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WH-1000XM6旗艦主動降噪藍牙耳機評測,摺疊設計回歸且音質、降噪青出於藍

2025.05.23 10:30AM

Sony在WH-1000XM5推出3年後宣布推出後繼產品WH-1000XM6,不僅進行硬體技術的提升,並在WH-1000XM5相同的設計語言針對舒適性、實用性與可維護性進行升級,透過大升級的QN3降噪晶片搭配V2整合處理器的組合,支援12麥克風的進階降噪處理與更好的前端音質處理,同時也呼應使用者期許重新具備可摺疊收納的機構與全新的收納盒,此外因應線上會議的使用需求,WH-1000XM6還加入可關閉麥克風收音的功能。

乍看與前代類似但細節大改加入折疊與快拆耳罩、收納盒更美觀且好用

▲盒裝採用Sony開發的永續複合纖維材質硬盒
▲打開後會看到收納盒,耳機與配件皆已經放在盒內
▲乍看下與WH-1000XM5外型類似,不過細節微調不少地方
▲頭帶向後延展
▲電源改為凹陷的圓形,與條狀的NC/AMB區別

乍看下WH-1000XM6的外型似乎與WH-1000XM5差不多,不過整體機構設計都進行一定幅度的更動,除了在支架添加摺疊機構以外,頭頂的頭帶襯墊也採用向後延展的不對稱設計提升舒適性,此外也把電源開關造型從原本容易與降噪模式混淆的長條型改為凹陷的圓形按鍵,盲按操作就不會誤觸。此外WH-1000XM5的耳罩也從以往須把底部卡扣插入框體凹槽的設計改為更容易拆裝的快拆卡扣,也是呼應環境永續使使用者便於更換耳罩的貼心設計。

▲摺疊設計再度回歸
▲轉軸強調使用射出注塑金屬成型,輕盈但高強度
▲新款收納盒設計
▲收納盒仍有提帶設計
▲從拉鍊改為磁吸快扣,可單手開啟
▲由於線材收納仍在內部,體積仍比WH-1000XM4收納盒略大但小於WH-1000XM5的收納盒
▲線材放在內側可避免遺失以及磨損

WH-1000XM6在支架加入可摺疊收納的設計,雖然看起來有些單薄,不過轉軸機構是採用金屬射出的高強度結構,同時還添加靜音墊片,使耳機不會發出額外的噪音且使用可靠;為了因應可摺疊收納的設計,WH-1000XM6提供全新的收納盒,相對WH-1000XM5的扁平收納盒更為緊湊,且使用磁吸快扣取代拉鍊,同時內部也同樣具備可收納3.5mm線材與USB充電線的凹槽,大小僅比WH-1000XM4前的收納盒略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改為磁吸快扣後,即便僅有一隻手也能順利打開收納盒取出耳機。

數位處理平台大升級,QN3與V2分別處理音訊降噪與藍牙功能

▲WH-1000XM6由負責主動降噪的QN3搭配處理藍牙功能V2的雙晶片平台

為了進一步提供更出色的主動降噪與藍牙前端處理音質,Sony在繼2018年的WH-1000XM4首度導入QN1處理器後,首次進行大幅的數位晶片升級,以新一代高音質降噪處理器QN3搭配整合式藍牙平台V2,利用QN3專注於環境音降噪處理、V2專注於通話收音與藍牙音訊的各司其職方式,使WH-1000XM6在WH-1000XM5出色的基礎再次進化。

▲由於搭載更多麥克風與運算性能更好,即便耳罩未完全密合也能盡可能提供有效的降噪

其中全新的QN3不僅具備比QN1快7倍的演算處理速度,更支援高達12個降噪麥克風,使降噪品質與體驗更為進步,同時也不因此影響續航力。QN3透過更多麥克風、更快的處理速度,搭配新開發前瞻噪音彙整器,能夠加速數位訊號到類比的轉換速度,並可預測及最佳化量化噪音並加速聲音轉換的反應能力,輔以分布更密集的收音麥克風,其結果就是啟用降噪也不影響耳機的音質,同時也能因應耳機配戴如眼鏡、髮型造成的影響提供自動的最佳化降噪。

