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這把鍵盤時,約略把玩了一下,看起來有些復古的外形,但卻有著非常沈的重量(秤過約1.2公斤),手感也與現今鍵盤有所不同,試了一陣子後,大概就可以猜到艾芮克(i-rocks)是打著什麼樣主意來推出這把鍵盤。後來與廠商聊了一下,基本上也算驗證了相關的想法。
前言:
在開始提這把鍵盤的特色前,大約提一下薄膜鍵盤手感的重點。以現今鍵盤而言,手感部分機械式鍵盤的評價是高於傳統薄膜鍵盤。但真的機械式鍵盤的手感就一定比傳統薄膜式鍵盤來得好嗎?
由於手感是很主觀的感受,照道理說上述的命題是No,但事實上由於薄膜鍵盤競爭激烈,是愈做愈便宜,成本愈來愈低,裡面所用的Rubber,從外表來看,是一樣的,但厚薄以及品質事實上是可以感受到差別的。以大勢來看,薄膜鍵盤在N年前剛發展的時候與現在來比較,坦白講手感的變化是很明顯的。
若是有機會拿早期發展的薄膜鍵盤來用的話,其實可以發現手感是相當優異的,不能說一定就比機械式鍵盤好,比上現今便宜的傳統薄膜要好得很多。
以之前我所用過的創新未來midi音樂鍵盤為例,他的按鍵手感比上現今大部分傳統薄膜鍵盤要好上許多。但若單純從電腦鍵盤的觀點來看,創新未來並不是主要廠商,所用的Rubber會去找最好的工廠來弄嗎?這答案我不清楚,但如果有用過早期比較知名品牌的薄膜鍵盤,應該可以體會那種從古至今的落差感受。另外,我同時也有羅技與微軟早期的人體工學鍵盤,與現今的羅技、微軟鍵盤相比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強化手感,以恢復早期薄膜鍵盤水準為目標
這也就是為何一開始就說大概猜得到艾芮克想要幹什麼,當我拿到這把鍵盤試打了一下,就可以體會打字的按鍵手感,是這把鍵盤的基礎,如果你也玩到這把鍵盤,你就會明白為何會說按鍵手感是這把鍵盤的基礎。的確與現今的很不一樣。
如果你要手感到什麼程度,我想我會說這把薄膜鍵盤的手感,可以稱得上獨特。但如果你要問我這把鍵盤跟古早的比起來那一個好,我會有點為難。因為其實又有一點不一樣。
這問題是發生在機構上,這把鍵盤的設計,在機構上與手感榜上有名的薄膜鍵盤ack-230近似,採用了「塑鋼鍵軸」。特別註明一下,這是廠商的命名,但個人不太贊成廠商這樣的命名,因為軸的英文相對應單字為Switch,為開關之意,是有觸發訊號輸入的意義在。但這「塑鋼鍵軸」並非是觸發訊號的元件,如果覺得POM導通套件這名詞不理想,尤其是POM的部分。個人會覺得「塑鋼導通套件」這樣名稱會比較好一點。不過手感與ack-230又不太一樣,較Q且富有彈性。而這較Q且富有彈性的手感,主要是來自於塑鋼導通套件底下的Rubber所提供的。
但個人剛剛所提到的創新未來、羅技、微軟那幾把比較早期的薄膜鍵盤,是沒有POM導通套件的設計,因此會有不同的手感。
質樸耐看設計,不全走仿古或是潮流路線的外觀
第一眼看到鍵盤,不會覺得造型特別,如果你有這樣的感覺那就對了,因廠商所做的方向就是以古早鍵盤為師,尤其是那種大AT接頭的,以耐看為主的設定。以前鍵盤的設計中有不少鍵盤側面都會有中間會凹一條線。艾芮克有將這樣的設計概念放進去,因此你可以看得到側面有凹一條線,但有一點不同的是艾芮克還加入了紅線。因此在整體的觀感上來說又有一些較為活潑的變化。
連背面的三向出線槽都有了XD。
其中的一向出口以及鍵盤的支撐腳架。
現在很少鍵盤會送防塵蓋,這把鍵盤也考量進去了XD。
不過說仿古是一回事,但事實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可以看得出來,廠商是拿古早元素來設計沒錯,但成品的式樣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古早。就外形上有些創新以及艾芮克所本來有的風格(以私心而言,個人是滿佩設計ID的這位先生 / 小姐)。
近幾年前所推出的薄膜鍵盤來比較,從斜側面來看就知道是有艾芮克原本鍵盤外形設計的影子。然後我們還可以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把鍵盤艾芮克是設定在電競方面的使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得到有幾個細節是現代鍵盤才會有的設計。
像鍵盤的USB線為鍍金接頭。
像是使用了新的字型設計。
此外,為了這把鍵盤廠商還開發了全新的PBT鍵帽,可以看得出來下緣的圓弧設計。
這鍵帽還有個特色一定要提一下,翻過來看,可以發現是十字型洞口的設計,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眼熟?是的,這套PBT帽能夠用於Cherry MX軸式樣的的機械式鍵盤。換句話說,如果你有特別買機械式鍵盤所用的額外鍵帽,也能夠用於這把上面。不過長的按鍵像Enter、Shift就遺憾了,平衡桿的設計與機械式鍵盤不同的。
鍵盤機能
既然是訴求電競鍵盤,有些功能自然是要有的,像是視窗鎖功能。只要同時按兩邊的視窗鍵兩秒就可以將視窗鍵鎖定。注意上圖最右邊,與一般薄膜鍵盤相較,多了win lock指示燈。
