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GeForce RTX 50系列發表約半年,以及Intel、AMD新一代筆電處理器陸續推出,各品牌的旗艦級電競筆電也陸續到位,此次取得微星MSI新一代頂級電競筆電Titan 18 HX AI A2XWX(以下稱Titian 18 HX AI)進行體驗評測,這也是一款採用Intel Core Ultra 9 285HX、NVIDIA 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還率先導入PCIe Gen 5高性能SSD的頂規產品。


TITAN 18 HX AI延續Titian系列追求性能最大化的特性,可提供CPU+GPU共275W的解熱能力,其中更能使CPU達最高95W TDP效能,意味甚至能夠超越桌上型標準電壓處理器的實力,同時透過增強散熱架構,讓PCIe Gen 5 SSD能在筆電環境以高性能穩定執行;同時有著獨具特色的外觀,還搭載由SteelSeries加持的Cherry機械軸結構單鍵發光鍵盤,以及獨具特色的大面積無接縫RGB觸控板。
獨樹一格的雙色鎂鋁合金機身設計










標準版本的TITAN 18 HX AI採用一半低調、一半浮誇的有趣設計,黑色的上蓋除了龍魂盾徽標誌以外並無多餘的點綴,乍看相當的低調,然而底部以及機身後方延展部分採用銀灰色配色,同時具有極為複雜的線條設計,並在如後方出風口、底部中間區塊施加撞色的藍色,即便沒有浮誇的環繞式RGB燈效也同樣引人注目。雖然外觀看似簡單,但機身機構則使用兼具輕盈與強度的半固態射出鎂鋁合金材質。




為了追求散熱性能的最大化,TITAN 18 HX AI採用高階電競筆電常見的螢幕轉軸前移設計,並將機身的I/O分配在左右兩側及後方並合理的分配;位於機身後方為電源與影像輸出相關,常用於連接鍵盤、滑鼠的兩個USB Type-A以及全尺寸的SD讀卡機位於左側,右側則為Thunderbolt 5與一個USB Type-A。

值得注意的是TITIAN 18 HX AI的兩個Thunderbolt 5皆支援DP 2.1 Alt Mode以及USB PD充電,且在執行模式可相容65W至140W的較大功率供電,亦即能夠提供基本文書、上網所需的電力維持,而在休眠與關機則可支援最低至15W的電池充電,表示在較長的休眠與關機時間能以行動電源補充電力。
追求極致遊戲體驗的螢幕、鍵盤等配置

作為微星最頂規的電競機型,TITAN 18 HX AI在硬體規格當然不含糊,採用與友達合作18吋UHD+ 120Hz的miniOLED多分區背光IPS螢幕,具備VESA DisplayHDR 1000認證;此外還攜手SteelSeries打造基於Cherry Ultra Low Profile超薄型機械式結構的單鍵RGB鍵盤,除了頂列快捷鍵區以外皆採用此種具備比一般電競筆電手感更出色的結構,但仍可保有機構的纖薄設計。
另在基本硬體規格方面,TITAN 18 HX AI也採用當前攻頂的規格,包括8 P Core+16 E Core的Core Ultra 9 285HX高效能處理器,具備24GB海量VRAM的NVIDIA GeForce RTX 5090獨立筆電版顯示卡,同時預安裝2條32GB DDR5-6400高時脈記憶體,以及包含1條2TB PCIe Gen 5 SSD與兩條2TB PCIe Gen 4 SSD以RAID構成達6TB大容量;同時還有2.5Gb乙太網路、Intel Killer Wi-Fi 7+藍牙5.4整合模組等。
優異的鍵盤體驗,隱藏式觸控板美觀


TITAN 18 HX AI的賣點之一就是由SteelSeries打造基於Cherry Ultra Low Profile超薄型機械式結構鍵盤,雖然乍看下類似一般筆電的鍵帽,不過當手指按壓後的回饋感確實是機械式鍵盤獨有的觸感,以機身整合鍵盤而言手感相當出色,行程也較一般筆記型電腦更長些許;至於觸控板部分則使用獨特的無縫一體式觸控板,並可利用背光顯示觸控板的有效範圍,不過筆者覺得觸感有些特殊,筆者個人會更偏好搭配外接滑鼠使用。
為了追求極致性能的散熱架構

