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小教室] ISO 感光值到底是什麼呢?這可是讓每個攝影人又愛又恨的玩意啊.....

by 陳寗
2017.04.28 04:42PM
是[攝影小教室] ISO 感光值到底是什麼呢?這可是讓每個攝影人又愛又恨的玩意啊.....這篇文章的首圖

https://media.cool3c.com/files/media/i/s/o/0/0/0/1/iso_0001.jpg ISO 值是什麼意思?感光度又是什麼? 人家都說 ISO 拉太高會有雜點,是什麼意思呢? 絕大多數的攝影教學都著重在光圈、快門等的設定之上,例如在教 PSAM 時,就幾乎只會去看上述兩個數值的關聯,讓我常被粉絲或學生問上面的這兩個問題。這個被稱為「感光度」的數值所代表的是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早在過去使用底片機的時代就是用這個數值來代表感光能力的喔! 但到底 ISO 值是什麼意思呢?

 >>想玩攝影卻總是被「網路大大」奚落不懂基本?沒關係,讓陳寗解釋給你聽!

請幫陳寗粉絲團按讚並加入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77e4c2a733597b538195bdbfaa5f3355

所謂的 ISO 值,在過去指的其實就是底片的感光能力。越高 ISO 值的底片對光線越敏感,也就是說,當你在同樣快門速度、同樣光圈數值下,用了越高 ISO 感光值的底片來拍攝,就會使相片變得更亮。 下面這是以前 Konica 底片的廣告,如果你稍微...有一點年紀(二十五歲以上),應該會記得以前都會有那種內容是小朋友跑來跑去,然後媽媽怎麼拍都拍不清楚;之後改用「新 400 高感光底片」之後,就能清清楚楚地把小朋友給拍清楚,就像下面這則影片一樣:

「他抓得住我」就是當初底片的廣告,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廣告,是因為過去底片普遍都只有 ISO100、ISO200 等數值,因此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使用這類低感光的底片拍照,都必須大幅降低快門速度以獲取足量的曝光,而換來的,就是大量的手震與模糊不清。不過以前的底片相機在裝底片時就必須先決定這捲底片的 ISO 值,必須拍完整卷 36 張之後才能再次更換不同 ISO 值的底片。比起現在各種相機都可以自由地隨時變換 ISO 值,其高便利性實在是過去人們所難以想像的。

你可以把 ISO 值當成底片(感光元件)接受光線的敏感度與能力,當 ISO 值越高的時候,接收光的能力越強、速度越快,就能讓你用更高的快門速度來避免手震或被攝物體模糊。 ISO 值與快門速度的關聯為何?請見下圖:

622dbdce7b5b365f59e91d69dccc73df

下面這是在完全一樣的場景下拍攝的數值,可以看到在同光圈下要讓相片達到同樣曝光值時,ISO 值每增加一倍,快門速度就能提升一倍,上圖中最開始 ISO100 時必須用 1/5 秒來拍攝,但從 ISO200(翻倍)開始,每增加一倍的 ISO 值,快門就會依序從 1/10s、1/20s、1/40s 這樣一路用比前者快一倍的方式加速上去。 當然,ISO 值影響的不只是快門得以變快,同時也會讓你能縮小光圈來拍攝。總之呢,提高 ISO 值就是會讓你相機抓取場景光線的能力變強,讓你不管是想縮光圈,還是提高快門都 OK。

e1c7e89c9a2d2f2983503f1bb85e1728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想:既然高 ISO 那麼好用,那為什麼不乾脆拍照都用高 ISO 來拍?其實原因很單純,就是因為「高 ISO 會使照片產生雜點」,因此無法時時都開高 ISO 來拍照。

為了讓大家瞭解什麼是高 ISO 會產生雜點,所以我佈置了上面這個場景,用固定的持續燈照亮拍攝場景,並把相機用腳架固定好。同時固定的還有相機拍攝的色溫值,以避免顏色產生誤差。拍攝模式則用 M 模式並固定光圈在 f8 上,並在每次調整 ISO 值之後依照相機內建測光表的建議,將快門速度調整到測光值為 EV+1。拍攝相機為 Sony A7R+Leica Macro-Elmarit-R 60mm f2.8。

