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消息 AMD x86 掌機 Ryzen Zen 4 RDNA 3 ROG Ally Ryzen Z1 Ryzen Z1 Extreme Computex 2023 : AMD Ryzen Z1 掌機處理器是因應不同型態設備的分眾戰略產品, Zen4 與 RDNA 3 是產品能夠成功的關鍵 AMD 在 5 月公布品牌第一款針對 PC 型態掌機的 Ryzen Z1 處理器,並宣布由華碩 ROG Ally 作為首發產品,在 COMPUTEX 期間, AMD 由資深總監 Renato Fragale 分享 Ryzen Z1 的產品線發展緣由與為何會在此時推出這樣的產品線。 AMD 認為不同型態的行動產品應在架構有所區分 ▲ 華碩 ROG Ally 為 Ryzen Z1 首發產品 Renato Fragale 表示, AMD 的 Ryzen 行動產品在行動市場取得巨大的進展的同時, AMD 也意識到應該因應裝置的型態提供更適宜的產品,在 2023 年 Ryzen 7000 行動處理器的產 Chevelle.fu 3 天前
新奇搞笑 中國 intel core i3 x86 Comet Lake 聲稱中國自主 x86 晶片的保徳暴芯處理器被 Geekbench 證實是 Intel 第 10 代 Core i3 中國廠商寶德 PowerLeader 於 2023 年五月初發表號稱自研 x86 架構處理器「暴芯」,當時晶片曝光時,由於 IHS 上蓋設計,就被高度懷疑是借 Intel 處理器還魂的 Remark 產品,只是當時缺乏更詳盡的資訊;不過近日寶德代號 PowerLeader DP1UI-2 的伺服器的測試數據在 Geekbench 曝光,雖然處理器型號判讀為 PL 1st Gen PSTAR P3-01105 ,然而下方的代號直接標註出 Intel 第 10 代處理器 Comet Lake ,進一步證實這款號稱自主開發的 x86 處理器只是貼牌產品。 ▲雖然處理器型號已被 Remark ,不過架 Chevelle.fu 9 天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VIA x86 Centaur C5X 超純量管線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VIA/Centaur的首款超純量處理器C5X(2001年) 時代背景:台灣的VIA (威盛電子) 在1999年6月30日與8月5日,先後宣布購併Cyrix和Centaur,進入這塊因x86處理器雙雄在低價市場大打出手而越來越血腥的市場。但因為來自於Cyrix的人才大量流失,導致信奉「簡單 (Simple)、迅速 (Fast)、便宜 (Cheap)」的Centaur,主導了VIA後來所有x86處理器的技術發展方向。在2000年的微處理器論壇,VIA的產品時程表首度出現了Centaur首款超純量管線 (Superscalar) 的C5X,一次最多可同時執行兩個指令。只不過,C5X最後仍死在Centaur自己的手上,後面代號”Isaiah (以賽 痴漢水球 4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x86 豆知識 硬科技:豆知識 Intel與AMD的1GHz時脈搞笑爭霸戰(2000年) 源自於日文的「豆知識」是一種生活中少見的知識,一種另類的知識。可有可無,知道就好,不知道也無所謂。 雖然事後來看,這場二十世紀末的x86處理器雙雄1GHz時脈競賽似乎有點無聊,甚至整個過程越看越讓人覺得好笑,但這也充分顯示出,即使x86指令集再爛再毫無道理可尋,個人電腦市場的龐大出貨量,依舊可支撐著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與精密複雜的x86處理器微架構。當然,前提是你要有那個本事先存活在市場上。 硬科技:為何Intel的競爭者都要如此辛苦 硬科技:為何Intel的競爭者還是如此辛苦?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上)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中) 硬科技:2 痴漢水球 4 個月前
科技應用 qualcomm x86 Windows on Snapdragon 高通表示 Windows On Snapdragon 設計 PC 並非以遊戲體驗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以目前主流PC遊戲市場仍以x86硬體架構搭配Windows作業系統的情況來看,主因還是在於微軟本身推行的DirectX技術應用情形,以及包含NVIDIA、AMD兩大顯示卡業者所建構遊戲生態仍依附在Windows作業系統環境,短時間恐怕還是難以扭轉現有遊戲市場發展方向。 在Qualcomm目前規劃中,依然會將其PC應用產品定位在改變傳統企業導入應用體驗,因此鎖定主流市場採用的Core i5等級處理器效能。