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著去年P 系列與Mate 系列的熱銷,Huawei 在高端市場的發展可說是非常迅速,而今年發布的P10 系列手機更是讓Huawei 品牌的人氣再次高漲。
但是近期里在網上,有網友爆出了有關手機存在快閃記憶體縮水的現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有網友發現Huawei P10 的快閃記憶體疑似採用了UFS 2.1、2.0、和eMMC 5.1 三類不同的快閃記憶體,而這三者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根據部分P10 用戶測試后,數值上也確實分為三個不同等級,分別大約是750MB/s、550MB/s 和 250MB/s 這三個數值。
現在,Huawei 終端終於向新浪科技做出了回應,稱一部手機的體驗是否流暢,並不是單純由某個單一部件的性能決定,而是需要硬體綜合和優化的結果。Huawei 回應全文如下:
作為一家以技術和質量為核心生存理念的公司,華為始終致力於與業界領先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合作,向消費者提供優秀的產品體驗和服務。近期個別社交網路上關於P10 / P10 Plus快閃記憶體選用問題,我們同樣與業界多家優秀的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保障產品品質及用戶體驗,同時也是為了保障供應的穩定。
一部手機的體驗是否流暢,不是單純由某個單一部件性能決定的,而是由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綜合設計和優化來決定。近年來,華為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對麒麟晶元、EMUI、攝像及其它軟硬體系統進行深度優化和技術研發,以確保整機獲得流暢的用戶體驗。從而使得華為Mate和P系列多款旗艦產品深受全球消費者喜愛。
過去很多年,業界一些評測機構都用不同跑分軟體來衡量一部機器的性能,但這並不能代表一部手機的綜合體驗和產品優劣。同樣,用某些跑分軟體去測試單個快閃記憶體器件的相關性能,也不能準確反映出整部手機的系統能力和體驗感知,更不符合用戶的真實使用場景。華為一貫以提供用戶更好的體驗為理念,依據真實的用戶場景模型,對手機進行嚴格的體驗測試。希望廣大消費者能夠一如既往信賴華為品質,信賴華為品牌。
但Zing小編好奇心特別重,打算來實測一下!
(左為P10,右為P10 Plus)
小編拿起手上的P10 與P10 Plus 通過AndroBench 測試軟體來測試手機,確實是發現存有差異化,分別為500mb/s 和700mb/s。
此外也有網友表示,除了AndroBench 大家也可下載 「Terminal Emulator」 應用測試,如果/proc/fs/f2fs 下面顯示的是sd 開頭,就表示是UFS;如果是mmcblk 開頭,就是eMMC 了。目前,在小編試了四部樣機中並沒有發現eMMC 的快閃記憶體,如果你們不幸測到發現是eMMC 非常歡迎截圖告訴小編!!
針對測試軟體所得到的參數也只能算是一個參考,因為在小編的測試的過程中clear ram后和還未clear ram的讀取速度差異可以從500mb/s去到700mb/s,但另外一部測來測去重啟后也是500mb/s,與相關人士了解發現多方的影響會導致分數不同,另外廠商自己的優化也會有所影響。所以,如果你的手機在使用過程中體驗是順暢的,那基本上是沒什麼大問題。不過如果你手上的P10 出現很卡的問題,有著很差的體驗,傳輸大型文件異常緩慢,建議把手機送到鄰近的客服中心去檢測會比較好哦~
引述中國科技媒體愛范兒的報道:
實際上,採用多家供應商的做法在業內並不鮮見,如蘋果曾在 iPhone 6s 系列的處理器上選擇了台積電和三星兩個代工方。
只是像華為這樣用上性能差距如此大解決方案的大廠家在業界並不多見。而且,所有優秀體驗的基礎都是需要強悍性能支撐的。想用 eMMC 達到 UFS 2.1 的體驗也是不太實際的。這也難怪有的消費者會有所不滿,指責「華為虛假宣傳」。
不過,華為在官網上,其實並沒有指出存儲介質的類型。所以「虛假宣傳」這個指責站不住腳。
(從圖中讀寫速度來看,華為用來展示的麒麟 960 搭配的是 UFS 2.1,圖自Esmchina)
只不過原本是麒麟 960 一大新特性的「支持 UFS 2.1」並不能讓所有的 P10 消費者體驗到,這多少有些遺憾吶。尤其這是一款一誕生就劍指蘋果三星的手機。
更多Zing彩:
- MAXIS ZEROLUTION配套簽HUAWEI P10 PLUS :最低RM100/月就能拿走手機!另還有50GB上網、無限通話/SMS!
- HUAWEI P10/P10 PLUS測評:怎樣拍、怎樣美!新增PORTRAIT人像超有FEEL,LEICA認證自拍讓人又愛又恨!
- 【好康】HUAWEI最新P10、P10 PLUS大優惠:TESCO直接扣RM200!現只要RM2299、RM2899!
本文:
P10快閃記憶體速度竟有縮水現象?!Huawei官方:手機是否流暢不能由單一部件決定!
更多精彩科技資訊,請留守Zing Gadget或 Facebook 、 Twitter 、Google+ 以及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