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 數位相機 Olympus m43 OM System OM-1 OM System OM-1 相機評測,顛覆 M43 片幅對焦、畫質與高 ISO 表現的旗艦相機(加映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 PRO 體驗感想) 在 OM System 接手 Olympus 相機產品線後,已經先推出新一代平價機種 PEN E-P7 ,不過對於專業用戶而言,近期上市的旗艦機 OM-1 更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因為這款旗艦機雖然外觀延續 OM-D 旗艦機的風格,但搭載顛覆性的感光元件與引擎,除實現超高速對焦、高畫質外,更有著遠超過往 M43 片幅的高 ISO 畫質表現。除了日前參與台灣總代理元佑規劃的寵物拍攝體驗外,也在後續借得這款旗艦機進行一般日常的拍攝。 ▲縱使搭配高畫質鏡頭依舊小巧是 M43 的魅力 M43 系統相較 APS-C 、全片幅有輕巧的優勢,尤其是搭配光學設計良好的長焦鏡頭,能夠以僅有全片幅系統一半左右的系統重 Chevelle.fu 3 年前
新品資訊 Olympus m43 OM System OM-1 承襲銘機之名的劃時代 M43 旗艦 OM-1 在台開放預購,四像素對焦系統帶來突破性畫質與性能(加映狗狗拍攝體驗) OM System 繼發表隸屬 PEN 家族的 E-P7 後,在今年 CP+ 期間宣布新一代頂級 M43 機身 OM-1 ,承襲 1973 年 OM 系統鼻祖 OM-1 的名稱,以全新的軟硬體技術詮釋 M43 像機的革命性進化。 ▲底片與數位的 OM-1 今天台灣總代理元佑實業公布 OM-1 正式接受預訂,建議售價為 65,990 元,預計三月中下旬出貨,不過與 OM-1 一併公布的 12-40mm F2.8 PRO II 、 40-150mm F4 PRO 還未公布售價。 ▲設計風格承襲 E-M1 系列 ▲ OM System 標誌 ▲機身的按鈕與細部進一步針對人機操作調整設計 ▲前轉盤與快 Chevelle.fu 3 年前
新品資訊 Panasonic m43 單眼相機 GH6 Panasonic 發表 M43 全方面錄影機皇 LUMIX GH6 ,搭載新開發 25MP 元件可輸出最高一億畫素 近期 M43 無反機種相當熱鬧,繼 Olympus 發表強調拍照機能的 OM-1 後, Panasonic 亦宣布推出全新頂級全方位錄影機皇 LUMIX GH6 ,採用新開發的 25MP 元件與號稱演算性能高出 S1H 兩倍的新一代影像引擎,除強調對焦性能提升外,可借助畫素位移的高解析模式輸出 1 億畫素照片。 GH6 預估單機身為 26.3 萬日幣,搭配 LEICA DG 12-60mm 套裝預估為 33.7 萬日幣; Panasonic 在發表 GH6 後,仍將同時銷售 GH5 系列,並定位在新旗艦機 GH6 底下的攝錄級產品。 ▲全新開發的 25MP 元件,採用對比式對焦 GH6 仍延續 Chevelle.fu 3 年前
新品資訊 m43 E-M1 III OM System OM-1 OM SYSTEM OM-1 專業 M43 旗艦相機發表,搭載 50fps 連續追焦拍攝顛覆性對焦技術與高感光度 LiveMOS OM SYSTEM 在今日宣布頂級 M43 專業相機 OM-1 ,不過機身上的標誌未如預期轉化為 OM SYSTEM 新品牌,仍為 Olympus 標誌,有可能開發週期與原型皆為在品牌移轉前就開始著手進行的計畫;雖然從機型設計可視為 OM-D E-M1 系的新世代機種,不過冠上 1972 年歷史名機 OM-1 的稱號也意味 OM SYSTEM 的期許, OM-1 秉持輕巧、堅固與高品質的設計理念,搭載顛覆性的新一代 Live MOS 與 TruePic X 處理器,並具備全新對焦架構,可達到 50fps 連續自動對焦拍攝。 台灣總代理元佑還未公布 OM SYSTEM OM-1 的售價,日本方面 Chevelle.fu 3 年前
開箱評測 Olympus 鏡頭 m43 OM Digital Solutions 唯有 M43 才能呈現的輕巧超廣角至標準高畫質變焦鏡,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0 PRO 變焦鏡動手玩 雖然當前可交換鏡頭相機系統的焦點幾乎被全片幅機種佔據,然而自 Olympus 拆分的 OM Digital 並未如另一家 M43 大廠 Panasonic 一樣開支線,仍專注於 M43 系統的發展,而拆分之後推出的首款新鏡頭是一款隸屬頂級產品 M.ZUKIO PRO 系列的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0 PRO ,一舉涵蓋超廣角至標準焦段,但又維持輕巧的尺寸。 ▲採用沉胴設計,使用前須解開鎖定 雖然在傳統印象中, F4 光圈的產品往往被視為比 F2.8 次一階的產品,不過在 M.ZUKIO PRO 系列卻不能單純如此看待 F4 系列,繼展現高倍變焦畫質仍可不妥協 Chevelle.fu 3 年前