▲通透模式也能選擇自動調整通透度,或手動調整20階通透度

此外藉由更多的麥克風與QN3更快的運算及處理速度,WH-1000XM6具備自動環境音模式,概念類似LinkBuds、LinkBuds Open的自動音量模式,利用麥克風偵測周遭的噪音及音量情況,適時的主動調整環境音的通透度,即便忽然出現劇烈噪音也能降低對聽力的傷害;當然如果仍偏好手動設定,在應用程式仍可選擇靈敏度或是關閉改以手動調節。

30mm碳纖維振膜單體結合穿孔線圈提升高頻及細節,攜手知名母帶工程師強化音質

▲此次耳罩使用插拔設計容易拆下更換
▲單體仍為30mm碳纖維振膜,但使用全新的穿孔音圈提升空氣流動增強高頻表現

同時,Sony也將WH-1000XM5的30mm碳纖維振膜單體加以強化,延續以柔軟懸邊搭配高強度的碳纖維輕量型圓頂的結構,以柔軟懸邊提升低頻與降噪的反向波性能,以及能夠提供精確音色的纖維材質圓頂結構振膜,於WH-1000XM6的單體設計導入新開發的穿孔音圈設計骨架,利用音圈之間的開孔,使內部空氣能進一步最佳化,藉此增強高音域的表現,使聲音更為平滑、延伸,使聽眾更容易感受創作者細微的意圖。

同時Sony進一步攜手音樂創作者,為WH-1000XM6提供「For The Music」的專業調音,相較WH-1000XM5與Sony Music Battery工作室合作調音,Sony在WH-1000XM6的開發過程不僅與更多音樂工作室合作,還與多位獲得葛萊美獎的母帶工程師共同合作,諸如Battery工作室的Mike Piacentini,stealingsound的Randy Merrill、Chris Gehinger,Coat Mastering的Michael Romanowski等等,皆是在流行音樂產業舉足輕重的母帶工程師。

▲QN3具備更快速的數位類比轉換過程,可提升低頻動態與聲音的清晰

WH-1000XM6除了音質的物理設計部分,也自類比與電路著手,除了QN3晶片不僅肩負降噪處理,也透過前瞻式噪訊處理技術提升數位類比轉換過程,增強動態的低音能量與清晰、迅速的聲音;同時還引進Walkman的團隊技術,於音訊元件電路板佈線精心布局,同時搭配真空密封鍍金低相位晶體震盪器作為主時鐘,並在關鍵音訊元件接點延續WH-1000XM5的理念,採用與高階Walkman同級的含金音響焊料。

通話收音更精準清晰並支援快速麥克風靜音

▲WH-1000XM6在通話時以6組波束成型麥克風結合AI演算法收音,強調可聚焦在嘴部避免收錄他人的聲音

因應原本藍芽耳機就常用於通話以及在混合辦公對於使用耳機進行線上會議的需求,WH-1000XM6也在通話技術獲得提升;WH-10000XM6利用其中6組波束成型麥克風進行通話收音,並結合QN3及V2晶片進行AI波束成型收音,由於麥克風數量增加以及處理能力提升,相較WH-1000XM5偏向扇形、容易收到他人的說話聲,WH-1000XM6可進一步把收音範圍控制在使用者的嘴邊。

▲因應使用耳機進行線上會議需求,可在設定中使連按兩次NC/AMB快速啟閉麥克風
▲由於該功能並非絕對必要,介面預設未開啟此快捷功能

此外WH-1000XM6除了升級V2晶片能夠更有效的降低通話收音的背景噪音以外,麥克風周圍的金屬網罩設計也能事先減少風噪;另外透過升級V2晶片,WH-1000XM6還支援基於LE Audio的超寬頻高音質通話,搭配相容的智慧手機能使對方聽到的聲音更為清晰;此外也因應線上會議需求,WH-1000XM6可選擇在應用程式啟用耳機的麥克風靜音功能,開啟後只需連按兩次NC/AMB鍵即可如電競耳機、通話耳機一樣快速關閉與開啟麥克風。

