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MMO 而鍛的掌中長劍, ASUS ROG SPATHA 無線滑鼠動手玩

2016.05.11 03:16PM
是為 MMO 而鍛的掌中長劍, ASUS ROG SPATHA 無線滑鼠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在去年 Computex 亮相的 ROG 首款無線電競滑鼠 SPATHA (古羅馬時代的騎士長劍)終於在今年正式登場,這款滑鼠把目標鎖定在頂級 MMO 玩家,延續插槽式微動開關設計,同時也提供有線、無線雙模式讓玩家可以依照需求決定要選擇高反應速度或是便利性,不過也因此這款滑鼠的價格比起前兩款 ROG 滑鼠就沒那麼親民。

 

到底 SPATHA 的魅力在哪?接下來就慢慢來介紹起吧。

身為華碩旗下專攻電競子品牌,華碩 ROG 也在 2014 年正式投入不假他手的電競周邊開發,而打響 ROG 電競周邊名號的第一發,就是以強調操作性的 GLADIUS 滑鼠,並以獨特的插槽式微動開關設計,讓玩家不用擔心微動開關壽命到了之後的維修問題;而後 ROG 又推出同樣具備插槽式微動開關的小型滑鼠 SICA ,進一步搶攻初燒玩家市場。

在定位上, GLADIUS 鎖定 FPS 玩家,而 SICA 瞄準 MOBA ,兩者各司其職,於是第三款滑鼠 SPATHA 一開始就是定位在 MMO 玩家的專業滑鼠;市面上 MMO 多鍵滑鼠的風氣可說是 Razer 的 Naga 帶動的,現在也不乏品牌推出類似的產品,以前兩款 GLADIUS 與 SICA 皆不走低價路線, SPATHA 也同樣挑戰頂級 MMO 滑鼠市場。

不同於 GLADIUS 與 SICA 的圓潤樸實外型, SPATHA 的線條顯得更有稜有角,銳利的切邊似乎也符合其羅馬騎士長劍之名;不過雖然使用羅馬長劍為名,但側邊拇指放置區的橡膠部分則維持 ROG 的瑪雅圖騰風格。

在三款 ROG 滑鼠當中, SPATHA 是其中最大型的一款,除了要容納側邊鍵以外,也是由於 MMO 玩家與 MOBA 、 FPS 玩家對滑鼠要求的重點不同所致; MOBA 以及 FPS 重視的是即時的反應與操作性,故滑鼠的設計會使握持的手掌保持緊繃的狀態,以應付隨時突發的情況,但也因此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疲勞感。

定位在 MMO 的 SPATHA 除了大型的鼠腹以外,還有往左右延伸的側翼,剛好讓拇指、小指(或是無名指放在側翼上、小指夾住側邊橡膠蒙皮)可以靠在側翼上,不僅是提升握持的舒適性,同時也讓握持更為穩定,可自然地把手放鬆地放在 SPATHA 上,而非緊繃的"夾"駐滑鼠,是定位於 MMO 的 SPAHTA 與 GLADIUS 、 SICA 在握持手感最顯著的不同。

至於按鍵配置, SPATHA 採用兩片大型的左右鍵,並把預設為上一頁以及下一頁的按鍵放在左鍵旁,滾輪後方則是 DPS 切換鍵;如此一來在使用時,也等於食指可在不用大幅移動位置控制三個按鍵,不過可惜的是滾輪並無左右按壓鍵功能;而滾輪採用有段式設計,阻尼不大,但也不至於誤觸或是滾動時費力。

 

滾輪後方的 DPI 可進行即時的 DPI 切換,但不同於多數可調整 DPI 的滑鼠會提供多段的調整, SPATHA 僅提供兩段的快速切換,並且以白色燈號表示不同段位;不過這個設計主要考量的是 FPS 遊戲,當時的設計想法是作為 FPS 狙擊時改為不同的 DPI 因應需要高密度的瞄準操作。

SPATHA 採用側邊六鍵設計,選擇六鍵而非更多按鍵的原因,與 MMO 遊戲中的按鈕使用行為有關,按鍵多乍看下固然好,因為可對應更多的技能按鍵,但實際上在多數的遊戲情境當中,又有多少機會會需要用到那麼大量的技能呢?且大量的按鍵也會壓縮到側邊按鍵的大小,並容易造成操作誤觸的混淆。

