱 DIGI + 推口罩實名制到 5G 上路,離不開這個關鍵政院小組!台灣 2030 年如何超前「數位」部署? 台灣今年因堅強的防疫能力、口罩實名制等優異表現,吸引全球各國爭相學習。沒人知曉的是,這些成果並非憑空生出,是靠過去四年「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推動小組」在 DIGI+方案的努力積累而成。見微知著,關係台灣 2030 年的發展,得仰賴現在的超前部署。 台灣,與德國、美國、瑞士同時名列前茅,這不是湊巧,而是台灣的努力被世界看見——於 2018 年及 2019 年被世界經濟論壇(WEF)評選為「全球 4 大創新國」!今年更是因為健保署雲端資料庫與移民署出入境資料串連,使得醫療第一線快速防疫,以及口罩實名制的即時推出,成功防堵國內疫情擴散。 「健保系統、出入境系統串連,其實那得 癮特務 8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