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OM-D E-M1與蘋果iPhone 5S撞期的動手玩,別忽視了這台相機,我們來瞧瞧吧

2013.09.12 11:36AM
是Olympus OM-D E-M1與蘋果iPhone 5S撞期的動手玩,別忽視了這台相機,我們來瞧瞧吧這篇文章的首圖

這兩天恰巧遇到蘋果發表以及九月政爭,Olympus這台OM-D系列E-M1關注的人大概就不多了。如果你有一定預算而沒有看這台,老實說會有點可惜。也許因為價格貴也許因為O牌屬於比較冷門,不像N牌、C牌這樣大家而不選擇,但最基本的還是要了解一下特色,知曉買或不買的原因,這樣下手買特定的品牌才不會後悔。

就個人來看,這次E-M1的推出,沒有趁勢了解一下跌入深淵想要重生的Olympus是有點可惜,尤其是這次還推出了恆定光圈f2.8鏡頭(看到這個就要流淚了,現在廠商要嘛就是做超高檔鏡頭,要嘛就是做kit鏡,想要高CP值鏡頭就要看有沒有副廠推出。有原廠情結而預算不是很夠的人就會非常痛苦。)

ff583b3955863ec7807c748666f9b7ec

也許不少人看到價格69990元就覺得貴,但事實上相對於其他品牌相機而言,這樣的產品組合已經算是超值,Olympus這台E-M1是定位在最高階產品,單機身要價44900元,對於用過EVIL相機或是消費型相機的朋友來說,可能很難想像這樣的價位,不過若有實際接觸到E-M1就可以理解為何比上一般的EVIL相機可以貴個一、兩萬。

 

89195d9ee14baa11d6f59d74d4e21c67

更要注意的是這次所搭配的鏡頭,不同於以往的kit鏡是以比較低的價位來卡市場,如果想要買好一點的又是恆定光圈,大概就只能考慮Panasonic的12-35mm鏡頭,不過對於身為O牌的使用者來說,可以的情形下自然是希望可以選O牌的鏡頭,更何況相機本身就有防手震機能,也不需要鏡頭具備防手震。


E-M1的初步介紹
E-M1屬於Olympus OM-D系列中第二台相機。OM-D系列是承襲原始OM系列時代所設計的產品,因此前一台也就是第一台,型號為E-M5機種,感覺就是復刻版本,基本上就是一個古早外形的設計。

 

974ec5610f43a6eb993657f8973bbdde

看來很古早的E-M5。

這樣的設計雖然很有特色引起注意,但老實說這對於本格派的攝影者較具吸引力,而這次所推出的E-M1,外形做了相當程度的修正,至少看得出來比較有現代的感覺,以個人來看,就特質來說也許比不上前一代強烈,但E-M1外形接受度會應該會比較高些。

E-M1產品的設定是在於輕巧的機身但卻擁有強大的機能。我自己本身用的是Nikon D7000,在第一次玩到E-M1時,第一時間馬上就有的感覺就是這台小多了。

5fb6d04ad1a3abf219f5c88ff8094a9b

88dad50c72341c483bb6daca121b16d8

至於有多小?DREVIEW剛好有拿D7100與之對照,可以看得出來有巨大的落差。在體積明顯小上許多。

 

5f0288203a9a030557c4939624d3d831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E-M1又比前一代為大,主要是因為前一代E-M5被反應機身過小,而且握把處很明顯又加大。因此在體積方面E-M1是花了不少心力在做調整。

當然,體積小的相機並不是只有這一台,但這樣小體積機能卻又極為強大的相機卻又不多了。

 

c56a52141784511f2301b108a181b590

首先從操作介面來看,具備雙轉輪是一定要的。

 

c556866abf7f0811d2a00d1b4b9b1bd7

左邊介面的設計很有趣,如果有玩比較古早的相機會發現這設計很像過片桿,不過對於E-M1來說他是被切分為上下兩種按鈕,上面是HDR、定時攝影以及連拍等設定,下面則是AF、對焦區域等等設定,然後再搭配雙轉盤,可以選擇的功能彈性就很大了。當然,機身上有一些FN按鍵,基本上只要是強調機能的相機等級都是一定會要有的(有點像雙轉輪的意思,高階像機沒有雙轉輪或是幾顆FN鍵就不太對勁了)

 

8503a510ff0dde12afd2f32c94e33ca4

此外,若再加上1或2選項,彈性就又更大了(轉到1時與轉到2時,同樣的按法但可以有不同功能),不過因為我在現場能玩的時間不多,所以整個架構還沒有弄得很清楚(之後有機會拿到後會再做說明)

這部分DPREVIEW有說明,模式1與模式2的差別。

693f1a82d62518f62655e629c658d211
模式1

 

