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塞區塊論】百花齊放,還是暗潮洶湧?俯瞰台灣交易所現況

2018.05.30 09:46AM
是【硬塞區塊論】百花齊放,還是暗潮洶湧?俯瞰台灣交易所現況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是【硬塞區塊論】百花齊放,還是暗潮洶湧?俯瞰台灣交易所現況這篇文章的首圖

從 2009 年第一顆比特幣被挖出以後,交易所已演化成目前區塊鏈經濟的門戶、核心與引擎,推動虛擬貨幣在資訊汪洋中流動。

交易所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法幣交易,也就是可以用台幣、美金買到虛擬貨幣的交易所。二是幣幣交易,只能用一種虛擬貨幣換另一種幣的交易所。其中還有與股票近似的場外交易(OTC)的型態存在,像宣布參選台北市長的鄭伊廷旗下 OTCBTC 就屬此類。

由於目前法令規定不一,這兩種交易所在全球的經營狀況也各有所別。但總體來說,法幣交易所由於牽涉到法幣與虛擬貨幣之間轉換,通常需要積極配合當地政策與監管機關來防治洗錢、詐騙,成立難度比幣幣交易高上許多;而幣幣交易就較為不一定,像日本就連幣幣交易所都須取得執照,但整體來說只要沒有特別禁止或規定的國家,就能經營幣幣交易。

台灣呢?表面上法律並沒有特別明確指示,到底能不能開法幣、幣幣交易所,但實際上金管會、經濟部與法務部一直都十分關切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動態,並時不時與業者進行「溝通」。某方面來說,2017 至 2018 台灣能出現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盛況,都得虧了在政府態度與法規皆未明狀態下,那幾間成立甚早,敢跟政府、銀行不停煩瑣來往、溝通甚至衝撞的先驅。

此篇文章試圖挑選出幾間台灣或意圖進入台灣的交易所,勾勒出這塊市場的概貌。

MAX:用最高標準自我約束

是【硬塞區塊論】百花齊放,還是暗潮洶湧?俯瞰台灣交易所現況的第3張圖
▲ MAX 執行長劉世偉

「我不覺得全球有哪幾間交易所,做得比我們還嚴謹。」MAX 執行長劉世偉指著一次次參加公聽會的防治洗錢檔案說著。

自 INSIDE 上次專訪劉世偉已隔一年多 ,他們也把辦公室搬至位於金融核心的信義區。這中間 Maicoin 也從單純的線上代買處,搖身一變成了可直接用台幣掛單買賣的法幣交易所 MAX。

劉世偉解釋,Maicoin 去年開始常常被消費者罵要不就是幣買不到,要不就是價格偏高。「這其實就是法幣交易所跟代買所的差別。代買所得用外幣去買以太幣進來,再讓消費者選購,這中間的匯兌並不是無限,常常買量一大我們囤的幣瞬間就被掃光了,而且其中也有漲漲跌跌的風險。」既然如此,有一間讓人自由買賣的 MAX 就成了理所當然之事。

說來簡單,但他們為了走到法幣交易這一步、為了讓虛擬貨幣在台灣擺脫污名,確實花費不少心思。翻開一張張的公聽會資料,Maicoin 一再自主向政府強調 KYC、主動揭露的重要性。「從 2015 年我們就跟台灣警方開啟合作,採用 BlockSeer(註一)追蹤比特幣、以太幣的不法流向。」

此外 Maicoin 也建議過,由於目前地方警察機關多半對虛擬貨幣的基礎認知還不完善,政府建立專門辦理虛擬貨幣的檢調調查統一窗口已是迫不及待之事。劉世偉「金管會沒有叫我們這麼做,競爭對手也沒有;唯有這樣得主動配合防洗錢到鉅細靡遺的地步,才能跟主管機關好好對談。」

在如此高度自我要求的前提下,對於 22 日成立的 SRO,劉世偉自然樂見其成;「我認為日本法規還是台灣最好的學習對象;不管是交易所還是 ICO,都有相對開放卻嚴謹的管理制度。」

筆者在訪談最後問了劉世偉,怎麼看待現在的 ICO 市場?「我想還是多帶一點台灣的好團隊,藉由 ICO 進入世界吧。」

幣託:立足台灣,放眼印度洋

是【硬塞區塊論】百花齊放,還是暗潮洶湧?俯瞰台灣交易所現況的第4張圖
▲ 幣託執行長鄭光遠、技術長林書維與公關團隊

與 Maicoin 同樣在台經營多年、從代買處經營至法幣交易的幣託,最近卻以驚人六億 IEO 法幣募資額,成了台灣幣圈一大焦點。

跟許多國外交易所的公開販售案一樣,幣託的 BITO 是基於以太坊 ERC20 發行的代幣,主要用於抵免交易、出入金,甚至是代幣上架等平台服務費。其總量 5 億顆,此次公開發售幣量 35%,26 小時即就全數完售,若照當時以太匯率計算,大約募了 6.5 億台幣。

