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媒體的流量永遠掌握在Google和Facebook手上,除了極少數付費訂閱者的個人,內容媒體所需要的流量都要看這兩位神的喜好。
過去寡占廣告收入的媒體因為資訊科技的改變,使得錢大部分集中在Google和Facebook身上,再透過流量分配部分的收入給媒體、網紅以及任何的流量的載具,但流量的分配是兩個科技巨頭的演算法決定的。
Facebook是這樣、Thread是這樣、抖音Tiktok也是這樣,我們貼出的每一個內容都變成了食材然後被臉書輸送到可能喜歡的人眼前,在經過點擊率、停留時間...OOXX演算法的參數,決定停止輸送或者是擴增輸送到更多人的眼前。
Google也是如此,你現在寫的每個文章,都要思考Google想要怎麼樣的貼文,標題怎麼設定、第一段怎麼設定、有沒有目錄結構、H2H3子標題有沒有做,和相關性的文章連結如何,有沒有創造新的點擊,都會決定某個關鍵字對應到你的文章的貼文排序。
今天一個超級熱門的新聞,例如食物中毒致死事件,人們會透過搜尋和社群服務分享來讀取資訊,分配資訊的是這兩個巨頭,你看到是天下、中央社還是Yotuber所做出來的新聞,決定權並不在於這些媒體或自媒體,而在於演算法,但演算法是個黑盒子。一個月流量超過幾百萬的媒體,可能一次Google Dance流量就掉了五成之多,對於的媒體影響力和經濟收入馬上往下掉非常恐怖。
再從讀者的角度來看,絕大部分的讀者並不在意這條新聞是誰給的,Google或臉書餵給你後,你知道了就是,不會再看是天下還是老天鵝給的。如果讀者不喜歡這個新聞表達的方式,簡易按一下「隱藏貼文」或30秒內跳出網頁就可,演算法馬上就會調整丟給你的資訊。
當所有的媒體、自媒體的流量都被演算法掐著脖子的時候,用正義的角度呼喊、讀者應該覺醒選擇優質的內容,我認為都是狗吠火車而已。
如何能走出這個困境,有些媒體、自媒體趁著還被流量演算法青睞的時候,趕緊和讀者建立親密信任關係,並採取跳過演算法走付費牆直送內容(例如The Infomatoin的電子報)的方式,在中型的以下的媒體可看到效果。但一但媒體採取了「只有付費者才看得到」的做法,那媒體廣播的這塊領域將被限縮。
人工智慧已經成神了,演算法就是網路世界的神,我們每一則內容都像是小心翼翼做出來的供品,不停琢磨神的心思,然後「上傳」到獻給演算法的祭壇,如果演算法之神悅納的話,就會將內容傳遞到更多人面前,於是你得到了更多的讚、觸及、回應、點擊,更多的是廣告收入、轉單收入,以及刺激你腦內的多巴胺。
你開開心心地感謝演算法之神的賜予,但三個月一過,演算法改變了心意(Google Dance)、或者是神想要新的供品,最早是文字、後來是直播、現在則要60秒的短影音。
不管獻出什麼供品,有一瞬間你會覺得這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殊不知其實演算法之神一轉頭,你所有努力的內容就再也得不到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