全新十頻段自訂等化器,添加背景音樂效果

▲取消過往Clear Bass功能,換取等化器擴展更多低頻頻段的調整
▲針對影片欣賞加入360 Upmix for Cinema

在軟體功能面,WH-1000XM6使等化器的調節更具彈性,取消傳統的Clear Bass功能,將EQ頻段從5個頻段擴大到10個頻段,使玩家能進一步利用手動或是使用「找尋你的均衡器」的引導式調音找出自己偏好的音色;此外WH-1000XM6不僅可支援360 Reality Audio以及能將立體聲提升至空間音訊的360 Reality Audio Upmix(360 Upmix),還新增針對電影的360 Upmix for Cinema以及來自INZONE電競產品加持的的Game EQ(註:Game EQ預計於後續軟體更新加入)。

▲WH-1000XM6在第一層就可切換至背景音樂與影院模式,不須進入第二層選單
▲背景音效是筆者相當喜歡的一項功能,能夠降低辦公室其他聲音的干擾也不會讓音樂影響專注力

同時WH-1000XM6也加入Linkbuds Fit所導入的背景音樂效果,同樣提供3種空間模擬,在此模式將播放的音樂轉化為類似在房間、客廳或是咖啡廳使用喇叭播放的聽感,此時聲音會宛如自遠方傳來,使音樂宛若公眾空間的背景音樂減少被聲音分散注意力。另外筆者也發現Sony在Sound Connect App也可設定在首頁,不用像先前LinkBuds系列甫推出時需進到第二層才能選擇,應該也是聽到使用者的呼聲的改變,不過在此篇文章刊出時,LinkBuds系列的背景音樂模式仍須進入選單第二層,也許是獨厚WH-1000XM6率先提供新功能。

耳罩舒適依舊、配戴感仍有提升

▲WH-1000XM6進一步提升配戴的舒適性,以及減少耳機滑動的現象
▲頭帶向後延展能更平均分散頭頂壓力以及具備止滑作用

雖然WH-1000XM6的整體設計建構在WH-1000XM5的基礎,耳罩也延續柔軟貼合皮革材質,不過由於細部的微調,WH-1000XM6的佩帶性仍較WH-1000XM5有些許提升;除了舒適、包覆的新耳罩材質外,WH-1000XM6透過頭帶向後延伸設計,進一步提升戴在頭頂的穩定性,筆者個人感覺除了耳機重量由於頭帶加寬更為分散外,向後延伸的設計也有助於戴著耳機走動時耳機能更穩定的維持在原本位置。

降噪表現更優異、環境音更自然但Speach to Chat仍容易對咳嗽聲起反應

▲WH-1000XM6對於瞬間噪音變化的處理更具效果,尤其如風切聲、戶外瞬息萬變的各式噪音

第一代的MDR-1000X推出之際,即是打破當時由Bose、Sennheiser等歐美品牌壟斷的高階主動降噪耳機的局面,後續歷代的1000X也仍舊保有高階主動降噪耳機最高性能的寶座;筆者個人的感覺是由於普遍使用者容易把主動降噪與隔音搞混,主要競品Bose由於以往耳罩貼合密閉性更強、降噪反向波更為激進,使得一部分使用者認為Sony的1000X略為遜色,不過筆者個人認為Sony在降噪的大前提是能否在多數場合舒適的使用,而非一味針對極端噪音抑制。

由於測試期間有著需要保密的要求,筆者不敢貿然在搭乘捷運時使用,故主要以辦公室、住家以及住家的陽台作為噪音環境;筆者認為若是在噪音變化較為固定的環境如辦公室與住家內,可能會覺得WH-1000XM6及WH-1000XM5的變化不太明顯,然而轉換到有自然風、馬路噪音的陽台時,WH-1000XM6的性能提升的優勢就變得更為明顯。

▲WH-1000XM6的降噪性能相對WH-1000XM5還進一步提升

以往筆者在使用1000X系列時比較常遇到的是一旦耳機與噪音源方向不同、如搭乘大眾運輸時頭部轉到側面導致耳罩出現間隙,就容易出現一瞬間的噪音現象;不過筆者在陽台走動時,發現WH-1000XM6由於具備更多的麥克風取樣以及更快的演算處理速度,遇到噪音的瞬間變化、如風吹、汽機車排氣管的噪音、隔壁都更施工的工具機噪音等,幾乎都能把聲音的不舒適感抑制住,尤其如風吹拂時也較過往更沒有風噪聲。

