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大年初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代表農曆舊年結束、新年開始,家家戶戶會在今天拜拜、貼春聯、或是前往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年初一是農曆年的初始,有拜拜習慣的家庭會在今天祭祀神明和祖先,也有不少民眾會前往廟宇走春,或是搶頭香祈求神明的特別照顧。2022年的大年初一日期在國曆2月1日,這一天該怎麼拜拜、又有哪些習俗禁忌需要注意的呢?來看本篇的介紹。
大年初一拜拜:子時拜天公
春節也就是農曆的過年,傳統從去年的年末開始就會舉辦一系列的祭祀送神,並且於新年迎神一直到元宵節為止。大年初一至初五又稱為「新正」,大年初一則稱為「開正」,於初一這天拜拜是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子孫,希望未來一年能夠平安順利。
通常,大年初一需要拜天公,也就是玉皇大帝,而因為祭拜的時間是大年初一的子時,因此有不少民眾會選擇除夕熬夜,直到年初一子時祭拜完畢後再去就寢。傳說在年初一前往廟宇祭拜能夠獲得神明的特別照顧,「搶頭香」也是由此而生,認為搶到頭香可以獲得神明的關注,因此得到更多的保佑。
大年初一拜天公:
- 時間:子時。前一天晚上11點至凌晨1點。
- 地點:家中向天處。
- 供品:齋菜6碗、年糕、發糕、鮮花、酒或清茶3杯。
- 金紙:天公金、壽金。
大年初一拜祖先:
- 時間:午後或下午時段。
- 地點:自家神龕。
- 供品:三牲五果、年節菜色6碗、酒或清茶7杯。
- 金紙:刈金、大銀。
▲今年因疫情影響,廟宇搶頭香活動暫停,前往廟宇走春祈福的民眾也建議自行攜帶筊杯。
▲每年的搶頭香活動都是春節的重頭戲,有不少廟宇推出獎金、禮券等吸引信眾參與,但同時也有部分廟宇為了公平與安全,制定一系列的搶頭香規則。
初一出門拜年、忌討債與午覺
除了拜拜向神明祈求新年的保佑,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拜年」,親朋好友互相拜訪、說吉祥話,祝福對方未來的一年能夠平安順利。大年初一也會穿新衣、放鞭炮,有「除舊」的意涵,也就是過往的穢氣都留在去年消失,今年有新的開始。
不過,雖然大年初一是好日子,但同時也有非常多的禁忌,包括不能和別人討債、不能使用刀子、不能催別人起床等等,民俗上觸犯禁忌可能會影響未來一年的發展。另外,因為大年初一、初二是水神的生日,因此洗衣服等需要灑水的事情在民俗上也會盡量避免。
大年初一禁忌:
- 不可以催促別人起床。代表對方整年都會被他人催促。
- 不可以和還在睡的人拜年。代表對方整年都會躺在病床上。
- 不可以早餐吃稀飯。早期稀飯是窮人家的食物,習俗認為初一吃稀飯會導致未來一年也都會窮困潦倒。亦有一說是往後遠行會碰到大風雨,是不好的徵兆。
- 不可以睡午覺。代表接下來一整年都會過得懶散,也就是沒有事業。
- 不可以使用刀具。剪刀等刀具有「破」的意涵,將來會發生許多紛爭或破財。
- 不可以借錢。代表財產外流,或是未來一整年都要靠別人援助。
- 不可以討債。代表雙方未來一年都會為金錢所苦。
- 不可以打掃家裡。初一到初四的垃圾為「財氣」,打掃會讓家裡財運被掃出去。
- 不可以洗頭。財運和財運會被洗掉。
- 不可以洗衣服。傳說初一、初二是水神的生日。
- 不可以打破東西。打破東西向來有破財破運的說法,若真的發生要說「碎碎平安」。
2022初一農民曆:
- 宜:祭祀、入殮、破土、成服、安葬、修墳、立碑
- 忌:餘事勿取
▲現代人生活忙碌,因此許多超市或量販業者會在春節期間推出「拜拜套餐」,民眾可以直接購買準備好的飯菜祭祀。圖為地基主套餐。
不需太過迷信 部分習俗不合時宜
大年初一的禁忌有很多,除了以上列出的幾項之外,還有如「初一不可回娘家拜年」等說法,因為早期認為初一女兒回娘家,有「把娘家吃窮」的意思,且過年會有許多客人拜訪,因此女兒需要留在夫家幫忙。
然而,現代生活開放,許多禁忌早已不合時宜,不需要為了禁忌改變習慣,回娘家也不再需要挑選日子。更何況,現代人生活忙碌,過年短短的幾天用來放鬆休息就足夠了,禁忌和習俗僅作為參考,不需太過迷信。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