除了頂級的硬體規格,TITAN 18 HX AI應該也是目前可將這些硬體性能發揮到最大化的機型,其散熱系統能夠達到最高270W,比起普遍同級機型再高出一些,同時微星也強調在解放效能最大化的情況下,足以達到CPU 95W與GPU 175W的全性能,等於在最大效能模式下都能不妥協的提供完整的CPU及GPU效能,尤其CPU可達95W的情況下,其持續性能甚至能超越65W標準電壓的Core Ultra 285桌上型處理器。




此外,雖然Intel Core Ultra 200系列平台可提供額外PCIe Gen 5通道予PCIe Gen 5 SSD,不過鮮少有筆電強調搭載PCIe Gen 5 SSD的原因仍在於第一世代PCIe Gen 5 SSD偏高的溫度,微星為了實現高效能、穩定的儲存體驗,於TITAN 18 HX AI的PCIe Gen 5 SSD插槽透過熱導管與導熱介質,將PCIe Gen 5 SSD的額外發熱傳遞至主動散熱架構,不過倘若微星先預料到PCIe Gen 5 SSD在2025年下半年大幅改善發熱問題應該會露出苦笑吧。
暴力榨取極致性能






















雖然先前已經測試過另一套配置相似硬體規格的頂規電競筆電,不過在解熱能力可達270W的MSI TITAN 18 HX AI的實力也是令人好奇;不同於其它類似的旗艦機的總和解熱能力仍需動態調整,在TITAN 18 HX AI的高效能模式能夠使CPU與GPU在最大性能之下執行,這也意味著TITAN 18 HX AI可最大化性能體驗。

















在多項測試與實際遊戲,TITAN 18 HX AI的高性能模式展現在當代最高規格的行動處理器與行動GPU的效能最大化,不過也因此系統發熱與風扇噪音更為明顯,令筆者想到刀鋒伺服器中高負載的明顯噪音,於3DMark持續性測試甚至達到91度的最高溫,加上機身採用鎂鋁合金材質,在高負載情況鍵盤與掌拖也傳來比較明顯的熱氣,筆者個人建議倘若要使性能最大化可能選擇外接鍵盤使用會比較舒適,但如此一來也可惜TITAN 18 HX AI搭載的特製機械矮軸。







筆者將效能模式切換至相對保守的平衡模式,此時進行3DMark耐久測試的最高溫明顯減少不少,同時風扇噪音也在比較合理的範圍,鍵盤與掌拖處的溫度也相對能夠接受一些,不過畢竟平衡模式不會讓性能在最大化的情況執行,故效能會相對下降一些,但筆者認為對性能的影響仍在可接受範圍內。



另外由於TITAN 18 HX AI的SSD採用RAID方式構成單一儲存區,故進行基本性能測試的效能結果則呈現介於PCIe Gen 5與PCIe Gen 4之間的性能,但以筆電而言仍相當出色,且透過內部風道與散熱架構,在寫入測試時的SSD溫度也不至於超過60度,在目前世代的電競筆電已經是非常出色的表現。
頂級規格與頂級體驗的結合

MSI TITAN 18 HX AI不僅只是配有最高規格的CPU與GPU,同時藉由出色的散熱架構實現比競品更高的峰值性能,且也是少數預載PCIe Gen 5 SSD的機型,此外還有著出色的mini-OLED背光4K高更新率螢幕,超矮軸機械式鍵盤加持,加上獨特但不流於過度浮誇的外型,從內而外都是最頂級的設計。

撇除價格外(畢竟已經超過17萬元),筆者認為TITAN 18 HX AI比較可惜的是在最大效能模式的風扇噪音問題,不過畢竟這已經牽涉到物理的先天限制,要能夠解到如此高的TDP,又要受到筆記型電腦一定的厚度,恐怕只能在噪音部分妥協,但仍不掩其出色的性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