▲Speech to Chat可設定結束後的秒數

此外,受惠更多麥克風與演算處理,WH-1000XM6的環境音模式相當自然,不會把外界的聲音過度的放大,同時仍可抑制一部分明顯噪音的不舒適感,同時透過全自動偵測功能,大致上多數的場合都可自動的調節通透度避免不舒適感;不過雖然Sony強調此次Speach-to-Chat功能提升,但像是筆者因為氣管不好容易不自覺咳嗽仍容易引起誤判,即便切換到低靈敏度還是會有一定的機率發生,不過原本筆者就傾向要說話使用手勢啟動快速注意,影響比較不大;另外要注意的是WH-1000XM6的Speech to Chat不會暫停音樂播放,而是採用快速注意模式降低音樂音量的做法,音樂仍會在背景持續以低音量播放。

基本調音仍輕快動感,高頻較以往抑制更耐聽

▲WH-1000XM6延續Sony MDR-1以當代流行音樂為基準的調音原則

1000X系列的調音理念承襲自Sony多年前發表MDR-1時強調以當時流行音樂合適的聲音為藍本的做法,不過隨著時空轉換,現在流行的音樂又與9年前發表第一代1000X時不同,WH-1000XM6的聲音則可說是以WH-1000XM5為藍本並進一步變得更大眾化;不同於WH-1000XM5與Sony單一錄音工作室合作,WH-1000XM6在透過與更多錄音室與母帶工程師合作下,呈現近似於WH-1000XM5但又不完全等於WH-1000XM5的風格。

WH-1000XM6的基本風格以MDR-Z7M2、MDR-Z1R等當代旗艦的風格為主軸,並因應流行音樂增強低頻表現,但相較WH-1000XM5除了細節再更清晰、低頻下潛獲得增強以外,筆者感覺到在原本久聽後會導致聽感疲乏的中偏高頻似乎較為圓潤,有點類似當前MDR-M1監聽耳機在中高頻的處理方式,但仍保有高頻的延展性;然而倘若偏好原先WH-1000XM5或MDR-1AM2的明亮感,可能需要透過手動EQ微調高頻的表現。

▲由於筆者使用主動降噪耳機的目的是專注,導致調整出來的等化器反而明顯衰竭高頻

不過由於筆者多數使用降噪耳機的環境較為著重能夠久聽、並有些類似作為背景音效的習慣,筆者一般聆聽的音量多落在32dB至45dB之間,筆者依據「尋找你的等化器」的引導式調節的結果,反而是略為增加500Hz至1kHz音域、並明顯衰竭8K與16K頻段,反應筆者平常聆聽音樂重視人聲的特性,以及在使用主動降噪耳機偏小音量情況仍希望可清晰聽見人聲、但又希望能長時間使用的特性,如果以域設調音則高頻仍會吸引筆者的專注力,不過若是為了欣賞音樂應該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即便使用AAC的音質也較前一代更細緻,不過如果搭配Android裝置建議還是使用LDAC吧

值得注意的是,若聆聽無損音樂格式時,即便WH-1000XM6選擇使用AAC格式也已經有著相當清晰、細膩的表現,意味著即便搭配不支援高音質藍牙編碼的裝置也能獲得比WH-1000XM5更豐富的細節,如果選擇啟用LDAC編碼,筆者個人的感覺是聲音會更為綿密,尤其是聆聽像是The Forst Take頻道以人聲表現為主的音樂,更容易與表演者細膩的轉音變化共鳴;當然即便無法使用LDAC,也能活用DSEE extreme達到類似的水準。

