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CP+ 活動, Ricoh Image 發表旗下全片幅機種 K-1 的小幅升級版本 K-1 Mark II ,其本質就是在既有 K-1 的核心元件搭配多了影像加速器的處理器,在歷代 Pentax 掛上 Mark II 的機種當中算是變化相對小的,先前也就 K-1 到 K-1 II 的產品定位先行寫了一篇推論,而以下則以實際使用進行 K-1 Mark II 進一步的介紹。
關於 K-1 Mark II 的機能與介紹大致上可參考先前 K-1 的部分,畢竟在整體設計、操作等, K-1 Mark II 都完美了繼承 K-1 的框架,包括獨創的多軸式翻轉螢幕、第三機能轉盤等,僅在機身的名稱多了 Mark II 的字樣。
機身結構換湯不換藥在傳統相機品牌也算習以為常了,畢竟開發全新的機身框架並不容易,當前恐怕也僅有 Sony A7 系列每一世代會有較明顯的變化,多數相機品牌都會將一款框架至少沿用三到四次以上,然而 K-1 的結構相較傳統單眼相機算是比較新穎了,其推出的時間較晚,延續 K-3 II 小型化、緊湊與可靠的特性,同時也加入不少創新設計。
以維持傳統機構相機機構的數位單眼相機來說,要期待它能做到無反光鏡機身的小巧是不容易的,且多數從底片相機起家的品牌在結構設計仍相當的傳統,多數仍保持機身框架搭配外部機身的雙層式結構,同時礙於反光鏡室與五稜鏡,機身的空間也必須維持一定的厚度與高度,更何況 K-1 當初為了避免搭配特定 m42 鏡頭"打板",還加入複雜的二段式反光板機構。
不過以個人的喜好而言,延續自 K-1 的 K-1 Mark II 在同級機身中有著適中的尺寸、握持的人體工學,唯獨機身重量方面並不如小巧外觀般的輕盈,要能像 K-3II 那樣搭配小型鏡頭單手握持街拍久了仍有些疲憊。若 Ricoh Image 有規劃第二款定位較類似 KP 以街拍為主的全片幅機種,希望能夠設法將重量降至類似 K-3 就好,不過千萬別像 KP 使用奇特的握柄工學...
雖然沿用機構部分是相機品牌常情,不過筆者認為 K-1 II 還是有些許可惜的地方,例如不支援 UHS-II 記憶卡,雖說 K-1 Mark II 相較其他競品,並非以連拍或是錄製高流量影片著稱的,然而高速記憶卡仍確保連續寫入的穩定與速度,既然連電路板都已經重新設計,沒加入 UHS-II 記憶卡支援可說是小小的遺憾。
在整體設計而言, K-1 與 K-1 Mark II 最大的差別在於自元件訊號到影像引擎中間加了一顆加速器,這項設計已經先行在 K-70 與 KP 導入(奇怪... Pentax 特別喜歡在入門機種率先導入新技術。),雖然在影像性能方面會帶來幫助,但也會有小小的後遺症,就是會使電池續航力略為下降,官方規格自 K-1 的 760 張降為 670 張。
透過加入加速器,相較 K-1 可在影像傳遞到引擎前先行進行部分訊號的預處理,例如影像的資訊細節、影像噪點處理等,等於在資訊正式進入引擎之前就先行完成,同時也縮短拍攝照片後到完成影像的處理時間,而 Ricoh Image 也聲稱能夠小幅改善高 ISO 表現與影像細節等。
不過對消費者來說,比較能感受到的應該是在機能部分新增的手持超解像模式,只是筆者必須要提的是在實際使用後,這項功能的原理與原本的超解像模式不同;先從原本的超解像模式解釋起,一般超解像模式是利用拜耳陣列以四個不同原色的像素點構成的特性,藉由 Pentax 感光元件防手振特性,以隨著一個像素為單位移動並藉由電子快門拍攝四次加以合成,同時防手振會強制關閉。
然而此次的手持超解像模式雖是同樣利用拍攝四張照片之後進行機身合成,不過與原本超像素模式卻截然不同,手持模式是利用機械快門方式拍攝,而合成的基準是以第一張作為基準,利用其它三張照片對照影像資訊後再行合成,故即便拍攝後手晃到同樣能產生正常的照片,但對細節、色彩皆無幫助,同時也因為需要影像資訊對照與合成,處理時間也相當久,同時此模式防手振將強制啟動,降低手持拍攝失敗的情形。
在原理上,原本的超解像模式是精確地以四次位移疊合的方式補齊原本單一元件無法呈現的三原色同時接收,以致超解像模式無法在手持等可能產生變因的情況下拍照,至於手持超解像模式實際上是把多次拍攝出的照片進行有效區塊的組合,然由於四次區域所在的像素點並不像超解像模式為齡近四個單位重疊,效果就不及一般的超解像模式。
顏色方面, K-1 Mark II 重新調整了基礎色彩,將早期使用者偏好的綠色與藍色的呈現再度強化,一改近期為了使顏色符合市場主流清淡顏色以利後製的特性,往較具個性化的顏色定義靠攏,當然這對於習慣後製的玩家恐怕會比較困擾,不過若偏好較早期 Pentax 數位機身的特色則是利多。另外對焦系統也改善合焦猶豫的部分,在特定情況可感受對焦速度變快。
以期待一款能有突破性的新機角度檢視, K-1 Mark II 真的只是微幅升級的版本,對比 K-5 到 K-5 II 、 K-3 到 K-3 II ,既有 K-1 使用者不見得能感受 K-1 Mark II 的變化,但確實是有所提升的機型,若還未購買 K-1 確實是值得跳過 K-1 投資的,但若是既有 K-1 用戶,那升級 K-1 Mark II 的意義就不太明顯。
不過就目前 Penntax 的老玩家來說,還有一部分的呼聲是希望能有一台畫素較低(約 24MP 足矣)、機身更小巧一些,外觀有著類似過往底片機特色的全片幅機身,一方面不少老玩家現在也有一定年紀,想要更輕盈一些的機身,但又不滿足於其它競品的照片色彩風格、或對 Pentax 品牌還有一份情感,對具有個性與輕巧的機身有更高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