 

不過 SPATHA 的側邊鍵配置也相當另類,不同於多數廠牌選擇規律且同尺寸的按鍵, SPATHA 的按鍵雖構成一個非等邊四邊形,卻每個按鍵的尺寸與形狀都不相同,雖一開始需要適應這樣的不規律配置,但按壓幾次後,就可在盲按的情況之下正確的按到所需的技能鍵,這也是不規律側邊按鍵的優點。

而 SPATHA 的無線是搭配兼具充電底座的接收器使用,以專屬的 2.4GHz 無線配對技術減少干擾,充電的方式則是透過鼠背的電子接點;這邊也有著無線的開關與配對鍵,萬一一開始底座無法自動與滑鼠配對上,可透過此按鍵與接收器的配對鍵進行配對。

 

而有線模式的線材則是與 GLADIUS 同樣採用特殊的 microUSB 接點,不過由於強調是可有線、無線轉換,故不像 GLADIUS 有固定用的卡榫,但本身的設計牢靠,並不會讓線材在遊戲中脫落;而 SPATHA 也如同 GLADIUS 一樣提供兩條線材,長線為編織外層,至於短線則為橡膠外層。

介紹完設計理念與按鍵的配置,就來看看 SPATHA 的機構設計吧;對於握過 GLADIUS 與 SICA 的玩家,一握到 SPATHA 應該不難感受到它的重量感,翻到背面,這個銀色的底盤不是花拳繡腿,是結結實實的鎂合金材質;使用鎂合金除了質感之外,也有強固與配重的功用,不過也使這款沒有砝碼設計的無線滑鼠相當重沉。

先前也提到 SPATHA 也具備插槽式微動開關設計,延續 SICA 的拆卸方式,底部的四個圓形橡膠墊下就是藏有 SPATHA 的螺絲,也不用擔心像是 GLADIUS 需要撕開鼠貼才能看到螺絲的設計;不過 SPATHA 的螺絲由於使用星狀螺絲,故需要使用包裝內附的星狀螺絲起子才能打開,雖然不是特規,但通常一般消費者家中也不太會準備這種螺絲起子就是。

打開後, SPATHA 的結構比想像的還複雜,上層機殼採用多片組件組成,也是因應 SPATHA 的複雜造型難以單一次射出完成,為了不改變原本的造型,故選擇利用多片零件相嵌後構成,且右側小指/無名指放置區的組件也使用與中央區塊不同的粗面表層處理,使握持的摩擦力更強。

至於內部的線路也是堆疊兩片電路板,電池則是採用 1,00mAh 鋰電池,並以雙 PIN 端子,除了假設電池萬一久了老化可方便更換外,或許在空間允許的前提下可以改裝更大容量的電池;至於左右鍵的微動開關同樣採用可更換的設計,包裝內也附贈一對備用但不同型號的 OMRON 開關,自己也可更換感受不同微動的手感。

軟體介面則依舊是使用 ROG ARMOURY 進行管理,除了不可變更的標準檔(包括按鍵配置、 DPI 、發光都不能調整)之外,也提供五段可自訂一的設定,透過 DPI 與側邊鍵組合進行設定檔的切換,可針對滑鼠的按鈕、靈敏度、背光的模式(包括滾輪、側邊鍵與鼠腹三區,也可同步閃爍)、雷射感應器的鼠墊校正,最後是滑鼠的無線模式省電選項。

軟體功能相當完整,大致上多數高階電競滑鼠具備的軟體機能, SPATHA 一樣也不缺,而更方便的是 SPATHA 也內建儲存記憶體,這意味著戴著 SPATHA 在外搭配不是自己的主機征戰,即便未安裝軟體仍可以在自己電腦上預設的設定進行遊戲,也免除在不熟悉的電腦登入自己同步用帳號的疑慮。

實際使用, SPATHA 的手感是筆者個人較為陌生的尺寸與重量,雖然 Razer 的 2014 年版 Naga 也是大尺寸滑鼠,不過 SPATHA 相較之下更大了一號,整體設計比例有點像加了拇指側翼的放大版羅技 G600 ,不過握感卻與這兩款滑鼠都不同。

