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自 1982 年的 Autodesk 已經邁向 30 個年頭,從 2D 繪圖一路走向 3D 繪圖,旗下幾款軟體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舉凡產品設計、建築設計、遊戲模組、電影特效等,都脫離不了 Autodesk 的各類軟體。
舉例來說,最近兩部國片賽德克巴萊的陰天色調以及 BBS 鄉民的正義的動畫特效,就是以 Autodesk 的軟體打造。而像坐落於上海即將成為世界第二高樓、有著獨特扭曲造型的上海塔,以及即將蓋在台灣高雄鳳山、由複雜曲面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兩座造型獨特難以 2D 圖像呈現的建築物,也是透過 Autodesk 的軟體繪出藍圖並且進行 3D 驗證的建築物。
跳轉繼續:
圖片引用自: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
而在屆滿 30 週年,也發表全新一代的 Autodesk Suite 套裝,針對不同的領域如製造業、建築業、動畫產業等推出軟體套裝。 Autodesk 的優勢就是各類軟體原本就深入各個與繪圖相關的產業,並且也具備軟體介面與檔案的互通性;透過針對不同領域的 Suite ,使用者不需個別研究從事的行業所需軟體,只要購買相關產業的 Suite 就能一次獲得需要的工具。
Autodesk Suite 的概念就有點像以前早安少女組或是現在的 AKB48 一樣,把其中幾位成員排列組合之後,又是一個新的團體,然而不同團體的成員也可以相互重疊。但重點是由於 Autodesk 各類軟體在 UI 以及檔案又有一致性,過去不同的軟體需要不同軟體的專家負責,但如今熟悉一種 Autodesk 的軟體,想學習其它 Autodesk 軟體也不會太難上手。
Autodesk 也播放一段 CEO Carl Bass 對於公司展望演說的短片,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對於雲端世代的趨勢。他提到 Autodesk 在兩年前推出雲端服務的概念時,當然台下的聆聽者一頭霧水,或是對繪圖軟體公司提出雲端概念感到疑惑,然而兩年時間過去, Autodesk 在推出多款雲端服務後,兩年間從雲端服務上獲得與過去 25 年相當的客戶量。
圖片引用自:賽德克巴萊國際官網
Autodesk 認為,雲端服務是一項趨勢,透過雲端服務,手持設備、電腦都成為工作的器材,並可不受時空的限制,也改變許多產業概念。例如過去建築工程,設計師需要將設計圖列印出來帶到工地,但透過 Autodesk 在手持設備推出的 Autodesk Buzzsaw 軟體,只要帶著平板電腦或是手機,就可叫出存放在雲儲存的設計圖觀看。
此外也由於雲端服務,協同作業變得更簡單,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共用同一份設計圖,在不同的設備、不同的地點加註建議,進行修改,不再像過去協同作業必須相約時間在同一地點。而在最新的 Autodesk WS 版本,還可在共同開啟文件時,紀錄彼此修改文件內容的時間,不須修改後還要另外通知協同作業的夥伴,夥伴也能知道對方到底修改哪些地方。
Autodesk 的雲端服務前身為 Autodesk Cloud ,去年起改稱為 Autodesk 360 ,顯示其 360 度全方位的內容,而這套服務已經開始與 Autodesk 的各項軟體進行結合,標準版提供 3GB 的線上儲存空間,並且提供基本的資料共享、協同作業功能。
而針對更進階的使用者, Autodesk 還推出 Autodesk Subscription 維護合約服務,透過這項服務除了儲存空間增加到 25GB 之外以及享有標準 Autodesk 360 服務外,還能獲得 Autodesk 的雲端計算服務。
圖片引用自: Google Play
像一般使用者利用自己的電腦進行影像或是動畫的 Rendering 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一整天,透過維護合約的雲端運算服務,將檔案上傳到 Autodesk 360 雲端伺服器後,透過 Autodesk 提供的雲端運算工作站運算,甚至可將 Rendering 時間縮短至一半。
此外, Autodesk 針對教育市場,也提供針對國中以上以學校為單位的歐特克設計種子紮根計畫,以及針對國中學生與教職員的歐特克設計聯盟,提供學術單位以及個人免費申請旗下 33 款軟體使用,讓學校與學生可以趁在學期間就開始適應且學習 Autodesk 軟體,且減輕學術單位在專業軟體的負擔。
而在 Autodesk 迎向 30 而立, Autodesk 除了期許自己能提供更全方位的軟體套裝,也希望藉由雲端服務以及提昇操作體驗,讓設計的工作不再是坐在電腦前專業人士的專利,而是無論身在何處,拿著怎樣的連網設備,都能在靈機來時快速的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讓設計不僅是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