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zer 在 2014 年的 GDC 大會,首度宣布導入 Chroma 技術的 Razer Blackwidow Ultimate Chroma ,而今年 CES 也宣布進行改版,推出 Blackwidow Chroma V2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有的綠軸與橘軸兩款 Razer 自有軸以外,此次還宣布推出全新的 Razer 黃軸。
此次也向台灣 Razer 借到 Blackwidow Chroma V2 的綠軸與茶軸兩款進行試用,同時 Razer 也提供了試打用的樣品軸,藉此做為直接判斷三種不同軸的手感與差異。要注意的是 Razer Blackwidow Chroma V2 黃軸版目前僅於線上商店販售,還未在台灣通路鋪貨,而綠軸則已經可在台灣通路購得。
Razer Blackwidow Chroma V2 的設計基本上延續 Razer Blackwidow Ultimate 的設計,為全尺寸鍵盤加上在左手側配置高階電競鍵盤常見的巨集區,只是以筆者個人打字習慣來說,左方的巨集區對筆者而言反而是容易發生誤觸的現象,但對於重度電競玩家應該是不可或缺的設計。
不過對筆者來說, Razer Blackwidow Chroma V2 的按鍵與指示燈號設計有個筆者略為頭痛的地方,就是對於 Caps Lock 以及 Num Lock 並未在按鍵提供燈號指示,而是利用左上角的燈號區塊以不明顯的白光提示,雖然在遊戲中這兩個燈號應該不會產生問題,但個人認為這兩個按鍵還是需要有更明確的方式可以確認目前的狀態。
鍵盤線材採用不可分離設計,並且提供包括鍵盤、 USB 2.0 延伸以及 3.5 音訊線,不過要留意的是音訊採用耳、麥二合一的 4 Pin 設計,若主機的音訊與麥克風為分開設計,就可能需要額外購買轉換線或是捨棄麥克風的功能。至於 USB 與音訊的延伸介面位於右手側,可用以連接耳機與滑鼠等周邊。
此外 Razer Blackwidow Chroma V2 也提供軟質靠墊設計,不過不同於常見靠墊採用卡榫或是卡座的方式與鍵盤固定, Razer 則透過磁鐵的方式直接吸附在鍵盤下方,也方便拆卸使用。
與先前的 Razer Blackwidow Chroma 的差異,就是框體表面的處理方式,以及數字區上方的提示燈號區塊; Blackwidow Chroma V2 的框體使用類似高階數位相機的止滑紋路,另外提示燈號區塊原本是採用隱藏在邊框下的設計,現在則有一塊較明顯的透明板蓋在上面。
這次 Razer Blackwidow Chroma V2 最大的特色,就是加入新設計的黃軸,不同於先前所推出的綠軸與橘軸,黃軸雖然磅數也設定在與橘軸相同的 45 克,但強調線性觸發與寧靜,官網上的機構設計與前兩種軸相當不同,若以類比來說,綠軸與橘軸對應了 Cherry 的 MX 青軸與茶軸,以特性來說黃軸則是對應 Cherry MX 的紅軸。
以觸發的手感來說,筆者是覺得有點不太習慣黃軸的特性,不過這跟筆者長期幾乎都是使用 Cherry MX 黑軸有關,同時雖然同為線性觸發特性,但是由於磅數較低的關係,加上已經習慣黑軸的高磅數,筆者打起黃軸是更容易觸底的,同時也覺得手感偏軟一些,以相同的磅數來說,反而是具有段落感的橘軸還較順手一些,不過這應該也跟筆者同樣也打不習慣 Cherry MX 紅軸有關。
Razer 黃軸的目標族群,就是以偏好清磅數且線性行程的使用者, Razer 原廠則是定位在需要快速反應的 MOBA 與 FPS 玩家為主,原廠也強調僅 1.2mm 短行程,以定位來說還是吸收偏好 Cherry MX 紅軸的使用族群,而確實近期有不少使用者偏好紅軸的線性偏輕的手感,可以理解 Razer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提供多元選擇的作法。
最後還是不得不說 Razer 的機械軸展示器做得頗精美的,除了保有發光功能以外,長按還有 RGB 與閃爍的效果,上面也很明確的寫出三種軸的特性,用來跟別人講解三種機械軸的差異相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