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並不乏入門烹飪書籍,尤其這幾年訴求輕鬆做料理的節目、粉絲頁大出,幫助越來越不會煮菜的都會男女搞定簡單、健康的晚餐。不過這些號稱「料理白痴也能上手」的烹飪書、料理步驟往往會打擊大家的自信。當自己端出不像樣的成品出來時,等於認證自身烹飪智商比白痴還不如...
其實沒有那麼嚴重,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很多設計給料理新手看的烹飪書不夠貼心。
食材不要一次下鍋啦!
對完全沒有經驗的人來說,不同的材料「依順序」下鍋的簡單過程都會出問題。為什麼?因為新手怎麼知道A食材與B食材與C食材要煮多久才會熟透?既然不知道,一起下鍋煮會讓自己想東想西,或最糟的是,真的做出一道部份食材未煮熟的失敗作。
所以,不要再被那些號稱輕鬆做料理的節目主持人騙了,對新手來說,即便再簡單的動作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面對食材眾多的料理盡量把各種食材分次煮熟並調味,最後再拼湊成一道。當然,這麼做可能會有食材放老、二次下鍋變味的風險;所以,如果你是比蠟筆小新還新的新手,第一次掌勺就別挑戰食材眾多的料理吧!
(看別人煮都很簡單啦!)
「自行拿捏」最討厭
相信大家都知道烹飪書上那些「自行拿捏」、「一撮」、「依個人喜好」等不精確的字眼有多麼令人惶恐、討厭。
遇到這種情形,如果真的很不確定,先把最重要、定生死的糖、鹽、醋、醫油等等,取建議量的⅔;如果味道不夠,等完全煮好後再來調整。至於辣椒、胡椒、香油、酒、味醂、五香粉等調味料稍微加多或加少比較不會導致無可挽救的敗局,不用太過緊張;何況這些調味料常常是最後加。
至若大蒜與薑,如果爆香時下的量不夠,簡單,事先備好蒜泥或薑泥,最後再來補救。把蒜/薑泥拌下去味道就出來了。
同樣的,上述的方法仍比不上「一氣呵成」地快速炒好裝盤,味道有差;但... 新手就別太貪心了,沒失敗就要偷笑囉!
請不要另生枝節
烹飪書常會提點一些小建議或撇步,若那些撇步能讓自己料理更方便當然很好;但有些撇步只會另生枝節。
舉例來說,煮南瓜濃湯時有些老師會建議把南瓜皮與南瓜肉一起攪成泥,會更有風味、更香。這裡有個問題,如果家裡的果汁機馬力不夠強,要把瓜皮打到完全融入瓜泥中並不容易,而且前提是瓜皮要煮熟,那又比較耗時間。所以... 就直接取南瓜肉啦!
很多撇步對新手來說其實是把人拖入麻煩漩渦的陷阱,新手自己要會判斷啊!盡量把步驟簡化才是正道,那些達人技、加分技就留給一個月後的自己吧!
(圖片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