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下,保障「機場不變孤島」的後備計劃

by stoneip
2015.10.24 04:35PM
是討論一下,保障「機場不變孤島」的後備計劃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昨晚的汲水門大橋被船隻撞撃事件,導致青馬大橋全線封閉,令大嶼山與機場在 18 年後再次成為孤島,讓不少朋友大呼驚訝外,也衍生出討論有關機場交通的後備方案。

20151023-hongkongairporttraffice-stop

新聞報導上用來借題發揮的後備方案離不開搭船再接駁陸路交通,而運輸署的想法也離不開這個思維,程度算是有點太低。

第一,香港現已無汽車用渡輪與相關的渡輪碼頭,一旦青馬大橋或汲水門大橋遇上問題,中長期不適宜行車,島上的車輪將無法在短期內通過調動船隻離開(也無法增加及補充足夠燃料及食物等各種所需)。

第二,船隻的載客量與速度非汽車與鐵路所能比擬的,否則我們早就搭船去大嶼山了。

第三,大嶼山主要碼頭包括愉景灣、梅窩及東涌,三個碼頭都是以中小載客量為設計目標。一時間有大量的旅客擁進這些碼頭不僅造成混亂,相關的交通配套也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別天真的以為到大嶼山就一定有的士了好嗎?肯定會長留大嶼山之的士只有 50 輪,計及其他也不會超過 100 輪。)

現實點説,如果青馬大橋或汲水門大橋發生中長期無法通車的情況,機場及整個香港都將會產生連鎖反應,造成大混亂。

hongkongairport-traffic-plan-01

面對這個惡劣情況,有朋友找出 1990 年的報導,看看設計新機場的港英政府是如何準備後備方案。資料顯示,當時的計劃是在港島西填海,配合大嶼山的新貨櫃碼頭,通過青洲海底隧道的方式連接港島與大嶼山。

這個方案有兩個首要條件,第一是要在港島西填海並提昇該區的交通道路。第二是要大嶼山有發展到新的貨櫃碼頭,利用有關土地建設分擔相關的建設費用,縮短該段海底隧道的距離。

從今天的角度看,建立這條青洲海底隧道的兩個條件圴不存在。受《保護海港條例》影響,在港島西部填海無可避免會影響爭議及法律問題。第二是香港貨櫃碼頭服務已被深圳超越,興建第十、十一號貨櫃碼頭的條件已經不存在。

如果今天勉強根據當時的想法興建青洲海底隧道將會花費巨大,並不能產生任何協同效應。另外,當時港英政府的思維是以港島為重心,但今天的香港居民已更多的散落在新界與九龍東,把機場或大嶼山的交通帶到港島只是加重讓區的交通負擔,導致紅隧、東隧及港島北交通進一步擠塞。

那麼未來是否有後備方案呢?

由於興建港珠澳大橋,預計 2017 建好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將成為連接大嶼山的第二路段。由於此乃海底隧道,所以其承受的風險與青馬大橋與汲水門大橋不同。

不過,一旦青馬大橋與汲水門大橋遇到問題。從港島及九龍進入機場的交通壓力將全部由《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吸收,將對荃青區及屯門公路增加極大壓力,唯現時並無任何解決之法。

因此,《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建好的同時,運輸署應該思考接下來的後備方案,進一步解決屯門公路的流量問題,也需要解決由九龍區進入屯門必須經過荃灣青荃路迴旋處的瓶頸問題。

例如:新建一條連接屯門公路與呈祥道的道路;提昇荃灣路交通流量;新建一段荃灣路接駁青山公路葵涌段,並提昇青山公路葵涌段的交通流量。

HisTrend.HK 實用又有創意的科技產品。折扣優惠碼:SIFANS

hongkongairport-traffic-plan-02

是HTC,給你一個「惡劣發佈會」案例的第4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