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Sony 在 IFA 的主打是三款皆以 1000X 為名的藍牙主動降噪耳機,稍早也正式宣布在台發表;此次包括 Sony 第一款真無線、同時也是第一款具備主動降噪的真無線耳機 WF-1000X ,融合 XBA-N 耳機技術的 WI-1000X ,以及去年在 IFA 發表大受好評的 MDR-1000X 改版的 WH-1000XM2 ,三款耳機皆為藍牙無線結合主動降噪技術。
WF-1000X 建議售價為 6,590 , WI-1000X 建議售價為 9,000 元,而 WH-1000XM2 建議售價為 10,900 元。
WF-1000X
WF-1000X 採用雙耳獨立真無線設計,矽膠耳塞相較 Sony 常規的入耳式耳機更長,應該是具備塞入耳中的穩定作用,另也提供 Sony 獨特的發泡式材質耳塞;耳機採用微型的 6mm 動圈單體,藍牙為 V4.1 版,是三款 1000X 當中唯一不支援 LDAC 與 DSEE HX 技術的耳機,僅提供藍牙 SBC 與 AAC 音樂通訊規範。
WF-1000X 具備主動式降噪功能,並具備 MDR-1000X 上大受好評的環境音模式,不過由於 WF-1000X 體積較小,本身無足夠的面積搭載觸控,是透過左右耳框體下方的兩個小按鈕進行功能操作,或透過手機遙控。
此次搭配 app 後還可進行豐富的功能設定,例如透過 Sense Engine 判斷使用者的運動情況,在搭車、走路、跑步、靜止時自動依照情況決定啟動純降噪或是環境音模式,不過比起 Sony 以往高階主動式降噪產品,則少了 AI 自動環境判斷降噪的功能。
WF-1000X 也與多數的真無線耳機一樣提供含電池的充電盒設計,本體無論降噪開啟與否都是 3 小時續航力,而搭配電池盒之後可額外充飽兩次電力;以使用類型來說算是針對日常生活使用與通勤族設計。
WI-1000X
WI-1000X 是 Sony 首款結合 HiRes 等級平衡電樞、動圈混合以及主動式降噪的頸掛式藍牙降噪耳機;技術基於去年所發表的 XBA-N 系列耳機,以一個 XBA 平衡電樞高頻單體搭配 9mm 動圈單體,不過並未具備 XBA-N3 那樣複雜的導音管結構。此外, WI-1000X 也具備氣壓自動調節功能,在飛機上可針對氣壓特質進行自主音質調節。
WI-1000X 的頸掛設計也是全新設計,相對 Sony 先前的款式將出線處往後挪,比起過往線材更接近垂直往耳朵方向,同時機構上具備捲線器的功能,藍牙可支援 SBC 、 AAC 與 LDAC ,並支援手機與音樂播放機雙待機模式、來電振動功能;並搭載針對飛機、汽車與辦公室情境的 AI 自動環境判斷降噪技術與 DSEE-HX 數位音質修正技術、 S-MASTER 數位擴大技術。
相較傳統的入耳式降噪耳機, WI-1000X 使用通常僅有耳罩式耳機才會使用的內、外各一個降噪收音麥克風,這也意味著對比以往單收音麥克風產品,能夠針對耳外與耳內實際的噪音狀況提供更好的參考資訊。 WI-1000X 在沒電時,可透過附屬的轉換器透過 microUSB 插槽已有線模式聆聽音樂。
WI-1000X 也具備環境音模式,機身上並無對應按鈕,需搭配 app 使用,除可如 MDR-1000X 一樣提供環境音人聲模式,並能在 app 中調整高達 20 級的收音強度,還有針對降低風切聲進行調整,此外 app 也同樣具備運動模式偵測主動模式切換功能,並可針對包括 VPT 虛擬環繞技術、 EQ 以及聲音空間等進行調整。降噪下續航力為 10 小時、純音樂 12 小時。
WH-1000XM2
作為 MDR-1000X 的改版, WH-1000XM2 大致延續 MDR-1000X 的特色,外觀較不明顯的改變之處則式修飾了耳罩外收音麥克風的開孔造型,取消橢圓開孔外的點綴圈。
WH-1000XM2 同樣採用 40mm 鍍鋁 HD 單體,採用內外雙麥克風收音,也為右耳側板觸控板操作設計,並具備與廣受常搭飛機的商務人士好評的音樂遮蔽模式,同樣將兩指以上放在側板即可透過麥克風聽到外界的聲音,當然耳型自動降噪調節等功能也一併繼承。
WH-1000XM2 主要改變的地方包括加入與另兩款 1000X 相同的 app 控制功能,包括運動模式偵測、 VPT 等個人化音效設定,不過最重要的則是加入氣壓感測調節功能;這可說是為了商務人士所規劃的新技術,透過內建氣壓感測器,當遇到飛機機艙壓力變化時,可隨之調節聲音特性,減少音氣壓變化產生降噪效果變差的問題。
另外對比 MDR-1000X , WH-1000XM2 續航力也獲得微幅提升,降噪搭配音樂播放提升到 30 小時,純音樂播放長達 38 小時,也更適合長途商務旅者長時間搭飛機、交通工具的需要,當然也保留 3.5mm 類比輸入的設計,當耳機沒電、或是不想使用藍牙而偏好有線連接時,可在不啟動的情況下以類比方式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