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技研堂]長存台灣電玩史的流星:Super A'can

2017.07.07 09:39AM
是[經典技研堂]長存台灣電玩史的流星:Super A'can這篇文章的首圖


早期在台灣地區出生長大的遊戲玩家,例如像QK小虎這般的6年級生,對於電玩的印象,想必幾乎都是日文與英文這兩種語言最多,雖然中文的遊戲也不是沒有,但不得不說,前兩者還是佔了回憶中較大多數。

而事實上目前在電玩市場,的確也是由日系廠商和美系廠商所主導,幾乎不曾聽過有哪個其它的國家也有辦法自行研發並開創新平台的。但,現在的年輕玩家可能不曉得,其實當年台灣地區曾經有過那麼一台電視遊樂器主機(大概也是最後一台),是完全由台灣的廠商自行研發設計生產的,只是很可惜它就像曇花一現,並沒能夠順利地有所大放異彩,而是很快地被電玩市場的洪流所淹沒。

相信這台主機,跟QK小虎差不多歲數的玩家應該都會有印象,它就是當年由台灣聯華電子所推出的「Super A'can」,是一台16位元的電視遊樂器主機。英文代號為F-16,還有個中文名字叫做「敦煌」,不過大部份都還是A'can來稱呼。

▲現在來試試你對A'can了解程度有多少吧!點選上方圖片,或是點選這裡,傳送「acan」給電小二立即應考。公開分享貼文到Facebook就能抽這次的獎品「史萊姆眼藥水」共有5個名額,時間到7月14日為止。

是[經典技研堂]長存台灣電玩史的流星:Super A'can這篇文章的第2圖

▲這次要送出最近很紅的史萊姆眼藥水,共有5個名額。

結合了雙CPU與自家優秀繪圖晶片 堪稱當時最強16位元主機

時至今日,已經沒有辦法再確定當時「敦煌」這台電視遊樂器主機究竟是基於何種原因之下,而確定被規劃開發出來的,畢竟一台硬體裝置從初期評估,到真正量產上市為止,其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和心力也是不可小看。但那個時候台灣的遊戲市場環境,與現在相比,其實算是前途相當看好的。當時台灣的個人電腦遊戲市場算是相當蓬勃,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A'can的誕生,想必應該也是在這樣的氣氛之下,讓國內廠商認為電視遊樂器市場也有錢景,才願意投資成本執行。

A'can的外型,與任天堂所出的超級任天堂主機,不論是日規或是美規,都帶有似曾相識的味道。和另外一台Sega的主機Mega Drive一樣,三台主機同樣都是屬於16位元等級的電視遊樂器主機。也因此在上市的初期,多半都主打A'can的性能優異強於其它兩者,但卻能夠有較為便宜的價格,做為其賣點之一。

A'can主機用了兩顆CPU,一個是與Mega Drive和SNK所出的Neo Geo主機同等級的Motorolla 68000處理器,時脈為10.6MHz,另一個則是與8位元任天堂紅白機相同的6502處理器,再加上有聯電自行開發的圖形處理晶片,讓A'can擁有處理多層卷軸背景以及各種特效的優秀能力,使A'can成為一台在處理速度、影像效果、以及音效發聲等方面,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性能。認真地說起來,A'can的確在當時算是16位元主機裡面,硬體規格最強大的一台主機。

是[經典技研堂]長存台灣電玩史的流星:Super A'can這篇文章的第3圖
▲在A'can推出的時候,正好是32位元的次世代主機激烈競爭的時期,A'can也曾經預定要推出所謂的圖形加速器,讓主機可以有更強的圖形運算,遊戲能夠表現得更好,它的外型與Sega之前為Mega Drive所推出的「Super 32X」其實非常相似,但很可惜,因為A'can快速退出市場的緣故,這項週邊也就從來沒有問世過。

諸多原因使得A'can主機匆促離開市場 台灣中文電玩主機依舊未能成功

當然,只要是透徹了解古往今來的電玩歷史的玩家,一定都很明瞭,遊戲主機要成功,絕非只是靠著堆造高規格的主機就行得通,能將其規格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遊戲軟體,才是決定主機大戰的勝敗關鍵。

