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路廣告行銷,過往會以推測年齡層、性別、行為習慣的方式作為推播廣告的模式,然而隨網路發展至今,消費者行為越來越難捉摸,過去認為是潛在消費族群的消費者卻不見得是真正的消費者, Google 稍早針對媒體分享了 2016 年版的台灣數位消費者研究報告中,就分享幾項打破過去對於消費族群行為的刻板印象,同時也提出一個獨特的族群,稱為"精享族"。
Google 以三個小問題,帶出台灣網路消費族群與過去大家所想像的不同;第一個問題是台灣男性或是女性喜歡自網路購買衣服與鞋子,第二個是台灣 25-34 歲手遊玩家的男女比重,第三個問題則是台灣 44 歲以上網路購物的比重。這幾個問題的ˊ答案都與過去所認為的相反;另外光是以年紀、職業與居住地推測消費者習慣也與想像的不同。
至於台灣消費者的網路使用行為黏著度相當高,這是過去 Google 就不斷與媒體溝通的,但到底多高呢?根據調查顯示,台灣有高達 96% 消費者天天都會上網,尤其 25-34 歲年輕族群更達到幾乎 99% 每天上網的頻率。
另外在上網裝置,台灣的智慧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 82% ,而且在 25-34 歲年輕族群更達到 100% ,也因此,雖然到店頭看商品仍是不少人堅持的習慣,但隨著網路分享與資訊越來越多,有 68% 台灣網友是先透過網路搜尋而首度接觸產品,更有 69% 網友在購買前是先藉由網路搜尋資訊。
也因為網路催化了一群"精享族",所謂精享族指的是精明消費、享受生活的族群,他們的特色是高度依賴網路,大量利用網路蒐集資訊,也願意到店頭進一步了解,他們因為需要消費而搜尋,且同時精打細算,但卻非單純貪小便宜,在當稍作投資後可獲得更好的體驗,他們仍願意花高出原本預期的金額購物。
由於高度的購買意願與仰賴網路資訊,如何鎖定精享族推播合適的廣告內容比起過去推測目標族群廣泛投入廣告來的實在: Google 今天所公布的消費者研究報告指出, 75% 的精享族會在購物前藉由數位管道取得資訊, 66% 精享族花在數位平台的時間比實體店面多,同時他們看到 YouTube 後有 68% 會觀看商品相關網站與資訊, 67% 前往店鋪觀看商品,且有 64% 會實際購買產品。
針對廣告主, Google 表示他們透過七大服務平台作為透析消費者行為的基礎,準確掌握消費者的熱情,並能抓住消費者購物意願,同時能針對既有客戶進行個人化,幫助數位行銷人員從茫茫的消費者中找出潛力的精享族。 Google 也將自明天開始針對數位行銷舉辦為期兩周的講座,面向不同產業的品牌說明,同時分享最新的行銷趨勢與觀念。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