同時,雖然在行動裝置更加著重遊戲應用體驗,但在PC應用產品雖然預告也會加入Ray Tracing即時光影追跡應用功能,但並非以遊戲體驗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在Snapdragon Tech Sum Mash Yang 6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x86 快取記憶體 多處理器環境 EV6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AMD Athlon MP「Mustang」(2001年) 時代背景:「x86世界的Alpha 21264」的K7核心與Athlon處理器,讓AMD首度擁有可壓制Intel的x86處理器微架構,也讓AMD的單季營收首度破10億美元大關。為了擴大戰果到伺服器市場,AMD在2001年推出支援多處理器環境的Athlon MP產品線,更以Intel的Xeon 900A (代號Cascades 2M) 為假想敵,計畫開發內建2MB大型L2快取記憶體的高階版本Mustang (野馬),但很快的就因為AMD決定集中資源開發K8 Hammer家族而被取消。 就筆者印象所及,當時消息一出,眾多AMD支持者可說是哀鴻遍野,彷彿AMD放棄補給Intel致命一刀的天賜良機。但 痴漢水球 8 個月前
產業消息 MacBook Air x86 wintel 輕薄筆電 Apple M2 產業消息指稱 Windows 筆電品牌擔憂 M2 版 MacBook Air 上市後會衝擊它們同價位產品市場 根據電子時報的產業消息指稱,採用 x86 處理器、 Windows 系統的筆電系統商擔憂搭載 M2 處理器 MacBook Air 上市後會造成同價位產品的衝擊,主要除了性能的提升外,全新設計的機構也使得 M2 版 MacBook Air 在相近價位更具競爭力,對於 1,000 到 1,500 美金之間的輕薄設計筆電勢必有更大的衝擊。 雖然撇開 M2 的效能不談,論硬體規格, M2 版 MacBook Air 貌似不佔絕對優勢,相對高昂的記憶體與儲存升級費用或是螢幕規格等條件, x86 Windows 筆電乍看下都能找到規格更出色的產品,但偏偏光是 M2 處理器以及軟硬體結合的使用體驗,就是讓 Chevelle.fu 11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x86 risc CISC 硬科技:豆知識 CISC和RISC的差別究竟在哪裡? 源自於日文的「豆知識」是一種生活中少見的知識,一種另類的知識。可有可無,知道就好,不知道也無所謂。 關於RISC (精簡指令集電腦) 和CISC (複雜指令集電腦) 的差異與比較,原本隨著80x86統治大半個資料中心與個人電腦領域而不再被世人所重視 (IBM大型主機:請不要忘了我啊),但又因為ARM的崛起與RISC-V的興起,在近年來再度吹皺了一池春水,彷彿RISC指令集好像是橫空出世的偉大發明。 不過,即使不同的指令集架構都奠基於不同的時空背景,但人類依舊希望一套指令集能夠長期發展並易於實作節能省電的高效能微架構,也因此,近代新型指令集架構,無一不依循RISC的設計概念,像x86這種「毫無道 痴漢水球 11 個月前
產業消息 intel x86 intel core 超頻 6GHz Raptor Lake Intel 新一代 Raptor Lake 處理器傳將突破 6GHz 時脈,因應 AMD Ryzen 7000 架構、時脈迎頭趕上的挑戰 Intel 是第一家突破 5GHz 時脈的 x86 處理器製造商,目前最新一代的第 12 代 Core 平台 Alder Lake 的旗艦 i9-12900KS 則是進一步達 5.5GHz 的時脈,不過隨著 AMD 今年 Ryzen 7000 也將突破 5GHz 時脈, Intel 下一代 Core 平台 Raptor Lake 可能要再度挑戰時脈新高,根據爆料指稱, Raptor Lake 將有產品達到更驚人的 6GHz 時脈設定。 🥵6 GHz turbo MAYBE will appear in one SKU. (in ETVB mode)🤣 I guess it should not Chevelle.fu 11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x86 Itanium 指令集架構 IA-64 硬科技:豆知識 64位元的x86和IA-64(Itanium)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源自於日文的「豆知識」是一種生活中少見的知識,一種另類的知識。可有可無,知道就好,不知道也無所謂。 從2018年1月至今,不學無術的筆者在癮科技發表了超過200篇的硬科技文章,只要一論64位元的x86指令集和Intel原本欽定的64位元真命天子IA-64指令集和Itanium處理器,留言區就常常出現讓筆者滿臉黑直線的「高見」,彷彿後者完全從歷史中銷聲匿跡一樣。 講的不客氣一點,不了解Intel在1990年代的64位元戰略規劃,你就無法徹底了解為何AMD的x86-64會讓Intel陣腳大亂,從心不甘情不願的擴充IA-32e/EM64T、一路直到將其正名為Intel 64讓IA-64逐漸消失的發展 痴漢水球 11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