15bcdf6c5b90e1f7a0d85787c389db40

這次拍攝的場景是上圖的 Saber,旁邊站在樂高上的巨人沒什麼意義,要看的其實是他站著的那些積木,等等會說明。這次拍攝的 ISO 值從相機原生支援的 ISO100 開始,一路加倍上去直到 ISO3200 為止,最後再加上一個 ISO25600 讓大家看看會有多可怕。

9bad075bb65f2ae7cbfb2edbe4cb4d8a

首先要看的是上圖擷取的位置,也就是 Saber 左眼的部分,結果請見下圖:

18cb3c15b61c3b15d47edcadb1d24cdd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 ISO100 時 Saber 的臉還算光滑,也沒有什麼多餘的顏色出現在畫面裡頭。但是從 ISO200 開始,明明應該要光滑的地方卻出現很多小顆粒。而這些小顆粒還會隨著 ISO 值拉高而變多,直到 ISO25600 時...Saber 已經是滿面豆花的狀態囉~

這些小顆粒不是別的,正是前面所說的「高 ISO 值所產生的雜點」。 為什麼高 ISO 值會產生雜點? 這是因為在高 ISO 值下拍攝照片時,相機的快門較快(或是光圈較小),導致相機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量太少。這時相機為了因應提高 ISO 值所必須給予的相片亮度補償,會對相機接收到的光訊號進行放大,將感光元件上收到的所有訊號通通放大到夠亮的程度。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相機同時也會把那些不必要的雜訊給一併放大,導致相片產生不屬於影像本身應有的雜點,使相片看起來髒髒的。

933ee78c427cf2d915a074672b2cdd37

在感光元件放大訊號時,會有許多本來不屬於相片色彩的「訊號」一起被放大,導致相片出現雜點。這個問題就算是拍攝純色塊也無法避免,這裡我擷取巨人腳下所踩的樂高積木,請看那四格純色塊在不同 ISO 下拍攝的狀況:

d95a934e35acff68b933c382fca7431c

可以看到在高 ISO 下,即便是純色塊也會出現大量不屬於該色塊應有的色彩,到了 ISO25600 時,更是變成宛如絨毛一般的質感,已經跟原來的塑膠樂高色塊完全無關了。有鑑於此,我們在拍攝相片時,通常還是希望能用低 ISO 值來換取更為純淨且無雜點的相片,因此在偏暗場景拍攝時,我們才會需要用上持續燈、閃燈、棚燈等設備來解決光源的問題。

不過現在在科技的加持下,相機廠商已經能輕鬆地用加大感光元件的感光像素尺寸,來提昇高 ISO 值拍攝的相片色彩純淨度,再加上現在擁有大感光像素尺寸的「全片幅」相機越來越普及,也使得過去 ISO800 就已經不太堪用的數位相機,得以將極限可接受 ISO 提高到 ISO1600 以上。不過要擁有在高 ISO 值下依然有純淨的畫質,這就只能靠相機的性能來換了,而通常有這樣性能的相機...價格都不便宜,因此高畫質要用金錢來換,這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事實上這次在拍攝的時候,我原先是用 Nikon D800E 來拍攝樣本照片,但拍完之後卻發現...從 ISO100 到 ISO1600 都很難用上面截圖的方式讓大家看出差異,反而會讓人產生「高 ISO 根本不影響畫質」的誤會。因此後來改用 Sony A7R 來拍攝,效果就比較明顯了。 不過如果只是要看高 ISO 所造成的影響,其實用迷你感光元件的智慧型手機拍是最快的,下面是用 iPhone 7 Plus 搭配 ProCam4 用手動模式拍攝的相片:

f00565bf7fe197b342e6ec78031c9601

才開到小小的 ISO800 Saber 就快看不清五官囉!這也正說明為什麼 iPhone 在低光下拍照畫質都很鳥,就是因為迷你感光元件在高 ISO 下的雜點會很多所導致的啊!

 >>想玩攝影卻總是被「網路大大」奚落不懂基本?沒關係,讓陳寗解釋給你聽!

請幫陳寗粉絲團按讚並加入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作者:陳寗@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