新品資訊 Olympus m43 OM Digital Solutions M.ZUKIO PRO M43 系統輕巧廣角變焦鏡新選擇, OM Digital 發表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0 PRO OM Digital Solutions 除了宣布 PEN E-P7 以外,還公布一款全新的 M43 輕巧超廣角變焦鏡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0 PRO ,涵蓋自超廣角到標準焦段,重為 411 克,但冠上 M.ZUKIO PRO 的名稱,象徵這款鏡頭在畫質也不會有所妥協。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0 PRO 預計 6 月 25 日在日本推出,建議售價約 17.6 萬日幣,重量輕巧但價格稱不上輕巧啊。 ▲第一款採用沉胴設計的 M.ZUKIO PRO 鏡頭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0 PRO 等 Chevelle.fu 3 年前
產業消息 Panasonic Olympus m43 IMX472 Sony 宣布新款相機用 M43 元件 IMX472 ,為 20MP 堆疊背照式感光元件 Sony 在感光元件的消費級產品線新增一張 IMX472-AAJK 的 4/3 片幅感光元件,為 21.46MP 有效畫素的堆疊背照式感光元件,以目前仍專注於 4/3 片幅的廠商剩下 Olympus 與 Panasonic ,但甫公布的 GH6 又可錄製 5.6K 影片, 不過 IMX472 的影片格式僅支援到 5K ,推測較可能是 Olympus 傳聞中的新機的感光元件(或許為 E-M1X 後繼機種?)。 ▲IMX472 20.89MP 下可達 120fps IMX472 是一張針對 4/3 片幅相機開發的背照式元件,大小為 20.58mm x 16.45mm ,採用堆疊式設計,嵌有 10b Chevelle.fu 3 年前
產業消息 數位相機 Panasonic m43 gh5 GH6 Panasonic 預告將在 5 月 26 日宣布全新 GH 高階 M43 攝錄相機 雖然從當前的市場表現, Panasonic 自宣布加入 Leica 的 L 接環陣營並推出 35mm 全片幅 S1 系列後的表現超出預期,外界可能會認為 Panasonic 恐怕會減緩 M43 片幅高階機種的研發甚至將 M43 縮限在較休閒的機種,但 Panasonic 稍早在官網公告將於 5 月 26 日宣布全新的 GH 相機,顯見 Panasonic 仍將繼續推出高階 M43 機種。 ▲ 2018 年初發表的 GH5S 是目前 Panasonic GH 系列最新機種 作為 Panasonic 的 M43 旗艦的 GH 系列,最後一次的大改版是 2017 年的 GH5 ,後續在 2018 年 Chevelle.fu 3 年前
產業消息 SONY 相機 日本 Panasonic m43 Canon OM Digital 日本 2020 年可交換鏡頭系統銷售冠軍不是 Sony 、不是 Canon ,而是 M43 陣營 如果從全球的市場觀點, 35mm 全片幅與 APS-C 片幅的相機應該是當前可交換鏡頭的主流,尤以 Sony 的 FE 接環與 Canon 的 RF 接環應該是市場最大宗的系統,但在日本銷售情況卻相當不同,根據 OM Digital Solutions 引述日本市場銷售統計 BCN 的數據, 2020 年 M43 在日本以 21.7% 的佔有率成為日本可交換鏡頭系統的最大系統。 ▲ Panasonic 與徠卡、 Sigma 另闢 L-Mount 陣營,不過仍未宣布放棄 M43 不過這項數據並非僅計算 Olympus 的相機,而是把包括 Panasonic 的 M43 機型的銷售量也併入計算的結 Chevelle.fu 4 年前
開箱評測 Olympus m43 E-M5 III 輕盈 M43 機身的絕配,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5mm F4.0 PRO 動手玩 Olympus 在二月發表高性能旗艦機 E-M1 III 之際,也同步發表一款定位獨特的 M.ZUKIO Pro 鏡頭 M.ZUIKO DIGITAL ED 12-45mm F4.0 PRO ,在 Olympus 前有 12-40mm F2.8 的旗艦鏡,後有焦段涵蓋更廣的 12-100mm F4 ,橫空殺出這款鏡頭似乎令人摸不著邊際,然而對於 Olympus 而言, 12-45mm F4 卻是一款目標明確的輕巧高機動性鏡頭。 ▲僅 250 克左右的重量使這款鏡頭與 E-M5 III 完美配合 雖然以 M43 的系統特性,打造一款高性能的大光圈鏡頭,仍受惠於較小的感光元件範圍,與需要乘上 2 Chevelle.fu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