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邁向 AI 驅動時代,2025 Google Cloud Summit Taipei 展示生成式 AI 與雲端技術的深度融合。從 Google AI 的技術演進,到企業如何因應快速的市場變化,來自製造、零售、金融、遊戲、媒體娛樂、醫療等多元領域的科技決策者與轉型推手齊聚一堂,探討下一步數位轉型藍圖。
Google Cloud 台灣總經理陳愷新聚焦「擁抱 AI 浪潮,共創雲端新未來」,強調 AI 是人類幾百年來最重大的創新浪潮。為迎接 AI 帶來的嶄新機會,Google Cloud 與 Google Workspace 僅於 2024 年就推出超過 3,000 項技術產品創新,確保企業客戶運用最具創新的產品技術服務,在競爭環境中成功轉型並脫穎而出。

Google AI 賦能三大面向,「糖尿病」專案展現國家級 AI 應用價值
接著陳愷新細數 Google 在全球基礎建設實績,包含部署 42 個雲端區域中心、擁有近 200 萬英里的陸地與海底光纖網路。其中,台灣更是 Google 的重要市場,例如台灣是 Google 在亞洲佈建的第一個資料中心,已營運超過十年,目前在台灣周邊也建設 4 條海底電纜,被視為雲端服務供應商當中 Google 獨有的優勢。
Google Cloud 的使命是憑藉領先的 AI 和雲端技術協助企業組織轉型,並致力於讓每個人從 AI 創造的嶄新機會中受益,其中涵蓋三大面向:Consumer 消費者、Community 社群、以及 Business 企業。在社群領域,近期 Google Cloud 與 Google Health 攜手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展開「糖尿病人工智慧風險分類模型」國家級專案。
於 Google Health 擔任 Head of APAC Strategic Health Solutions 的 John Gillman 提到,Google Health 初衷是讓世界更健康,回溯 2019 年首度在台灣展開合作案;2024 年 Google Health 進一步聯手台灣健保署,探討 Google AI 如何協助解決台灣嚴重且成本高昂的健康議題:第二型糖尿病。

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提到,今年是健保邁入第 30 年,但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問題不僅困擾 800 萬多國人,同時耗費健保支出超過 3,600 億新台幣,佔年度健保總額 40%。在賴政府提出「健康台灣」願景之下,健保署提出「三高防治 888 計畫」,目標讓 80% 慢性病患納入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整合照護。健保署一方面利用國人健康大數據;另一方面聯手國衛院、台北醫學大學以及 Google 組成跨領域團隊,由 Google 提供 AI 技術與數位工具,經過一年努力確認風險模型架構,完成病人糖尿病引發其他共病的風險分類分級。
Google AI 智轉百工百業,推陳出新應用助攻製造及金融業
除了社群的合作,Google Cloud 在企業方面,也持續打造專為 AI 優化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於 Google Cloud 擔任 Global Head of AI Blackbelts Managing Director 的 Ravi Rajamani 首先勾勒出目前 Google AI 的整體架構,涵蓋底層的超級電腦基礎架構(AI Hypercomputer)、多元豐富的 AI 模型(Research and Models)、易於開發管理 AI 平台(Vertex AI),以及最頂層的 AI 代理(AI Agents)。凸顯 Agentic AI 不僅能理解需求,還能預測並協助用戶執行任務,不斷學習和適應過程將智慧轉化為行動,顯見 AI 從「輔助」升級為「協作者」角色。
接著 Ravi 提到 Google Cloud 平台的三大核心優勢,包含 AI 持續優化、開放的多雲架構、以及企業級應用滿足各產業需求,因此 Google AI 架構的各項服務,近期也持續推出技術更新及實績,以下摘錄關鍵項目。

AI 基礎設施更新
Google 自研 TPU 目前已發展至第七代。
提供 Google 自研 TPU 和 Nvidia 的 GPU 確保選擇性。
端到端整合堆疊,減少企業處理不同工具和代理框架的負擔。
AI 模型應用更新
Gemini 2.5 Pro 是當前最高智慧思考模型,驅動複雜 AI 代理、擴展推理、程式碼生成、深度資料分析等。
Gemini 模型提供 Pro 和 Flash 選擇,滿足不同的價格、性能和延遲需求。
Gemini 整合至 Workspace、YouTube、Ads、Meet等各項服務。
推出生成式媒體模型包含 Imagen 4(圖像生成)、Lyria 2(文字轉音樂)、Veo 2 (影片生成)、Veo 3(更高畫質 4K 影片生成可加入音訊、旁白)。
Vertex AI 平台實績
提供單一的使用者介面和 API,讓開發者更輕鬆使用企業級基礎模型。
Model Garden 模型庫除了有 Google 自家第一方模型,也支援第三方開放模型。
目前超過 700 萬開發者使用 Google 的 AI Studio 和 Vertex AI 平台。
企業客戶在 Vertex AI 使用 Gemini 模型次數,在過去一年間成長 40 倍。
Agent 平台技術更新
推出代理開發套件(Agent Development Kit, ADK),簡化構建複雜代理和多代理系統開發流程。
ADK 支援模型脈絡協定(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由 Anthropic 和 Google 共同宣布標準,允許 AI 模型以標準化方式存取和使用各種資料源。
代理對代理協定(Agent2Agent Protocol)屬於開放協定,推出後這項協議獲得超過 50 家科技夥伴的支持與貢獻。
最後 Ravi 還分享最新 Google Agentspace,此工具目標讓企業的每位員工都能使用 AI 代理,從而徹底改變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結合 Google 品質的搜尋應用、對話式 AI,幫助員工簡化資訊存取時間,由 AI 展開自動化耗時、重複性任務,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整體生產力,鼓勵更多企業開始採用 AI 代理,迎接 AI 發展的未來趨勢。

