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 政治圖像 這幅圖會被禁嗎? 「政治人物的改圖」往往有非常大的宣傳效果,同時也是相當敏感的題材,畢竟他們都是那個國家,甚至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人們之一,所以敢於使用這類改圖的組織,背後往往有相當強烈的訴求與訊息。例如這輯來自「無國界紀者」的廣告,正是將世上數個著名新聞不自由的國家的元首,置於影像之中,並用修圖手法,喻示他們一方面非常抗拒新聞自由 (甚至以暴力相待),另一方面他們正是封鎖消息的得益者,因為反對聲音都消失了。 對於不少大眾而言,新聞自由可能是「事不關己」「很政治化」的東西,但事實上,若果當權者沒有傳媒作監察,可以為所欲為的話,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將會出現難以理解的恐怖。就像某個國家的人,僅僅為了抗議小學生被校長性侵 Photoblog.hk 11 年前
mv 光線 呼氣 利用呼氣和光線拍製的特別 MV 來自 Wriggles & Robins 的創作,他們替樂隊 Travis 的新曲「Moving」拍製特別的 MV,沒有用電腦特效,而是實在地使用光線和人的呼氣來拍攝,甚麼意思?那就要看看以下影片了︰ 要得到這個效果,就要在約零度的氣溫下進行,但又不能太寒冷,否則呼吸會太厚重,而且要完全避免有風,加上要不斷喝熱茶以保持溫暖的呼氣;至於技術層面,則須製作準確的投影與反覆的嘗試。以下還有製作花絮︰ via Fstoppers經由Photoblog.hk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Photoblog.hk 11 年前
新品資訊 canon 鏡頭 天……,原來Canon 鏡頭有這麼堅固? 攝影師 Richard Choi 有一枚已壞了的 Canon EF 50mm f/1.8 II,由於維修費還比起買一枚新的還要貴 (官方零只是 HKD 820),加上他對於鏡頭的耐用程度抱有好奇心,所以進行了以下實驗︰ 是不是很暴力?他首先用筆來插,然後分別用鐵槌的鈍、尖兩邊來敲打,竟然都只是刮花了表面,而沒有出現裂痕!對於習慣用濾鏡來保護鏡頭的人而言,鏡頭可能是意想不到的耐打?但話說回來,如果遇上一些面積較大的鏡片,會敲碎的機會則大得多吧? via PetaPixel經由Photoblog.hk Photoblog.hk 11 年前
決定性的瞬間 科技生活 布列松 你會怎樣狠評這張相片? (雖然這件事情的發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過就算拿到現在來看都還是很有意義)攝影討論區上都少不了一些「狠評區」,讓不少攝影新手及自認拍得很好的老手上載相片,讓其他網友狠評。flickr上也有一個叫DeleteMe!的群組,讓各位用戶投票,將群組上看上去比較差的相片淘汰掉。André Rabelo也上載了上面這張相片,一如所料,大批網友隨即發炮狠批。 相片極速就被大批投票「民主地」移除,不少業餘攝影愛好者批評相片有「手震」、「對焦不準確」、「造作」等等一大堆瑕疵。但Rabelo並沒有感到傷心,因為相片並不是由他自己所拍攝的——而是有「現代攝影之父」之稱的布列松在1932年所拍攝的!相片在2008年 Photoblog.hk 11 年前
新品資訊 nikon 數位單眼 交響樂 百萬元等級Nikon數位單眼交響大合奏 這個其實是攝影師 Von Wong 與 Nik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合作的影片,加上了作曲人 Andrew Kesler 的創作,變成了以下很有趣的 Nikon 器材大合奏,共出動了 USD 30,000 (約台幣90萬)的器材呢︰ 以下還有這影片的幕後花絮,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如果你想要淨音樂的話,還有以下這條︰為了得到合奏效果,他們讓相機出現不同的聲音,例如調節成不同的 FPS、開關 Live View、反光鏡升起下降、系統 beep 音之類,還真是很有心思呢。如果想了解更多詳情,可以直接到 Von Wong Blog 去瀏覽。 順帶一提,作曲人的 Youtub Photoblog.hk 11 年前
