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機 Wi-Fi 服務:你知道是怎樣做到的嗎?速度變快又是什麼原因嗎?
在飛機上用 Wi-Fi 上網,很多朋友感覺是只能查查文字電郵,發個簡訊息,多做一點事都不可能,好像回到電話撥號上網 56K 的年代。
這樣的情況,很多朋友歸咎於衞星上網速度慢,認為這樣的情況很合理。大家有這樣的想法不能說錯誤,但石先生也不能說大家說得全對,因為衞星傳輸資料的速度可以很快,就像平常我們觀看「英超」或 NBA 直播,其實都是人造衞星的功勞,速度一點都不慢。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在飛機上網會這麼慢呢?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 In Flight Wi-Fi 的運作原理是什麼!In Flight Wi-Fi 的使用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地對空通訊,第二種才是衞星通訊。
地對空傳送速度慢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 In Flight Wi-Fi 都是以地對空通訊的方式運行,做法是把架設在地面的訊號發射塔改變指向,從地面改到天空,實現飛機上網的可能。不過,地球是圓的,當飛機在 10,000 呎高空飛行的時候,在短時間內便已通過多枚地面發射塔。
當你在 1 秒輸入 A 時乃通過甲發射塔傳送,但 2 秒輸入 B 時已經抵達乙發射塔,3 秒輸入 C 時則在丙發射塔的覆蓋區內,所以在你輸入字的同時,網路需要在不同的發射塔中切換、認證、聯繫,這種轉移導致資料延遲相對於傳送速度來說更複雜與費時,也就是慢的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這些地對空發射塔過去僅具備 3G 網路能力,近年才陸續升級至 4G 網路,速度僅在 10Mbps 以下。在兩種要素相加的時候,大家當然覺得 In Flight Wi-Fi 速度慢。
人造衞星通訊覆蓋大
科技發展讓一切變得更便宜,所以近年 In Flight Wi-Fi 也陸續升級使用人造衞星,取代過去較慢且受地面限制的地對空通訊。與地對空通訊相反,人造衞星在飛機上方,且與地球同步轉動,所以飛機只要連上人造衞星便可以通訊,不會因在 10,000 呎高空飛行需要密集轉換衞星。
例如,Gogo 最新推出使用的 2Ku 系統能提昇速度至 70Mpbs,速度也將會較過去更快。不過,2Ku 系統的出現代表飛機需要進行改裝,在航空業價格競爭愈演愈烈的時候,這意味著航空公司很可能僅在新的航機上採用這類新技術,大家即時用到的可能性不高。
與 Gogo 相類似,採用人造衞星提供 In Flight Wi-Fi 的公司也愈來愈多,例如近日在美國開始搶到市佔率的 ViaSat、依靠機上娛樂系統穩奪分額的 Panasonic Avionics Corporation(國泰 Cathay Pacific 就是用它)及Global Eagle Entertainment。服務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也將有助於我們擁有更快的 In Flight Wi-Fi。
整架飛機共享一條上網天線
速度快當然好,但飛機乃不斷移動且一體的,在上網時乃採用天線與發射塔進行資料傳輸。
不論你在頭等或經濟座位上,我們均共享同一條上網天線,所以飛機上使用的人愈多,速度則愈慢。現時使用 In Flight Wi-FI 的人不多,但速度一般只有 10Mbps – 13Mbps,以民用航機一般不少於 100 人計算,每人大概只能分到 0.1Mbps,速度有多快,大家可以想像。即使未來上升至 2Ku 的 70Mpbs,由 100 位乘客分享後也只有 0.7Mbps,大家還是不要有太高期望。
反倒是隨著航空公司競爭與 In Flight Wi-Fi 服務普及,上述的服務供應商反而有更高的價值。
【此文章刊載於石先生部落;標題:飛機 Wi-Fi 服務:你知道是怎樣做到的嗎?速度變快又是什麼原因嗎?;本篇文章為贊助內容;強制廣告:HisTrend.HK 給你不一樣的科技產品】
【馬上就按讚!加入關注『石先生』Facebook!您的讚好是寫下去的動力!】

Stone IP 石先生
Stone IPStone IP 是網上商店 HisTrend.HK 的創辦人,知名科技博客及旅遊博客。HisTrend.HK 是一家香港的網上商店,銷售消費類科技產品,並同時引入多款具特色的科技產品。個人博客瀏覽量達到 1,100 萬,以科技與旅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