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文/蘋果仁
在 2016 年 MacBook Pro 發表會後,CNET 採訪了蘋果的高階副總裁 Phil Schiller、Jony Ive 以及 Craig Federighi,提到了 MacBook Pro 的。當然訪談的重點也是那條首度現身的 OLED 觸控面板-Touch Bar,Jony Ive 已經針對這個功能開發了至少兩年,而且根據 Ive 所說,這將是「未來產品方向的開端」。
在 2016 年 MacBook Pro 發表會後,CNET 採訪了蘋果的高階副總裁 Phil Schiller、Jony Ive 以及 Craig Federighi,提到了 MacBook Pro 的。當然訪談的重點也是那條首度現身的 OLED 觸控面板-Touch Bar,Jony Ive 已經針對這個功能開發了至少兩年,而且根據 Ive 所說,這將是「未來產品方向的開端」。
按讚追蹤更多iPhone訊息!
蘋果這台 MacBook Pro 花了非常多的時間開發,因為蘋果表示並不想單純的更新硬體,而是想要有一個「大大的進展」,蘋果行銷副總裁 Phil Schiller 表示 MacBook Pro 將會為蘋果帶來非常多的新進展,很多甚至現在還不可預見。他同時也表示蘋果開發產品並不是被週期追著跑,而是專注在開發更創新的東西。
發表會一結束,很多用戶都對 2016 MacBook Pro 的高售價感到很不滿,初階版 13" MacBook Pro 要價 NT$ 47,900,多一條 Touch Bar 的話要加價 10,000,高達 NT$ 57,900;15" MacBook Pro 售價更不親民,起價就高達 NT$ 79,900。關於這件事,Phil Schiller 也表示,蘋果主要專注在滿足用戶的使用體驗,而非專注在售價上。
發表會一結束,很多用戶都對 2016 MacBook Pro 的高售價感到很不滿,初階版 13" MacBook Pro 要價 NT$ 47,900,多一條 Touch Bar 的話要加價 10,000,高達 NT$ 57,900;15" MacBook Pro 售價更不親民,起價就高達 NT$ 79,900。關於這件事,Phil Schiller 也表示,蘋果主要專注在滿足用戶的使用體驗,而非專注在售價上。
「價格是否親民我們當然會在意」Schiller說:「但我們不為價格而設計,而是專注在是否能夠提供用戶最好的使用體驗,這當然很可能導致售價比大眾預期還高,因為想要達到這樣的品質,就是得花到這麼多錢。」
至於為何不直接把 MacBook Pro 改成觸控式螢幕呢?其實之前蘋果就有對這件事著墨過,表示手抬起來對著螢幕觸控是「相當不方便」的。
「我們在幾年前做過相當深度的研究,並有了結論。結論就是要有最好的用戶體驗,你不能單純把 Mac 改成一台 iPhone。」Schiller 表示:「iOS 跟 Mac 各有所長,不能單純的把 Mac 改成 iOS,所以現在這樣的觸控模式,就是最好的折衷方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