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機器人3秒完稿,盤點5件AI已能達成的藝術成就

by Knowing
2017.12.06 11:08AM
是插圖機器人3秒完稿,盤點5件AI已能達成的藝術成就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是插圖機器人3秒完稿,盤點5件AI已能達成的藝術成就這篇文章的首圖

(圖片取自pixabay)

人工智慧現在不僅能夠辨識人臉,更能透過深度學習學會「藝術」。根據《中央社》,手機自拍App「美圖秀秀」繼年初推出手繪自拍功能,今天宣布美圖影像實驗室(MTLab)自主研發的全球首位繪畫機器人Andy進駐「美圖秀秀」,用戶只須上傳自拍照,Andy就能為用戶畫出專屬的肖像插畫。

利用獨特的技術,Andy只需2~3秒就能完成一張插畫。Andy還能依用戶的性別斟酌繪圖風格。

以往大家普遍認為藝術是人工智慧難窺堂奧的殿堂,殊不知,透過深度學習等技術,機器所能做的已大幅超越大家的認知。

寫音樂劇

去年2月,在倫敦上演了一場由人工智慧譜寫的音樂劇。工程師以電腦大量分析各類音樂劇,產出自己的風格,並創造作詞機器人Claudia,從網路上學習詞曲等知識,自行產生台詞。這部音樂劇叫做《Beyond the Fence》。

譜曲

而今年8月21號,美國網紅歌手Taryn Southern在YouTube上傳了一首她和AI共同創作的歌曲《Break Free》,收錄在她發行的世界首張AI作曲專輯《I AM AI》裡面。

雕塑

對比於繪畫,雕塑對人工智慧來說是比較難克服的的領域,但今年4月美國的創意工作室SOFTlab與IBM的人工智慧系統Watson合作製造出第一個會自己挑選材料、揀擇形狀與顏色,還能「透過當時的情緒」去調整外觀的雕塑裝置。

Watson透過認知運算(cognitive computing),能比任何人類更快速地理解文字、影像上的數據,找出主題、整合出中心思想。因而AI其實能更好地解讀一個人的情緒並做出符合個人風格的作品。

寫作

至於最常用來表達人類情緒的文字,其實現在的人工智慧早已駕輕就熟,有些新聞業者已採用自動生成新聞的程式,節省人力開銷,產出速度也更快。至若文學創作,日本已在發展能夠得文學獎的寫小說機器人;雖然最後沒有如願得獎,至少已通過第1關審查,未來有望持續進步,進而躋身大師之林。

跳舞

許多民族舞蹈都可能在本世紀失傳。今年5月26日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年度盛會Academic Day首次在台灣舉行活動,日本機器人研究泰斗池內克史發表了運用機器學習與拉班舞譜(Labanotation)概念的人工智慧,能分解日本民族舞蹈的舞步並學習;此技術可讓服務型機器人更精確地模仿人類的肢體語言。除了商業上的應用,這項技術未來也能用來保存台灣原住民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