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華人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除了可以放假出遊之外,端午節還有祭祀、立蛋、午時水、划龍舟等習俗,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民俗禁忌。端午節的時間在每年農曆5月初五,在拜拜方面需要祭祀神明、祖先、地基主,而活動方面則有正午立蛋、划龍舟等等。本篇介紹端午節的習俗、禁忌、立蛋技巧,也介紹端午節拜拜的時間與注意事項,其餘更多介紹可見「端午節5個禁忌與習俗:戲水、惡日、醫院、香包與艾草」。
立蛋成功可獲得好運 技巧著重心平氣和
早期立蛋在民俗上主要用來收驚、請魂、問事,而在時間演變之後,立蛋成為了端午節的特殊活動,據說在正午時成功將蛋立起,就能夠獲得一整年的好運。雖然曾有流傳立蛋成功與端午節時間的引力有關,不過後來研究表示立蛋並非只有端午節能夠成功,詳細報導可以參考「端午立蛋的科學:想成功可不能只靠運氣」。
端午節也有不少廟宇會舉辦立蛋競賽,立蛋時建議尋找無風、沒有人走動的地方,需要耐心尋找蛋的平衡點,平心靜氣地讓蛋穩住。曾有說法表示,摩擦力較大或凹凸不平的地面比較容易讓蛋穩住,另外在受力後會凹陷的地方,同樣能夠提供較大的接觸面積,進而讓立蛋較容易成功。
▲新竹市政府在2012年號召5500人在端午節立蛋,打破金氏世界紀錄。
▲划龍舟也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宜蘭礁溪的「二龍村龍舟競渡」是交通部觀光局所列的「國家十大民俗節慶活動」之一,不過2020年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暫停競渡活動,只保留祭典及遊港傳統儀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端午節需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
祭祀可說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在端午節當天,家家戶戶都會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希望能保佑一家平安順遂。常見的祭祀供品包含三牲五果、酒或清茶等等,另外粽子是重要供品之一,取其「團結」之意,在祭拜時需準備雙數。
祭拜神明:
- 時間:接近午時
- 地點:自家神明廳
- 供品:三或五牲、水果、粽子、酒或清茶
- 紙錢:天金、壽金、刈金、福金
- 粽子需蒸熟,牲禮可半生熟
- 飯菜需準備6碗、8碗、12碗或以上
▲粽子是端午節的特殊供品之一,每年端午節網路上也都會出現南北粽之爭。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送禮時每串粽子都需要事先把結剪開變成散粽,不可成串贈送。這是因為成串的粽子早期用於丟入水中祭鬼,因此贈送整串粽子被視為失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祭祀祖先:
- 時間:接近午時
- 地點:祖先牌位前
- 供品:7杯酒或清茶、7副碗筷、牲禮、水果、粽子
- 紙錢:刈金、銀紙
- 除了水果之外,供品皆需全熟
- 飯菜需準備6碗、8碗、12碗或以上
祭祀地基主:
- 時間:說法眾多,以下午3點左右為宜
- 地點:廚房面向客廳、房子後門面向客廳皆可
- 供品:2碗飯、2雙筷子、3杯酒或清茶、水果、粽子
- 紙錢:刈金、銀紙
- 飯菜碗數不限,以家常菜餚祭祀
端午節習俗活動包括掛艾草、香包、喝午時水
事實上,端午節並不是一個代表吉利的節日。端午節又有「五毒日」之稱,早期人們認為端午節過後氣溫上升,蟲蛇都會甦醒。因此在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外掛上艾草驅除毒氣和邪氣,而配戴香包、喝雄黃酒,同樣是為了避邪。
午時水又稱為「端午水」、「純陽水」,意指端午節當天正午所汲取的水。端午節為純陽之日,台灣傳統認為端午節當天午時,水中吸取了純陽之氣,因此具有驅邪化煞、治百病的效果。傳統午時水是端午節當天正午12點左右汲取起的井水、泉水、或是雨水,不過因為午時水汲取不易,因此後來只要是經過正午陽光曝曬過的水源,皆可稱為午時水。目前台灣仍有不少廟宇保留端午節正午打午時水、沐午時浴的習俗。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草、菖蒲等植物能夠驅除邪氣與昆蟲。台灣最常見的組合為榕枝、艾草與香茅。(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端午節禁忌包括戲水、婚喪喜慶
如前所述,端午節在傳統上並非一個吉日,因此婚禮、開工、探病等活動都建議停止。另外端午節也是傳統習俗中水鬼最兇的日子,因此端午節建議不要游泳或戲水,容易發生意外。
端午節是民間重要節日之一,不少人喜歡趁著假期出遊放鬆,或是參與活動盛會。雖然在時代的演變之後,民間信仰對生活的影響逐漸降低,不過在知道端午節的習俗之後,也能更了解生活周遭的文化面貌。
2 則回應
幫QQ
幫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