選在這時發售代幣,幣託執行長鄭光遠說明主要是為了進軍新加坡、印度兩大市場,成立當地法幣交易所。他解釋虛擬貨幣這一行,把部分資源投入其他國家當然很正常;雖然印度對於虛擬貨幣的法令相對保守(註二),但幣幣交易、場外交易部分還是十分有機會。

「印度人口已超過中國,但消費者接受度高,相關社群夠大,再加上跟當地合作夥伴關係良好,我們相信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

至於新加坡,鄭光遠說明「交易量並不是首要考量」,主要在於該國暢通的金融管道與其開放、中立的環境。「仔細觀察新加坡雖然頒布了不少相關政策,但其實在虛擬貨幣產業裡,該國還存在不少斷層、痛點需要解決。而且他們的監理機關溝通環節很透明、迅速,要進去不難。」

但台灣市場是不是如大家想像中熱烈?會有其他國家的資源,想來台灣投資區塊鏈產業嗎?這方面鄭光遠與幣託技術長林書維倒是認為,傳統資金對虛擬貨幣的興趣還是缺缺,實際流進台灣的金額也沒大家想像中的多。「跟日本、韓國相比,台灣反而很少實際美金在這邊進出,就算有進也少到無感啊。」

那幣託又對 ICO 有什麼看法?鄭光遠認為,台灣原生團隊出來 ICO 的速度還是不夠快,「像中國頻率從以前每週大概兩三次,但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中國團隊來找我們洽談上架;但這方面我們還是持比較保守、嚴格的態度,仔細審每一個來談的 ICO 案。」

COBINHOOD:用 ICO 打造零手續費環境

是【硬塞區塊論】百花齊放,還是暗潮洶湧?俯瞰台灣交易所現況的第5張圖
▲ COBINHOOD 執行長陳泰元

但幣託並非第一個在台灣發行平台幣的交易所。去年下旬由 17 共同創辦人陳泰元創辦的幣幣交易所 COBINHOOD 發行平台幣「COB」共募得了 45000 枚以太幣。

根據 Coinmarketcap 統計,COBINHOOD 目前販售 118 種虛擬代幣,截稿為止最近一天交易額可達 126 枚比特幣,撇除去中心化與場外交易後是販售幣種最多元的台灣幣幣交易所。

另外,COBINHOOD 的商業模式頗有網路業那種「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的風格;為了打造給消費者零手續費交易環境,他們以 ICO 顧問服務與承銷為主,若順利上架,就可拿到 5% 至 15% 發行量的幣。

5 月 24 日 COBINHOOD 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台灣原生底層鏈研發計畫,其特點為共識演算法為自己研發的改進式拜占庭容錯演算法,將比現有 DPOS 更加先進、節能。為了開發這個底鏈,COBINHOOD 也祭出年薪 150-200 萬台幣招募軟體人才,並將以台灣區塊鏈研發中心自詡。

插曲:交易所為什麼是筆好生意?

讓我們先拉回一個話題:在虛擬貨幣經濟中,怎樣投資報酬率最高?答案並非看比特幣、以太幣等主幣漲漲跌跌,逢低買進逢高賣出,而是可以用極低價格買到一個未來能成長十倍、百倍的幣。這邏輯很簡單,但要從千百種的幣中挑出能成長十倍、百倍的幣,不是人人有眼光跟本錢可以輕易做到。

但比起一般創投、散戶,交易所由於佔據入口的關鍵地位,他們可用地利之便在虛擬貨幣上架時輕鬆收取一定份額(與費用)作為服務費,然後在成長十倍、百倍時脫手獲利,甚至到後來像幣安、火幣、OKex 這種國際巨型交易能一邊向 ICO 團隊收取鉅額上架費(據側面了解,幣安上架費需 500 萬美金,火幣則為 2000 萬人民幣另加 1000 枚以太幣),一邊等待手上各種虛擬貨幣利多;甚至還可以一邊賺取交易手續費,另一邊發行自己的平台幣穩固生態系。