6ca47938ee2966557343c2133a23225a
模式2


還有個小設計,個人覺得滿貼心的,就是PASM轉盤的鎖定設計。這轉盤設計各家廠商甚至不同等級機身都會有不一樣的設定,有的沒設計鎖定,有的有設計鎖定,有的甚至於只有PASM但不採用轉盤。如果是用轉盤然後又有鎖定機能,通常都是要按住鎖定鈕後再進行切換,這樣的好處是你在進行拍攝時不會因為某些意外狀況而導致轉盤轉動致使設定跑掉。

 

c79eede939e9c4e7255b3ea6c703fb38

但如果要頻繁轉換時就會很痛苦(像我自己在某個拍照情境下會常在M與A模式切換)。而Olympus E-M1是採用很單純的按鈕切換。只要按一下就是鎖定不能轉動,再按一下就會彈起解除鎖定。這樣只要在有必要鎖定時才按就可以了。


這台相機還有一個地方不錯,但我沒能玩到,那就是WiFi相關的設計,他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利用智慧型手機來遙控相機的光圈、快門、白平衡、ISO值、曝光補償等選項。另一個則是可以利用手機的GPS來對照片下地理標籤,後續如果有機會拿到這台機子,大概要最先研究的就是WiFi部分了XD

 

9dff2faaf18e18750e5cc3b47cd3f5b8

LCD可以往上扳起。

 

c450a0cba06e875284178a5ccbabb593

當然,既然是旗艦級機種可別忘了堅固機身這回事,E-M1全身採用鋁鎂合金所製,並且能夠做到防塵、防滴以及耐寒(零下10度)的要求

 

0ee50f8a3b8d0d5a6d05cead724bc11c

ebd3a953a36281e526fef7e4477cd8e2

這鋁鎂合金看來真的很輕,只有100公克。

 

6030314e5b057d2524db48c200f86ae3

當然,也有垂直握把。

 

32d8490d25117d3e811b1c1765ea11c8

如果還是嫌相機太小的話,再加個垂直握把就對了。

 

83b34c85ee28754de8551087aade1e45

此外,在後製上他還有一個功能,可以隨意變化色彩飽和度等等,這樣的機能個人還滿喜歡的,可惜玩的時間不多,這部分沒有玩得很徹底,之後有機會的話也會對這點做比較深入的了解。底下是E-M1所弄出來的照片:

 

ea89fba5f7ad04750529390bf04e66c6

原始

 

c747c1555da1a27946e9d1f3a6ca9144

調整1

 

70200ba4d59f23645699e4ae86ed6957

調整2

 

93041bba5ced01a0b7f70624f937b98a

至於其他比較硬派的規格,像是對焦能力與連拍速度,可以參考官方的新聞稿,可以說是相當強悍。

關於這次鏡頭的描述

e915494228b5131b7ecf1fa30494165f

至於鏡頭,老實說個人覺得強度不下於E-M1。以之前E-M5所搭配的鏡頭M.ZUIKO DIGITAL ED 12-50mm f3.5–6.3來說,其實不太夠力。雖然做為一般使用是非常足夠,但E-M1身為旗艦的設計,好歹也要配個防塵滴鏡頭,質感也不能太差。這次所推的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來得正是時候。

 

fa403dcc6c31a4df18c10ba3c8d67b34

一些關於鏡頭資料,可以參考這個網頁說明(這網頁雖然是簡體,但很不錯,將m43系統做了很好的整理)

鏡頭整體質感非常好,是金屬質感,具防塵防潑水能力。

 

2675f63d2806518a06310590a75cfb0f

897a108ede9d53bf642569e9e52ef3b3

除了質感之外,鏡頭操作上也相當不錯,比如說自動對焦完後要手動對焦或是你直接就是想要手動對焦,只要在調整環上往下一拉,就會出現刻度,進行手動調整。

 

12bd36de8dcbc1d25917c35a6a85ee6e

另外,產品也有附遮光罩,特別設計一個按鈕。除非按下去,不然的話是無法轉動將遮光罩拿下來的,以避免意外遺失遮光罩。

 

3fe806a5107a84cc0bd9a56f1ae204dd

順帶一提,鏡頭蓋好有質感,看到這個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是萬一不見怎麼辦?買一個要多少錢XDDD

底下是用E-M1相機與搭配鏡頭,所拍出的照片


561161dd71386797e0074a99d6b44397

28616c299011f26b3bdef5589e237b05

近距離20公分所拍的效果(原始檔案

 

0ce20360c82ba862fbac1826aaf7a6ea
原始檔案


7882222e5f5cfb42662508b2777f11a3
原始檔案

36dd731803b83b7c268ee1da38f139da
原始檔案

aa71f4b3f80fef26e05acf1ae9019cf9
原始檔案

01bd216bc5444bf77b386d816254a029
原始檔案


e94ea21e87f41d6201790f5b16ed7d92
原始檔案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1 則回應

  • 這篇很多照片似乎都沒對到焦XD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