 

相比之下 SPATHA 對於覺得 GLADIUS 還略小的大手掌的玩家的握持更貼近自然放鬆,但對於覺得 SICA 尺寸剛好的小手掌玩家則會覺得相當難一手掌握, SPATHA 畢竟是一款針對大手掌所設定個滑鼠,加上左右側並未採用內縮握持,即便是握習慣 GLADIUS 仍會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SPATHA 。

不過按鈕的配置是相當就手的,比起不少款 MMO 滑鼠把上一頁、下一頁放在滾輪後方, SPATHA 擺放的位置相當容易操作,這也歸功於本身左右鍵的面積就比一般滑鼠更大,也不至於影響到左鍵的操作;至於側邊鍵的後三鍵拇指仍需拱起,但不會像先前操作羅技 G600 那樣需要移動整個手掌才容易操作,只不過不規則按鍵需要稍微適應一下配置。

至於無線模式與有線模式在筆者常進行的遊戲情境反應差異不是很顯著,官方數據為有線 2000MHz 回報率、無線 1000MHz 回報率,若以正統非動作類型的 MMO 為主應該連無線模式都會令人滿意;而給了兩條線以及快速拆卸的有線模式設計,筆者就把短線連接主機、長線延伸到鍵盤旁邊備用,當快沒電時就快速地變成有線模式,就不用在轉換時還要拆接收器的線給 SPATHA 使用。

 

但對筆者操作上最不適應的則是因為它的重量,筆者多半使用的滑鼠都是偏向輕量的,故一開始拿到 SPATHA 相當不適應,因為筆者平日休閒的遊戲多半是 MOBA 與 Diablo 3 , SPATHA 的重量在進行較劇烈的移動時的慣性較明顯,除了一開始不好掌握以外,也覺得手腕相較一般滑鼠來的容易疲倦,不過疲倦感玩了一陣子好像也不是大問題了。

也因為滑鼠本身的重量產生的慣性,筆者在使用時較偏好摩擦力較高的布質滑鼠墊,搭配金屬時筆者覺得慣性所造成的不穩定性會比較容易在精密控制時不易抓到正確位置,不過這與筆者個人長時間使用輕型滑鼠的使用體驗有關。


總結來說, SPATHA 適合偏好無線、大面積以及重型滑鼠的頂級玩家, SPATHA 可說是 ROG 一次大膽的嘗試,跳過因價格因素消費者接受度較高的有線設計,直攻頂級無線 MMO 滑鼠,在設計也有不少大膽的嘗試,例如考慮耐用度與質感採用鎂合金底盤,或是獨特的非規律排列側邊鍵,以及極度大型化的體積等,在許多細節也能看到設計者的用心之處,雖在價格也遠超越多數 MMO 滑鼠,但以設計理念與操作性確實也走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你或許會喜歡

美國旅遊上網30天吃到飽

網路申辦送粉色行李箱

相關消息

開箱評測
「外掛」讓家變得更聰明! SwitchBot 幫你省錢省力,輕鬆打造智慧家庭!
癮特務
2 天前
應用教學
2025年台灣蘋果BTS教育方案優惠整理:買Mac送AirPods 4、iPad送Apple Pencil Pro
Zero圈圈
19 個小時前
科技應用
Google 地圖登上 Garmin 智慧手錶 提供完整導航體驗
Mash Yang
18 個小時前
Xbox Game「Lips」Model
stoneip
16 年前
遊戲天堂
任天堂Switch 2台灣正式開賣 周邊價目表、App連動遊戲與服務整理
討喜小姐
19 個小時前
應用教學
2025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比賽日期時間、賽程表、免費直播線上看
Zero圈圈
12 個小時前
新品資訊
KEF推出XIO Soundbar一體式音響,著重以單件設計實現劇院級環繞音場
Chevelle.fu
1 天前
新品資訊
GoPro MAX 2 亮相 劍指 Insta360 X5 主打堅固設計與升級散熱
Mash Yang
2 天前
開箱評測
防止背部悶熱 我試著把「3D透氣背墊」裝在背包上看看
Gizmodo Japan
14 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