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夾傷事件頻傳,「捕獸夾」成野生動物頭號殺手

by Knowing
2017.05.13 04:10AM
是動物夾傷事件頻傳,「捕獸夾」成野生動物頭號殺手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是動物夾傷事件頻傳,「捕獸夾」成野生動物頭號殺手的第2張圖

(示意圖/來源為Pixabay)

日前有網友在台東縣東河鄉登仙橋發現,一隻獼猴疑似因遭捕獸夾夾到,導致兩隻前臂皆斷,傷口潰爛甚至可見白骨,引起網友關注。

儘管台灣法律規定放置捕獸夾為違法行為,動物因捕獸夾受傷甚至死亡的案例仍頻傳。綜合媒體報導,先前就有民眾在大雪山拍到屬台灣一級保育類動物的熊鷹,雖然在空中展翅飛翔,但腳上卻掛著捕獸夾,讓人看了相當不捨。

事實上,捕獸夾對動物的威力相當大,除了失血過多、傷口惡化引發發炎等問題而導致死亡以外,被捕獸夾夾傷的情況下,動物難以行動、覓食,最後也可能因飢餓而死。即便幸運獲救逃過一劫,遭截肢的犬貓被認養的機率也不高,而像獼猴或是黑熊等動物,斷掌或斷肢都讓他們需要長時間才能再適應大自然的生活。

是動物夾傷事件頻傳,「捕獸夾」成野生動物頭號殺手的第3張圖

(示意圖/來源為Pixabay)

根據《動物保護法》規定,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使用、製造、販賣捕獸夾等違法者可處新台幣一萬五千元以上七萬五千元以下罰緩。

鋼索陷阱卻無法可罰

今年三月,宜蘭山區也接連發生有流浪狗遭「山豬吊」夾斷腳的情形,俗稱的「山豬吊」是獵人在山區捕捉山豬等動物的鋼索陷阱,除了相關人士前往救援,縣政府也已動員拆除捕具,防疫所表示,設置鋼索陷阱本身並不違法,但若捕捉到保育類動物,或導致貓狗受傷,就可能會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等規定,提醒民眾不要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