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ard實際設計,同樣會與Apple Card採取無卡號設計,卡片僅會印上使用者姓名,以及發行信用卡的銀行名稱,另外卡片上也會出現類似QR Code的圖像,或許將能讓持卡者透過手機app拍攝掃描卡片資訊,藉此快速透過app進行管理。

在蘋果開始與高盛銀行推行自有品牌信用卡Apple Card,而華為稍早也宣布與中國銀聯合作發行HUAWEI Card,讓消費者能以行動支付消費之外,依然可透過實體信用卡進行刷卡消費。而推行Google Pay已有一段時間的Google,顯然也準備與推出花旗 (CITI)及史丹佛聯邦信用合作社 (Stanford Federal Credit Union)在內銀行業者合作的Google Pay實體信用卡。

進一步深入金融服務,掌握更多消費數據
依照TechCrunch網站取得消息,表示Google將攜手花旗及史丹佛聯邦信用合作社等銀行業者合作發行對應Google Pay服務的實體信用卡,藉此延伸Google Pay無法對應使用的消費場景,進而能觸及更多消費統計數據,進而讓其搜尋、廣告等藉由數據統計及分析推行服務精度更高。
尤其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影響,使得越來越多消費者透過網路購物消費,但如果消費使用網站並不支援以Google Pay線上付款,消費者依然必須使用信用卡號 (或是其他支付服務)完成支付。因此選擇在近期內推出實體信用卡,或許也是為了補強旗下支付服務使用模式。
去年其實就有報導指出Google與花旗、史丹佛聯邦信用合作社合作,打造一款代號「Cache」的網路銀行服務,其中並非由Google直接經手使用者金融帳戶,而是轉由花旗集團與史丹佛信用合作社 (Stanford Credit Union)提供相關金融服務,並且透過Google網路平台運作,而Google強調不會對外銷售使用者帳戶隱私,將會運用旗下網路資源強化網路銀行使用體驗,藉此打造更便利的數位銀行服務。
此次再傳出Google準備進一步推行自有信用卡,顯然將會使用上述代號「Cache」的網路銀行服務為基礎,讓信用卡交易能順利運作,並且被廣泛使用。
同樣採精簡設計,並且加強持卡者控制選項
而從相關消息所透露Google Card實際設計,同樣會與Apple Card採取無卡號設計,卡片僅會印上使用者姓名,以及發行信用卡的銀行名稱,另外卡片上也會出現類似QR Code的圖像,或許將能讓持卡者透過手機app拍攝掃描卡片資訊,藉此快速透過app進行管理,因此理論上也會與新版Google Pay app整合,讓持卡者更方便管理個人消費記錄。
在app管理部分,持卡者可以檢視個人實際卡號資訊,另外也能選擇與個人銀行帳戶連結扣款等交易,或是決定保護卡片資訊方式,以及決定哪些資訊可以被分享使用,而消費記錄也會透過推播方式提醒持卡者,甚至也能決定是否關閉卡片感應支付功能,以及透過app將實體卡片交易功能暫時上鎖,但仍維持Google Pay行動支付與線上消費功能。

若持卡者不慎將卡片遺失,除了可以透過app暫時將實體卡片上鎖,或是確定無法找到時,亦可透過app線上重新申請一張替換卡片,另外如果發現卡片有被其他盜用情況,則可鎖住所有交易功能 (包含所有線上、app內、實體通路與實體卡片交易功能),甚至也能重設卡片號碼。
另外,跟其他支援信用卡一樣,Google所發行自有信用卡也能加入Google Pay服務,透過行動支付方式以手機感應支付,或是對應線上支援Google Pay消費的網站交易使用。
但正式名稱是否就是Google Card,目前暫時還無法確認,不過應該會同時支援Visa、Mastercard在內卡別。
Google方面並未對此消息作具體回應,不過顯然將會與銀行業者持續加深Google Pay服務合作,同時預期也會進一步深入金融業務發展。
Google並非第一次發行自有信用卡
在此之前,Google其實就曾在2013年藉由過去推行的Google Wallet支付服務發行實體信用卡,並且與Google Wallet支付服務整合,卻在2016年結束發行此款金融卡片,而Google Wallet後續也與Android Pay整合成目前使用的Google Pay支付服務。
因此,Google此次準備攜手銀行業者發行自有信用卡Google Card,某種程度上也是讓過去發行的信用卡重新換血,進而再次進入金融市場競爭。
Tagged Apple Card, CITI, Google Card, Google Pay, Google Wallet, HUAWEI Card, 史丹佛聯邦信用合作社, 行動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