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 大腦回春 腦神經科學 中風 台灣科技 陽明交通大學 陽明交通大學證實:音樂訓練可助老人重塑大腦、中風復健 學音樂不會變壞,甚至還可能強化腦部功能,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證實特定的音樂訓練會重塑大腦不同的神經網絡結構,還可能透過音樂訓練,讓出現運動障礙的中風患者、長輩復健。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舉行記者會,分享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謝仁俊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陳麗芬團隊,今年1月登上國際腦功能學術領域經典期刊「人腦圖譜」(Human Brain Mapping)封面的研究,證實音樂訓練改變大腦網絡。 研究團隊主持人謝仁俊表示,團隊耗時10年,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學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主修藝術領域包含鋼琴、聲樂、弦樂、美術、舞蹈、打擊等,探討不同藝術領域專家,腦神經可塑性同異。 研究發現,鋼琴家和聲樂家 中央社 2 年前
專家觀點 復健 背痛 看N次復健科才搞懂 八成下背痛都找不到原因 每隔幾個禮拜,腰痠背痛的你,就要靠著去按摩,來讓下背比較不痛嗎?如果下背痛是你的老問題,相信你也可能發現,有的時候不管自己怎麼避免久坐,或是已經花了不少錢去按摩,下背痛還是一樣陰魂不散。如果不想一直到復健科報到,成為清一色長輩眼中的「奧少年」,到底該注意什麼,才能讓下背痛退散呢? 如果你以為總有一個對症下藥、一勞永逸的方法,可能要讓你失望了。因為超過八成的下背痛,其實根本找不到原因。什麼?都投了這麼多錢治療,竟然還無法知道下背痛的原因嗎?大家先不要太崩潰,聽聽下背痛是怎麼診斷出來的吧。 下背痛可以分成「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大類。「特異性」的下背痛,指的是明確找得到罪魁禍首的狀況,像是大家很 TNL節目部 2 年前
科技應用 台灣科技 視覺回饋 高雄醫學院 復健 高醫研發視覺回饋上肢復健機 玩遊戲偏癱無力恢復正常 感謝高醫、用打電來幫助復健非常棒啊! 年71歲女性日前因車禍造成腦出血,昏迷20天才甦醒,復健初期卻因缺乏耐性也易疲倦,後續透過高醫「視覺回饋上肢復健機」打怪復健,找回信心,讓左側偏癱逐漸恢復。 陳楊姓女子現年71歲,當過16年的鄰長,平時熱心助人,去年10月底騎機車時不慎與另一輛機車相撞,造成顱內出血,送醫時昏迷指數只剩下3,病情不被看好、恐變成植物人,但經2次腦部手術,終於在昏迷20天後睜開雙眼、恢復意識,惟身體左側手腳無力,便展開漫長復健之路。 但她剛開始復健時,缺乏自信與耐性,也容易疲倦,後來透過院方研發的「視覺回饋上肢復健機」,以打怪獸等電玩遊戲,找回復健樂趣,經過5個月努力,動作與 中央社 2 年前
科技應用 CES消費性電子展 Samsung GEMS CES 2019:三星外骨骼機器人Samsung GEMS 為復健、運動訓練等生活應用而生 三星外骨骼機器人Samsung GEMS,是為了輔助下肢運動傷害或復健需求的人,一般使用方式電量可以維持一整天。 針對以外骨骼形式穿戴使用的Samsung GEMS,三星強調此款產品與競爭對手設計用於搬運等工作輔助使用想法不同,最主要還是針對行動不便者、傷患復健,或是運動訓練訴求打造,其中依照不同使用訴求更區分GEMS-H、GEMS-A、GEMS-K三種規格。 其中GEMS-H僅帶動大腿以上肢體動作輔助,主要協助使用者從坐姿站起,或是坐下,另外也能在健身過程透過輔助指引使用者正確動作。而GEMS-A則是穿戴於腳踝部位,訴求避免走路不穩的老人意外摔倒,或是避免傷患開刀固定位置受傷等。 穿戴在下半 Mash Yang 6 年前
產業消息 ARM STMicroelectronics cortex-m 意法半導體 第十三屆 Arm 設計大賽成果出爐,三強不約而同藉姿勢偵測展現復健、手語辨識與人機協作 今年的第十三屆 Arm 設計大賽在 Arm Symposia 公布競賽成果,由逢甲大學閃亮亮手手團隊以穿戴裝置結合姿勢感測的協同控制奪下冠軍,另由台大我們超厲害的 iHand 手語辨識系統拿下亞軍,季軍則由台灣科技大學 Best BubbleTea 的多節點手部復健系統拿下。 無獨有偶的,今年三組進入最終決賽的隊伍,皆以資料偵測作為基礎展示不同的應用,不過使用的原因與方式則不盡相同。 季軍的台灣科技大學 Best BubbleTea 的多節點手部復健系統透過四個裝置在手臂與手腕上的感測器偵測姿態,並藉由此次參賽指定的 STM32F469 Discovery 開發板負責資訊彙整與動作推測,彼 Chevelle.fu 6 年前
產業消息 kinect microsoft kinect XBOX 360 Kinect 日本以開發出用舌頭控制 Kinect 的復健技術 新聞萬象,內幕追擊 這次婊傑我又要為大家介紹最新 不是地球人發明 的科技。日本電氣通訊大學(UEO,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Communications)展示最新的研究,可以透過舌頭來控制 Kinect ,而且還寫了個射擊遊戲來示範。這個技術是先定位出人臉鼻子的位置,然後就能找到舌頭的大概位置,並透過 Kinect 來偵測舌頭的動作來控制。 這項技術並不是為了遊戲目的來開發,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具有口腔肌肉協調障礙的病患,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好讓患者可以恢復到常人的吞嚥與發語等需要用到口腔的能力。由於目前尚在實驗階段,因此對於舌頭動作的判斷精確度尚不高,未來的目標是要提 婊傑 1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