至於產業使用 AI 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鴻海科技集團資訊長張國欽分享到,鴻海近年推出 3+3+3 轉型策略,聚焦在智慧製造、智慧 EV 以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鴻海與 Google 的合作建立在 AI 驅動創新、雲網基礎架構、智慧資安、數據驅動決策四大基石。例如鴻海將 Google 的 Gemini 模型導入內部平台,賦能業務創新。
來自金融業的玉山銀行數位長唐枬 Danny 提到,玉山在擁抱 AI 過程嘗試過 AI 融合(AI-embedded)、AI 教練(AI Coach)以及 AI 代理(AI Agent)等模式,他們與 Google Cloud 合作展開內部的 AI 專案「金秘書」。另外,Danny 也強調,玉山的行動銀行近年積極轉型到微前端和微服務架構,與 Google Cloud 合作導入容器化管理,在面對前陣子行動銀行交易爆量的情況時,玉山得以快速在線上擴充與調度資源以維持服務水準,證明容器化對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沒有資料就沒有 AI,Google Cloud 資料庫為 AI 應用的核心引擎
隨著企業的資料類型多樣化(包含結構化、非結構化、多模態資料)以及需要將資料庫、向量索引系統和全文搜尋系統全面整合,資料庫在 AI 時代面臨更多挑戰。於 Google Cloud 擔任 Vice President, Engineering, Database 的 Sailesh Krishnamurthy 分享基於 AI Ready 的資料庫策略,Google Cloud 近期有幾項關鍵創新。

第一項革新是 AlloyDB AI,它將資料庫轉化為 AI 的主動式引擎。除了與 Google Agentspace 整合可以搜尋結構化與非結構資料外,其核心創新在於:原生支援自然語言,徹底改變資料的存取與互動模式;並提供高效的向量搜尋(Vector Search),讓開發者能在單一 SQL 介面中,無縫處理交易資料與語意搜尋。
第二項創新則是 MCP 資料庫工具箱,一個專為 AI 代理(Agent)設計的賦能平台。它能讓 AI 代理安全、無縫地對接企業核心資料庫,將繁瑣的串接與驗證流程自動化,並內建企業級的資安與連線管理機制。
後續 Sailesh 還提到幾個創新重點,包含 Google Cloud 原生雲端資料庫 Spanner 的演進;推出 Firestore 相容於 MongoDB API 以滿足 60 萬月活躍開發者需求;SQL Server 到 PostgreSQL 的資料庫物件轉換(例如資料表、預存程序等)與資料搬遷服務;資料庫中心(Database Center)為所有 Google Cloud 資料庫,提供可視化的儀表板管理平台。
Google Cloud 攜手台灣企業勇敢創新,借助 AI 驅動營運轉型
看準 Google Cloud 資料庫持續優化,統一資訊總經理謝良承提到零售業者與 Google Cloud 合作數位轉型的過程中,AI 與數據提供關鍵價值。謝良承展示 AI Agent 在電商 B2C 領域的完整應用,從網頁瀏覽、商品選擇、運送到付費的端到端自動化流程。另外他還分享智慧門市節能減碳、食品安全管理、智慧零售與 AI 影像辨識等多個案例,強調擁抱 AI 也要保持熱情學習,而統一資訊將持續與 Google Cloud 合作,探索其他產業的 AI 應用可能性。

跨足遊戲、支付、電商與媒體的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AI 創新實驗室負責人陳冠宇分享,集團攜手 Google Cloud 推動數位轉型,憑藉超過 390 個 AI 實戰專案的豐厚經驗,並導入 Vertex AI 加速開發流程,成功淬鍊出企業級 AI 品牌 Vyin AI,其核心產品 Vyin Brain 結合仿真人大腦的智慧中樞,以及能從根源杜絕 AI 幻覺的獨家 D-RAG 技術。透過整合集團在遊戲、飯店、百貨、餐飲等垂直領域的產業知識,Vyin AI 為企業打造安全、可控、精準的生成式 AI Chatbot,提升顧客體驗與品牌好感度。

從統一資訊、橘子集團的分享,順勢呼應到 Google Cloud AI 解決方案資深協理李浩賓提出的觀察,生成式 AI 崛起後,最受關注的應用是知識管理(KM)及客戶服務。李浩賓指出,Gemini 的多模態設計,能針對圖片、影片、聲音更深入抽取內容進行分析,幫助企業的數據處理持續優化。對此,於 17LIVE 擔任 Sr. Engineering Director 的曾柏誥指出,17LIVE 作為擁有龐大用戶群的直播平台,客服是非常重要議題,而且須 24 小時服務不中斷。

於是 17LIVE 將 AI 定義為輔助客服人員而非取代真人服務,透過快速搜尋內部資訊以提供客服人員精準回答建議,提升顧客體驗。曾柏誥分享 17LIVE 透過 AI 提升客戶服務效率的實際場景,例如用戶無法登入 APP 時,透過 AI 工具分析 Log Service、Authentication Service、Fraud Service 等數據,進一步判斷客戶無法登入原因(例如帳號被劫持),除了快速解決問題,也能讓 AI 給預防建議,例如提醒用戶定期更換密碼、避免帳號外借、建議單一設備登入等。凸顯出 17LIVE 從客戶服務系統進化到客戶關懷系統(Customer Care System),不僅提升客戶滿意度,甚至挖掘潛在商業價值。



經歷一整天的知識饗宴,Google Cloud Summit Taipei 不僅是一場技術盛會,更是企業邁向 AI 雲時代、實現數位轉型的關鍵契機。最後,陳愷新總經理感謝所有講者、客戶及合作夥伴的分享與支持,鼓勵大家共同擁抱「New Way to Cloud」,探索 AI 雲端時代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