科技生活 40年如一日 超強的堅持,體育老師穿同一套衣服拍攝校刊照片 40 年 這不是一輯男士服飾廣告照,照片裏的男性是同一個人,他名叫 Dale Irby,於 Prestonwood Elementary 任職體育老師,特別之處是,這 40 年來,他一直穿著同一套衣服拍攝學校年刊照片,直至他今年退休了! 在 1973 年,他第一次穿著這件恤衫加棕色背心毛衣拍攝校刊照片,而在第二年卻意外地又穿了同一套衣服 (老夫子嗎?),當他收到校刊的時候,才驚覺這件事情,還感到非常尷尬。怎料他的妻子 Cathy 在之後的一年,還鼓勵他不如又穿多次,然後慢慢下來,就成為了他自己的一個傳統,直至今年 2013 年。 要堅持這麼多年真的不容易呢 (至少要在同一間學校教 40 年啊……),而且 Photoblog.hk 11 年前
科技生活 傳送照片 1962 在1926年人們是怎樣傳送照片到地球另一端? 上圖是一艘名為 S.S. Antinoe 的英國貨船,時為 1926 年一月,當時它因為惡劣天氣而在大西洋瀕臨沉沒,那麼是誰拍下這張照片呢?原來是另一艘開往德國的美國郵輪 S.S. President Roosevelt 前往拯救時,船上有人順道拍攝下來的,於是這些照片便連同被拯救的船員,一同送往了歐洲,而照片則在不久後於美國報章上出現。問題是,這些照片是怎樣在短時間之內,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傳送到北美洲呢? 大家可以看到上圖的附註,除了寫著新聞事件之外,還特地加上一句,說明這些照片是從倫敦,透過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公司的線纜,傳送到紐約至芝加哥,還 Photoblog.hk 11 年前
iPhone 腳架 科技生活 支架 Apple 創辦人都為之著迷的 iPhone 支架︰Pocket Tripod 這裏講的 Apple 創辦人不是 Steve Jobs,而是電腦工程師 Stephen Wozniak,他最近推介一款正在 Kickstarter 上募集資金的新產品「Pocket Tripod」,引起不少人關注,因為設計上真的很出色。簡單來說,這腳架設計非常精巧,看上去很簡單,而且收藏極之方便,甚麼人一看都會覺得「啊,原來就這樣!」人家就是能夠發明出來啊!厲害厲害。 一「片」腳架才不過等於兩張信用卡疊起來的厚度,要放在銀包甚麼的非常方便啊,而且看來還相當足夠承重! 以下還有簡介影片︰ The Pocket Tripod iPhone stand from Rambod Radmard on Photoblog.hk 11 年前
子彈 科技生活 橫切面 AMMO︰拍攝子彈橫切面 美國攝影師 Sabine Pearlman 在瑞士的二戰地堡中,拍攝了這個名為「AMMO」的項目,內容就是將一顆顆子彈,從中間切開一半,然後拍攝內裏的結構,如果你不太認識軍火和子彈之類,還確實是大開眼界,而且作品也很漂亮。甚至,我們會驚訝原來一顆顆外表平凡、看來差不多的子彈,中間的結構是如此多變而複雜!雖然行內人應該知道這個情況,不過還真是很有趣。 而且,這項目還不只是「漂亮」而矣,更重要是它想表達出一種強烈的對比 (甚至是諷刺)︰人類以精巧的技術去製作這些子彈,目標卻是帶來破壞……豈不諷刺麼? 整個項目包括了共 900 個樣本,確實軍火的知識非常淵博,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到攝影師的網站或是 Photoblog.hk 11 年前
科技生活 2013 超級月亮 2013年超級月亮照片精選,哇噢真是頗有意境 超級月亮這次來臨的時候,台灣運氣很不好,許多地方的天氣狀況不佳。相信有不少朋友錯過了比平日還要巨型的超級月亮。沒看到沒關係,我們就來看看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所拍下漂亮的作品吧。上圖是在希臘波塞頓神廟背後的超級月亮 在 Luna Park 遊玩的人們 西班牙馬德里商業區 美國自由神像 位於德國柏林的 Oberbaum Bridge 月亮在巴西國會上空徐徐升起 美國紐約 多倫多的人們在月光下泛舟 位於哈薩克斯坦的軍官紀念像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工廠 位於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軍佔領的朱迪亞沙漠 美國愛達荷州 耶路撒冷附近的 Har El 羅馬。大家還可以重溫「2012超級月亮精選」,同樣厲害!為甚麼可以拍 Photoblog.hk 1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