A'can在上市之前,就已經宣布將會有10款中文遊戲會一同隨著主機上市,像是RPG有敦煌電子自行開發的《邪惡之子》、從PC平台移植而來,由著名廠商熊貓電子開發的FTG《三國志武將爭霸》、還有方塊遊戲《福爾摩沙大決戰》、走益智問答風的《阿Q連環泡》、跟音速小子和出擊飛龍都各有幾分相似的《音速飛龍》,看起來遊戲數量是不算少,但,遊戲的質量與當時的Mega Drive和超級任天堂兩平台上的遊戲相比,真的是高下立判,在精緻度上明顯地就是差了一截,且當時國內的遊戲廠商主要都是開發PC端的遊戲居多,對於電視遊樂器這塊領域著實較為陌生,要與已經發展完臻的日系遊戲競爭,無疑是難如過蜀道。

A'can主機的失敗,大致有以下幾點:

日系遊戲黃金時期來臨:

A'can推出的時間,是1995年第四季,這個時間點對於老玩家而言應該不陌生,正好就是次世代主機競爭最激烈的時期,首先,16位元的龍頭超級任天堂在該年可說是將自身的價值發揮至極大化,許多留名經典的RPG遊戲都在這段時間推出,像是《復活邪神3》、《聖劍傳說3》、《天地創造》、《勇者鬥惡龍6》等等,每款都是當時超任的黃金作品,不但遊戲有趣且畫面又漂亮。相形之下A'can的遊戲就沒有那麼令玩家感到又興趣。

32位元主機大戰讓入手門檻更低,玩家已對16位元主機無感:

再者,1995年末,差不多是Sony的PlayStation與Sega的Saturn這兩台32位元的次世代主機發售一年的日子,兩台主機都相當有潛力,也都各有非常好玩的新遊戲,不但將玩家們的遊戲視野帶領進入3D多邊形的新世界,且正好雙方都在大打價格戰,較原本上市時的官定價格相比,大約都少了新台幣將近2,500至3,000元的幅度(100美金或是10,000日幣這樣的降幅),門檻相對降低,也讓有興趣的玩家們更容易入手,相對地,A'can就更難在市場上有立足機會。

來自任天堂之無形間接壓力:

最後一個讓A'can快速消失的理由,算是經濟層面的原因,前面有提到過,A'can的硬體和軟體設計,其實都有很多對手的影子,像是主機的外型跟超級任天堂就很相像,卡帶的外包裝也與超級任天堂的卡帶相似,由於當時的台灣有著「盜版王國」的副名,也被列為301條款的觀察國家,曾有傳聞,A'can是受到任天堂方面的壓力而退出市場。

雖然說聯電的確曾經因為盜版相關的事情,而被任天堂控告侵權,但當時被控的主要原因與A'can無關,而是因為有許多盜版卡帶與主機的晶片都來自聯電製造的關係,比較有可能的主因,還是出在機器內部所使用的晶片,恰好與任天堂相同,生產商受到任天堂的撤單壓力,讓A'can的生產過程無法順利,必須得用較低階的元件。

 

如流星般快速滑過 A'can之後再無台灣自製主機出現

A'can在台灣的電玩市場,的確就像常講的成語「曇花一現」一般,一下子就在台灣電玩市場上消失,甚至有很多玩家可能根本沒聽過這台主機,不過A'can的出現,真的曾經讓台灣的電玩展露一線曙光,在當時的確有很多人寄予厚望,期盼能夠出現全中文化的遊戲平台,顛覆一直以來由日文為主的遊戲市場,但很可惜未能成功。在此之後,台灣也再未出現過自製的電視遊樂器主機。

 

活動辦法:
點選下方電小二考考我圖片,傳送「acan」給電小二機器人,並分享貼文,就能抽史萊姆眼藥水,共有5個名額。

是影科技:Apacer AC730史上最強壯的軍規行動硬碟!抗震耐摔防水、連裝甲車輾過也不怕!這篇文章的第1圖
活動時間:
即時起至2017/7/14 午夜 12點
活動連結:
電小二考考我傳送門,或點上方圖片應考。
活動備註:
得獎者須提供收件人、電話、地址以供寄送獎品。癮科技保留最終修改活動的權利。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