所以你知道交易所為何如此重要,而巨型交易所是怎麼成為虛擬貨幣生態系的最頂端了。

誓與區塊鏈初衷靠攏的 JOYSO

是【硬塞區塊論】百花齊放,還是暗潮洶湧?俯瞰台灣交易所現況的第6張圖
▲ JOYSO 創辦人宋倬榮

跟上述同業相比,以「去中心化」為核心的幣幣交易所 JOYSO 顯然散發一股異色;說「純」去中化也不對,他們同時融合了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技術,下買賣單、搓合交易會在 JOYSO 的中心化伺服器進行,但到了執行交易、更新餘額與儲存虛擬貨幣則是在區塊鏈上所完成的。

「你想想,比特幣換法幣到目前為止,還是很中心化的一件事啊。」曾開了礦機公司的 JOYSO 創辦人宋倬榮解釋比特幣的原始理念就是去中心化,但目前虛擬貨幣交易所都還要一個第三方角色去確保交易過程。

但怎麼讓交易去中心化?智慧合約就能讓這件事成真。當 User A 建立賣單時,JOYSO 網站會透過 MetaMask 或 Ledger Nano S 將此賣單用 User A 的私鑰簽章,並且將此賣單與簽名一起送到 JOYSO 的伺服器;當 User B 建立買單(並且簽名)且符合 User A 的賣單時,JOYSO 的系統就會自動搓合這兩張單。搓合之後則會由 JOYSO 的 Admin 帳號送出交易到智能合約,送出的內容包含搓合後的訂單與雙方的簽名。(出自本篇文章

而且從技術來看,去中心化交易所有避免 IEO 黑盒操作這個好處在。「你有聽聞過很多中國交易所的 IEO 事件是虛的吧?因為無論如何,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切交易都會上鏈,這些都是透明公開一切可在鏈上找到,而且需要成本的;惡質的交易所在 IEO 的時候,可能根本連幣都還沒做出來、根本沒有智能合約,募到的數自己隨便宣稱就好。」

但對去中心化交易所來說,各國的監管、法規可謂一大挑戰。「不是我們不願意配合法規,但一套依循傳統金融、股票所研擬的虛擬貨幣交易所法規,並無法涵蓋所有型態交易所與區塊鏈技術(貨幣)。像現在全部交易所都得要求 KYC、實名制,這是跟區塊鏈本質去中心化違背的啊!政府最多能管理的,也只有法幣換虛擬貨幣這一段了。」

那他自己又怎麼看現在的 ICO 生態?宋倬榮認為像研發主鏈,或是交易所代幣、數位內容,以及有關去中心化儲存等離區塊鏈本質比較近的 ICO 會比較好,但相反來說,能以現有技術或法幣就能處理的服務,其實就不適合 ICO 了。

火幣:中國黑船即將來襲

是又一交易所敲門!世界第三大「火幣」將在台推動法幣交易落地這篇文章的首圖
▲ 火幣首席戰略官蔡凱龍

5 月 27 日全世界第三大交易所「火幣」藉由超級火伴之手,在台灣進行了第一次公開活動,會中首席戰略官蔡凱龍不斷台灣的比特幣交易量越來越多、政府相對開放,而且高淨值客戶數目可觀,非常具有開發價值。

不少同業私下形容:火幣若來真的,就有如核彈來襲。他們不僅有立基於中國的鉅額交易量,同時還擁有投資基金、自有礦池,甚至就連自家的主力指數都有,產品線可謂一應俱全。更不用說全東亞想 ICO 的新創計畫,都得以他(以及 OKex、幣安等巨型交易所)為指標。

但火幣靠的不光是表面豪華艦隊,其「超級火伴」制度也正在各地悄悄發揮。簡單來說「超級火伴」近似當地代理商的概念,要負責該市場的業績收入(也就是買賣、社群營運、用戶推廣與客戶服務。

但正式加入之前,他們必須通過 3 個月的嚴格磨合期考核,待通過才能獲得榮譽區域負責人的資格;然而,在訪談中蔡凱龍也說明超級火伴不限定一個市場只有一位。據瞭解除了 5 月 27 日峰會主辦團隊外,炒房名人帥過頭也曾公開在直播上表示將爭取超級火伴的地位。

在訪談中,蔡凱龍表示火幣在台灣落地那刻,一定會加入區塊鏈產業自律組織。但他們到時真會照著自律組織的步調走嗎?那台灣自律組織的細則,甚至到政府未來面對區塊鏈的相關法令與態度,又會是什麼模樣?下一篇 INSIDE 專文將帶您深入探討這個話題。

註一:BlockSeer 為 MaiCoin 在美國矽谷開發的比特幣追蹤系統

註二:最近印度傳出,將對虛擬貨幣交易課稅 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