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世紀被稱為是天才的世紀,
西方有波以耳、牛頓跟克普勒,
那當時的東方呢?
出現了一位傳奇人物《宋應星》!
連西方學家都尊稱他為「中國的狄德羅」。
西方有波以耳、牛頓跟克普勒,
那當時的東方呢?
出現了一位傳奇人物《宋應星》!
連西方學家都尊稱他為「中國的狄德羅」。
photo credit:LIS線上教育平台. CC BY ND ND 2.0
中國當時恰逢明朝末年,有個傢伙叫做宋應星。宋應星是一位專業考生,總共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在考科舉。儘管最後從來沒有考上一次,但在他每次赴京趕考的過程都使他見識廣闊,因此後來被聘為縣學教師。
不過他在任教期間有感而發:「這些權貴跟書獃子,吃米不知道米怎麼來,會穿絲綢衣服卻不會養蠶,太悲哀了!」於是他開始動筆記錄下關於耕作、養殖、冶煉、製造與其他生產技術,並將這些記錄整理成書,書名由巧奪天工與開物成務各取二字,即為: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冶鐵內容的插圖 / via wikipedia. CC0
這本書被後世稱為技術的百科全書,許多技術至今仍被使用。像是養蠶或農耕可以靠人為的技巧來控制遺傳變因,或是冶煉金屬時排除雜質與氣體等等,可以說是當代的生物學、力學、熱學、化學等等各類科學集大成。
此外,他也經常做一些科學的實驗。在<論氣>一書中曾記載:「人如果不呼吸就活不下去,而魚離開水就會死。不過如果把魚缸密封起來,即使魚缸裡有水,魚也一樣無法存活。」不止如此,連陸地上的生物即使在空氣中,若是在不通風的密閉空間也會死。由此可知動物都需要空氣中的某一種特定的氣,這都是當時實驗得到的結果。當然「沒有氧氣會窒息」這件事對我們來所理所當然,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樣的理論是十分新穎的,甚至領先了西方世界數十年呢!所以說呢,在我們談論到天才的世紀時,也別忘了東方的天才也是十分耀眼的呢!
※原文同步刊載於《天才的世紀》https://lis.org.tw/blogs/59
By LIS線上教育平台 - 唐啟軒 志工
認識更多LIS線上教學平台:http://www.lifechem.tw/lis
延伸閱讀:
新台灣之光!未來海水淡化就靠「奈米纖維濾膜」了!
20世紀實用的發明-魔鬼氈
參考資料:
天工開物白話註譯: 歷代筆記叢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