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有到過中國,你會發現這裡的咖啡店很多,從國際知名的 Starbucks、Costa、Pacific Coffee,到一眾國內連鎖的雕刻時光、漫咖啡,至琳琅滿目的個體小型咖啡店,幾乎在每一個適合咖啡店生存的地點,都有咖啡店的出現。
咖啡店與消費者存在對立關係
提供良好的環境與似乎是咖啡約定俗成的關係,每一家咖啡店均向顧客暗示著「買一杯咖啡,讓你享受舒適的時光」,所以他們均提供舒適的座椅,充電插座與Wi-Fi網路,讓消費者能夠慢慢的坐在咖啡店內享受生活。對消費者來說,這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一杯咖啡能夠換來好好的休息空間,除了家以外,城市裡那有這麼好的地方。不過,對咖啡店的經營者來說。如何從消費者中賺取更多利潤卻是一件苦惱的事。
對一位消費者來說,購買一杯三十元的咖啡後在店裡逗留十小時,每一小時成本只是三元,不過對咖啡店來說這三十元的收入並不足以提供這十小時的環境予這位消費者,如果無法讓消費者在這十小時內增加消費或提早離去,那麼咖啡店與虧本經營沒有兩樣。咖啡店販賣的是環境,以一個舒適的環境吸引消費者,只是環境愈舒服,消費者逗留的時間愈長,咖啡店虧損的機會愈大,兩者存在一定的對立關係。
咖啡店必備 Wi-Fi,卻沒有注意速度

為了產生差異化,不同品牌的咖啡店在裝潢、座位之間的區間、音樂等等都有差別,只是他們均提供相同的一種東西 – Wi-Fi 給消費者。當你走進咖啡店,點好餐點,詢問 Wi-Fi 帳號的時候,店員會漫不經心的告訴你帳號與密碼,然後你便會無奈的發現,速度怎麼那麼慢啊!沒錯,中國的網際網路速度本來就不是很快,與世界第一的韓國、第二的日本及第三的香港這些短跑選手比較,中國只能是一個長跑選手,只是咖啡店的 Wi-Fi 速度有時候就跟業餘選手一樣,也許用手機的 3G 網路還快一點。
從經營者的角度,咖啡與餐點的品質較 Wi-Fi 的速度更重要,因為前者能夠直接產生收入,吸引消費者付出更多的錢,後者只是一項與裝潢相似的固定支出,改善其品質並不能直接增加收入,只會增加成本。易地而處,走到消費者的角度,提供高速 Wi-Fi 網路的咖啡店與提供普通或慢速度的咖啡店比較,當然更有吸引力。
引入高速網路,增加翻桌率與人均消費
高速 Wi-Fi 網路意味著消費者更快的完成需要在網路上進行的事情,能夠有效的縮短消費者逗留在咖啡店的時間,降低電腦用電需求,換來另一種意義上的削減成本,而且這更能提高翻桌率。單純提供高速網路,當然無法解決翻桌率,只是在提升網路速度的同時,改變現在無限時的 Wi-Fi 使用方式,更改為每一張帳單提供兩小時上網的做法,讓消費者最多只能享受兩小時的上網時間,增加翻桌率。
由於咖啡店擁有更高速網路,消費者在兩小時內能做的事情(生產力)相對在其他使用一般網路的咖啡店自然增加不少,此優點足夠讓消費者明白及願意接受此更改的安排,讓咖啡店與消費者達到雙贏的局面。

進一步的發展是消費為了享受高速網路,在超過兩小時後再次在咖啡店內消費,進而增加收入。咖啡店售賣咖啡只是一個包裝,進一步是銷售氣氛、感覺,當中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一些設施,優化消費者的體驗以增強競爭力與收支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