意想不到還能突破的旗艦表現

▲將第一代MDR-1000X(左)放在WH-1000XM6旁明顯感受世代差異

作為前身的WH-1000XM5已經對比WH-1000XM4有顯著的提升,在相近的價位無論是舒適性、音質、降噪與電子功能皆是名列前茅,撇開調音偏好,僅優先考慮整體性是相當全面的旗艦產品,然而WH-1000XM6除了加入摺疊收納機構以外,卻還能進一步超越WH-1000XM5的水準;WH-1000XM6不僅提升了音質的細膩性,也進一步在各種環境下更有效的抑制噪音的影響,尤其是配戴帽子、眼鏡等影響耳罩密合的變數情境,WH-1000XM6也同樣可實現出色的噪音抑制。

▲MDR-1000X的收納包(左)與WH-1000XM6收納盒的面積比較

此外WH-1000XM6也聆聽使用者的意見微調設計,諸如更不容易誤觸的電源鍵、可折疊的頭帶支架、簡單易拆的耳罩設計與更為緊湊、易打開的收納盒,還有更符合高階耳機玩家的10段頻率等化器功能,以及能夠透過按鍵關閉麥克風等,都顯示Sony並非在3年的時間止步不前,而是設法在各種方面自我突破;此外為了避免音樂聆聽中斷影響興致,雖然WH-1000XM6仍不支援USB數位有線模式,但能夠在充電時繼續使用,不會因為充電就無法利用藍牙聆聽。

▲WH-1000XM6對於仍在使用WH-1000XM4以前的消費者有更明顯的升級動力,無論音質、降噪性能都相當有感提升

當然若未仔細比較,WH-1000XM6與WH-1000XM5都同樣出色,對於已有WH-1000XM5的使用者並沒有急切的需求,除非對摺疊設計有堅持,或是希望降噪及音質能夠精益求精;但如果與WH-1000XM4及更早的1000X對比,WH-1000XM6新世代設計與技術的落差就相當明顯,音質的純淨度有感增強,以及在複雜環境的降噪表現更為出色,更不用說還有許多軟體功能的附加價值。作為整體設計3年的升級與音訊晶片7 年來的重大改變,Sony WH-1000XM6再次於競爭對手終於追上之際以青出於藍的進化在次拉開距離。

Sony WH-1000XM6建議售價13,900元,黑色、鉑金銀及深夜藍三色,將於2025年6月10日開賣,即日起開放預購,於2025年7月10日前購買並註冊加贈好禮即享券2.0。另外當前仍在販售中的WH-1000XM5價格也略為調降,為10,400元。

 

WH-1000XM6 無線藍牙降噪 耳罩式耳機

【SONY 索尼】WH-1000XM6 無線藍牙降噪 耳罩式耳機

 

NT $13,900

 

 

WH-1000XM5 主動式降噪旗艦 藍牙耳機

【SONY 索尼】WH-1000XM5 主動式降噪旗艦 藍牙耳機

 

NT $10,400

 

本文章所有內容均由編輯撰寫,我們可以由閱覽者的點擊購買行為中獲得由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導購分潤收入。文章提及的內容與價格是文章發布當下的資訊,目前可能已有變化,詳情請參閱購買連結。

相關消息

開箱評測
全能AI筆電GIGABYTE AERO X16開箱實測:外型質感設計,搭配強勁性能,成為電競玩家、創作者與專業工作者的全能夥伴!
癮特務
6 天前
應用教學
2025年免試入學放榜:國中會考分發結果線上查詢、台北台中高雄會考放榜日期時間
Zero圈圈
20 個小時前
在地生活
新北環保兩用袋改版上市 終於不用提著亮桃紅出門
討喜小姐
20 個小時前
快訊
運動數據 AI 來記!2025 年 5 款智慧手錶 Garmin、Apple、Samgsung 等超詳細評比,你最適合哪一款?
Shopping guide
1 天前
Xbox Game「Lips」Model
stoneip
16 年前
開箱評測
露營、防災必備 3款有備無患的「超強行動電源」推薦
Gizmodo Japan
23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省時間!用「左手裝置」一鍵輸入快捷鍵指令、在Excel使用也可以
Gizmodo Japan
18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小巧輕便 能養成攜帶習慣的3款隨行水壺推薦
Gizmodo Japan
22 個小時前
快訊
送給媽媽的夢幻逸品,日本 Vermicular IH 琺瑯電子鑄鐵鍋,現在下單再送專屬食譜書
Shopping guide
2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