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台灣日前推行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限制,PayPal宣布將從5月9日起全面終止台灣境內收付款交易功能,但台灣對外或海外地區對台灣跨境交易模式仍不受影響。
由於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範,除非PayPal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否則任何藉由PayPal服務於台灣境內進行雙方線上交易行為都將涉及違法,因此PayPal從2015年9月起便開始停止接受台灣境內收付款交易服務,同時今年3月開始也陸續關閉台灣地區帳號國內收付款交易功能,預計在5月9日之後全面於台灣地區關閉此項功能。
不過,由於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範主要限制未經核准的境內線上交易行為,若是台灣對外或海外地區對台灣的跨境交易則不受影響,因此使用者透過PayPal服務支付海外購物費用,或是藉由PayPal服務收取海外支付金額均不受相關條例規範限制,但若交易雙方是在台灣境內以PayPal服務進行的話,則將構成違法情況,因此PayPal決定關閉台灣帳號境內交易服務,避免造成額外影響。
PayPal同時呼籲使用者避免在5月9日之後持續使用境內交易服務,避免產生交易異常情況,未來則將持續因應各地區法令政策提供更合適的交易服務。
由於台灣對外或海外地區對台灣的跨境交易仍不受影響,因此現階段產生最大影響的依然是透過PayPal服務接受贊助的內容創作者,即便仍可接受來自海外的金額贊助,但卻可能因為法令問題無法直接獲得境內金額贊助。
33 則回應
這感覺就像是讓中華電信寫LINE的管理條例一樣。
問題在於為什麼PayPal為什麼不願意申請
是 申請流程繁雜還是費用太高?
或根本是台灣在地使用者太少 整體盤算後其實不划算呢?
平心而論
自從PayPal取消台灣當地客服其實就有跡象了...
所以也不完全是政策的問題...
應該想想 為什麼 官員堅持要推行 台灣Pay 我覺得比較有意思
1. 玉山跟 PayPal 合作時有簽署獨家合約(機率低)
2. 其他銀行考量沒有經濟效益(機率高)
其實法規不友善的原因可以理解
只不過立場相反了 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Apple Pay 過了 Samsung Pay 過了 Android Pay 過了
因為這三個都是單純交易媒介工具 收付款的對象是消費者與塑膠貨幣為主
而Gmail 的收付款 與 Facebook 的收付款 PayPal 為什麼還沒通?
其中一個重要卡關理由在於 使用者可以彼此互轉
對國家經濟來說 少了很重要的稅收來源 也可以解讀成 地下洗錢的好工具
微信支付&支付寶
不開放台灣人使用的原因 則是政治因素大於經濟因素
對岸都已經攻略至其他歐美國家了...只有台灣還在拒絕...
就像逼退UBER自己搞個台版UBER圖利計程車業者這樣?
14:26 寄出 Email 問PayPal兩段式驗證在那裡
14:28 一通上海的電話打來說明台灣還沒啟用
14:32 結案
然後台灣第三方支付爛法規還把PayPal趕出台灣
這也中槍
我是這樣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