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滑到耳機評測,總會看到 Sony、Bowers & Wilkins、Sennheiser 這幾個大牌的身影,每家規格上看起來各有千秋,實際上卻讓人陷入選擇困難地獄。本篇實際體驗三款討論度和銷量都很高的熱門全罩式降躁耳機 — Sony WH-1000XM5、Bowers & Wilkins PX7 S2e ANC、Sennheiser Momentum 4 Wireless,從設計舒適度、音質風格、降噪能力到續航力及實用性,全方位比給你看。
如果你在意這筆萬元到底值不值得買,那這篇評比絕對值得你看完再下單。
Bowers & Wilkins PX7 S2e ANC 點我搭配文章閱讀
Sennheiser Momentum 4 Wireless 點我搭配文章閱讀
穩扎穩打萬用型 Sony WH-1000XM5

WH-1000XM5 是 Sony 首次在這系列中大幅改版設計的一代,外型設計上比前一代更俐落、未來感十足。耳罩柔軟、頭夾壓力平均,整體配戴感輕巧舒適,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感到疲勞。唯一的小缺點是無法折疊收納,外出收納空間稍佔。
音質方面延續 Sony 一貫的均衡路線,低頻有彈性、中高頻自然耐聽,不特別驚艷但久聽不膩。搭配 LDAC 可提升細節表現,對多數人來說已是非常夠用的音質。 降噪是 WH-1000XM5 的主打項目,實測在辦公室、捷運車廂等環境中,背景低頻噪音抑制效果明顯優於另外兩款。同時支援自動偵測場景與個人化降噪設定,通透模式也自然、無機感。 在續航力上,實測與官方標榜的 30 小時相近,不是最長但也完全夠用。
日常使用體驗流暢,是款各方面都沒明顯短板的萬用型耳機。原價 $11,900,現在只要 $10,400,買就送:環保帆布購物袋、7-11佰元商品卡、參張原木頭戴式耳機架,商品頁可能還有更多優惠點我看看吧
音質控首選 Bowers & Wilkins PX7 S2e ANC

( 圖片來源:PChome )
PX7 S2e 延續 Bowers & Wilkins 的英倫精品路線,金屬與布料混搭的外觀辨識度高,整體做工精緻、質感細節處理到位。但耳罩偏緊、頭夾力較強,雖然配戴起來穩定,對一些人來說長期配戴可能會稍有壓迫感。 Bowers & Wilkins 主打音質表現,聲音純淨、解析力高,風格溫潤細緻。高頻清亮不刺耳,中頻厚實飽滿,人聲位置自然,低頻量感適中。整體調音偏向音響風格,適合喜歡樂器細節與自然音場的音質控。
降躁方面,雖然標榜支援 ANC,但實測降噪效果在三款中偏中段班,能壓制日常環境聲但不及 Sony 那麼沉靜。通透模式的聲音較自然,但收音範圍不夠寬;整體功能雖然有,但不到極致。 PX7 S2e 續航力一樣約 30 小時,表現穩定。是款以音質、整體質感為優勢的音質控精品。
原價 $13,990,現折 $2,000 只要 $11,990 再送 3% P幣,目前賣到只剩下寶石紅,建議不要猶豫太久,點我看看有沒有更多優惠吧
續航第一的日常好夥伴 Sennheiser Momentum 4 Wireless

Sennheiser Momentum 4 這代的外型開始走向極簡派,採塑料機身搭配織布頭帶,更輕便務實。耳罩柔軟、頭夾力適中,配戴舒適度是三款中最平均、最耐久的一款;而且整體重量輕盈,不論久戴、外出通勤、或出國旅遊時攜帶都很適合。 音質上 Momentum 4 保有 Sennheiser 家的風格:寬廣音場、自然耐聽。高頻滑順不尖銳,中頻人聲清晰溫和,低頻偏厚實、但控制力不錯。整體調音較為中性偏暖,適合長時間聆聽與日常使用。支援 aptX Adaptive,對 Android 用戶來說算是加分,但整體解析力略遜於 Bowers & Wilkins。
Momentum 4 降噪表現穩定,能有效隔絕空調聲與低頻噪音,但在高頻細碎聲的處理上略遜 Sony 半籌。通透模式自然、收音範圍寬,實用性非常高。整體降噪表現處於 Bowers & Wilkins 與 Sony 之間,算是非常夠用。 續航力是 Momentum 4 最大賣點,官方標示 60 小時實測也接近,遠勝其他兩款。對經常在外或懶得充電的使用者來說非常實用。
售價 $11,990 、折後只要 8,990,PChome 獨家單寧色、龍紋限量版可以選擇,點我到商品頁看看吧
所以,怎麼選最剛好?
音質控首選 👉 Bowers & Wilkins PX7 S2e
想聽細節、講究聲音層次感,這款絕對對你的味。
最在意降噪功能 👉 Sony WH-1000XM5
通勤辦公必備,一鍵開啟讓世界安靜,智慧功能也最完整。
注重實用與續航 👉 Sennheiser Momentum 4 Wireless
續航最猛、配戴最舒服,用起來無腦又安心,CP 值超高。
封面圖片來源:PChome 、PChome 、PChome 、Amazon
本文章所有內容均由編輯撰寫,我們可以由閱覽者的點擊購買行為中獲得由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導購分潤收入。 文章提及的內容與價格是文章發布當下的資訊,目前可能已有變化,詳情請參閱購買連結。
本文作者:Sherry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