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被關注的議題,像核四最近才吵得厲害,在媒體上、網路上都可以看得到許多討論的文章,到底要不要發展核四,眾說紛紜。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找到簡單易懂,而且資料豐富的平台,對於某些論述就很好判斷。比如說不建核四會不會有限電危機?若不建的話,現今有哪些解決方案,可能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等等這些問題,就不會只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可以有更進一步判斷事情的能力。不管你是站在怎樣的立場,多了解臺灣在地的能源總是好的。
整合各方不同觀點,能源供需模擬器平台協助達成

不諱言許多人對於政府現今的能源政策並不是很有信心,更何況還爆出弊案。但另一方面同時也有許多專家對於能源與環境方面做了許多努力(真慚愧,我也是參加上圖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這場座談才知道比較多一點),其中有一項就是「臺灣2050能源供需模擬器」這樣的工具。
為什麼會有這模擬器工具的誕生,最主要有底下幾個原因:
• 能源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 各團體能源發展立場差異性大
• 缺乏公正公開之能源政策研討平台
• 缺乏整合最新能源技術與發展趨勢平台
• 欲了解公眾對未來能源發展期待
• 落實能源推廣與教育

由於各個單位立場不同,一般市民、政府、環保團體、工商團體等對於能源看法會有所不同,自然也會有矛盾與衝突的地方,也因此如果能在社會上建立一個共同平台,各單位能夠有效溝通,這對能源政策長期發展來說是相當正面的。

DECC在2010年透過企業、非政府組織、技術領域和學術界專家協助所共同建立能源與減碳情境模擬工具「2050 Calculator」,將能源議題成功地用於公眾溝通,讓民眾了解英國未來能源發展的困難與挑戰。政府也藉以了解民眾對未來生活的願景。希望臺灣所建立的平台,也能夠像英國平台這樣得到不錯的效果。

互動版不用說,當然是給我們一般大眾使用,強調易用而且可以互動。用簡化的介面來呈現能源結構、能源價格與碳排放等主要關鍵資訊,圖像化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


至於Excl版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是要業界或是專門背景的朋友才會使用的工具。下載EXCEL檔後,可以看得到所揭露各項目情境原始數值、計算邏輯與公式,有需要的話,可以檢視相關設定並修改模型來分析結果,可以說是基礎核心的部分。
來試試互動版遊戲吧:

我們是一般大眾,對於能源的了解,可以先從互動版開始。在這邊偷偷跟大家說,其實這是新版的設計,說起來比舊的互動版遊戲難度還要更低一點,但結構與玩法都更有趣,而且還以故事來包裝,可以說是老少咸宜。這次新的互動版遊戲,更接近策略遊戲元素,會有類似軍師角色的建言讓你來參考,此外也不會卡關,算是改善不少。而且現在玩還可以抽獎。小獎是35元兌換卷,大獎是iPhone 6,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到2030 電力大未來這個網頁。

上圖就是舊版畫面,缺點是沒弄好供給與需求會卡關,然後沒有類似軍師角色的建言,在某些方面來說,可能要發揮一點想像力才比較好過關,而且調整後就結束了,不像新版可以來來回回修改,讓自己的印象更深刻。上圖可以與下面的新版畫面做一下比較。





新互動版遊戲的說明

1、各種不同族群的建議:
在進行供給端以及需求端調整時,會出現可能的優點或缺點,這個時候,有相關立場的族群會出來說話,有點類似於軍師的角色。這些不同的人所說出的話,雖然會有道理,但有很大的機會是衝突的,在這邊你就要自己判斷怎樣才是Z > B。

2、能源發展中重要的關鍵資訊:
設計上總共有五種,包括了使用者節能支出、人均GDP、CO2排放、電價以及限電時數共五項。

3、需求端:
包括了住宅節能、服務業節能、工業節能、低碳運具以及經濟成長共五項。在關卡一,也就是第一階段時,是無法操作的。要等到第二階段,也就是關卡二,才有辦法操作。
4、供給端:
包括了七種發電方式,有燃媒、燃氣、太陽光電、風力、其他綠能、碳捕獲與封存、核能等。在一開始的關卡會優先調整這個項目。
「需求端」與「供給端」決定了Formosa發展的情境,不同的決策將會帶來不同的影響。

此外,遊戲中還有一項很神秘的數值,叫做「親和力」。似乎在調整供給端與需求端就會直接扣減。原本我以為這是調整次數的限制,但在刻意來回拉桿之後,發現親和力可以是負的XDDDD。就不太清楚這親和力設定會影響到什麼。
新互動版遊戲進程:








就會出現總評,總共有兩頁。由於我反覆試不少次,忘了這是哪一個國王的評語(應該是安定國王吧),這兩頁的報告,可以說是精華,讓你對能源發展有個簡單的理解。如果一開始看可能還沒什麼感覺,或是很容易忘。但如果你有想過優缺點,思考如何調整的話,這兩頁一下就可以看懂了。
多試幾次這遊戲,我想就可以發現到設計者的初衷並不是要你馬上過關,而是在反覆不同拉桿的試驗下,藉著不同族群的建議,讓你對能源優缺點有著更多的理解,進而在了解當中,思考如何選擇才是優點大於缺點的做法。







引用來源:2030電力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