還有一個頗為重要的機能,就是USB介面下能夠任意輸出30個按鍵,在玩遊戲情況下不會遇到鍵位衝突的問題。
最後補充一下,空白鍵是可以亮起來的,嗯……這樣的機能就我來看是有點雞肋啦XD。不過品牌名稱可以亮起來這個Idea不錯,能夠提高品牌辨識度。
解構i-rocks鍵盤
為了能夠更深入了解鍵盤,所以有向廠商借另一把鍵盤就是專門用來拆的,廠商提供這把鍵盤比較早的樣品讓我亂搞一下XD。
拆開後可以直接分為兩個部件,上蓋的部分顯然包括了許多東西,然後用鐵板包住。
而下蓋就是線材以及小小一塊電路板。
鍵側邊紅色的一圈可以拆下來。
我們來看上蓋所包括的內容物,一開始就是這塊鐵板,也就是這把鍵盤的重量來源。
拿掉鐵板後就是薄膜。
拿掉薄膜後就是Rubber,Rubber是手感重要的一環,據艾芮克所提,為了打造最好的薄膜鍵盤,Rubber廠有特別找過,使用壽命號稱兩千萬次(一般為500-1000萬次)。就實際使用i-rocks這把鍵盤,Rubber以厚實程度來說,可能比不上古早的鍵盤,但彈性表現良好,而這樣的特性也反應在打字手感上。
最後就是塑鋼導通套件了。在這邊還是要強調一下,這是廠商比較早期的樣品所以塑鋼導通套件是紅色的,現今是綠色的。
至於紅色為何改為綠色,是沒有特別問廠商,但大概知道理由XD。與空白鍵i-rocks字樣的綠色燈的意義相同,因為是廠商代表色。
而塑鋼導通套件再加上這富有彈性的Rubber,打造了這把鍵盤的手感。
感想:
廠商這樣鍵盤的設定,能不能被市場接受其實是個滿大的挑戰,雖然在品質方面下了許多工夫,但同樣價格也會偏高,目前的價位未知,但一千多元是跑不掉的。對於現今傳統薄膜鍵盤大多數是幾百元,而機械式鍵盤不用兩千元就可以買到的情形下,這把鍵盤的出現可以說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但能夠設定出這樣的鍵盤,對於玩家來說是樂見其成的。
9 則回應
此鍵盤很好用~
本身摸起來手感就很獨特
我還裝上橡膠鍵帽,讓手感大增
雖然這鍵盤很重
不過它的材質和功能絕對適合玩遊戲,甚至打字也蠻適合~
超級喜歡K10!!!
過久一點再來測試能否改裝靈敏度~
有87鍵的話就弄一隻玩玩.
印字有夠醜
下蓋結構看起來蠻結實
@阿花: http://www.thesycon.de/eng/usb_descriptordumper.shtml 可不可以抓一下 USB descriptor. 想要看看是不是USB low speed device. 如果是的話,又是一隻假1000hz polling rate 鍵盤. 要看的是: Device actual bus speed. USB low speed 只支援最快8ms. 他可以寫 1ms 在bInterval上,但是他還只是會跑8ms.
到時 買一組來試試
我手上還有PBT for 7G的鍵帽應該可以套用
看你们说的好专业,我完全不懂怎么说= =我才刚接触键盘不久
从一个喜欢键盘的平时打点游戏的角度来说,不够拉风~
看其针对的用户,如果是给键盘爱好者,肯定不会买非机械的,不好DIY键帽什么的。
如果针对游戏玩家,不如学习雷蛇从造型突破,并兼容好的工艺。
另外灯厂的名号说明了现在游戏者心目中对于酷炫帅的追求,就一个LOGO灯是满足不了的。
就算是薄膜的复古工艺,如果价位太高,我不如加钱入小品牌的机械,KEYCOOL什么的。
从一个喜欢键盘的平时打点游戏的角度来说,不够拉风~
看其针对的用户,如果是给键盘爱好者,肯定不会买非机械的,不好DIY键帽什么的。
如果针对游戏玩家,不如学习雷蛇从造型突破,并兼容好的工艺。
另外灯厂的名号说明了现在游戏者心目中对于酷炫帅的追求,就一个LOGO灯是满足不了的。
就算是薄膜的复古工艺,如果价位太高,我不如加钱入小品牌的机械,KEYCOOL什么的。
這段話我不認同,但沒有誰對誰錯
KEYCOOL在台灣不算是性價比最高的機械
从一个喜欢键盘的平时打点游戏的角度来说,不够拉风~
看其针对的用户,如果是给键盘爱好者,肯定不会买非机械的,不好DIY键帽什么的。
如果针对游戏玩家,不如学习雷蛇从造型突破,并兼容好的工艺。
另外灯厂的名号说明了现在游戏者心目中对于酷炫帅的追求,就一个LOGO灯是满足不了的。
就算是薄膜的复古工艺,如果价位太高,我不如加钱入小品牌的机械,KEYCOOL什么的。
這段話我不認同,但沒有誰對誰錯
KEYCOOL在台灣不算是性價比最高的機械
POM滑套?
和6260的定位類似?
亮燈對我來說蠻重要的,電腦當安靜到一個程度時+有設定螢幕休眠,這時就很難馬上知到電腦的開關機狀態,鍵盤上個燈就可以馬上得知電腦是否已開機!!目前也還在找看有沒有合用的R4透光鍵改ONI
提到薄膜鍵盤結構,除了現在常用的Rubber Dome之外,其實還有Buckling Spring和Acer的Alps軸結構,不過這方面我便不班門弄斧了。
只是,最近留意到電腦廠家開始對cherry機械軸很有興趣,但在薄膜鍵盤上卻是停滯於Rubber Dome,有點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