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圖片取自 維基百科)
印尼又發現新物種!這次是猩猩,被稱為塔巴努里猩猩(Tapanuli orangutan),目前估計全球數量僅800隻左右,為瀕危物種。
根據《中央社》,印尼的「蘇門答臘猩猩保育計畫」(Sumatran Orangutan Conservation Programme)主任Ian Singleton表示,這是近100年以來第一次發現新的猩猩物種;牠們住在蘇門答臘的Batang Toru叢林,全部數量僅800隻,是全球最瀕危的猩猩。相較於另兩種較常見的婆羅洲猩猩和蘇門達臘猩猩,塔巴努里猩猩頭骨更小、犬齒更大,且有突出的鬍子。
科學家認為這三種猩猩有共同的祖先,大約在3、4百萬年前開始分化。
根據《自由時報》,因為過去20年來印尼雨林面積大幅縮減,許多在雨林棲息的猩猩不是被燒死,就是因為食物鏈被毀而餓死。據估計,100年前印尼約有31萬5000隻野生紅毛猩猩,但今日婆羅州僅剩下不到5萬4000隻,蘇門答臘島更只有6000隻左右。
非洲象也「發現」新種
其實過往科學家就在爭論非洲象究竟是一種還是兩種,直到近十年來才正式界定為兩種 ─ 非洲叢林象和草原象。叢林象生活在非洲西部叢林中,有較長較直的象牙,耳朵也較圓;生活在非洲南部及東部的草原象其體積為叢林象的兩倍大,可重達7噸;兩者明顯不同。不過,過去科學家曾利用粒線體DNA研究發現,叢林象和草原象在50萬年前都還有雜交,因而兩者親緣十分接近。
從同一物種中界定出新種有其積極意義,因為新物種可能數量極少,只是被誤認為其他物種導致其滅絕危機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