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杯以退款收尾 從成本試算、分潤、合約、專利來看台灣群眾募資案

2017.12.13 01:49PM
是嘖嘖杯以退款收尾 從成本試算、分潤、合約、專利來看台灣群眾募資案這篇文章的首圖

關於嘖嘖杯的討論,一堆媒體或論壇都講得很多了,也有出現懶人包,有興趣的朋友應該也都看得差不多了。在本文開始之前,先講本人的立場,是認為初心地球社問題比較多,若要論對錯的話,整個流程看下來站不住腳。而且初心聲明很多接不太起來,有些矛盾的地方 不過工廠是不是那麼善良,也是難說了。全包495.63元在判斷上是很有問題的,10萬組含贈品全包的價格為49,563,000元。當然,初心想要壓2000萬左右全包,聽起來也是很匪夷所思。不過這也是費解的地方,目前我們看到的價位落差這麼大,然後就判談破裂。在正常的想法上來說,應該會有不同價位的攻防才對,但不同的價位並沒有看到。 為何會覺得495元與200元都是不太合理的數字?在這篇文章中簡單試著做一下分析。由於不可能得知直接的成本價格,主要是以間接猜測的方式來分析(其實大家都是間接猜測,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判斷,至於信不信,還是取決於看文章的各位),但不管怎說,應該是可以對照出一點端倪來。  

嘖嘖杯成本初估算

猜測成本還是要有一個憑據,找同廠最近似產品來觀察應該算是相對好的方式,dr.si有摺疊的類似設計,售價250元。他自己也要賺錢,所以成本是不會到200元。此外,這個杯子雖然不知道銷售數量,但要到10萬個也不是這麼容易,dr.si單一品項能在台灣賣幾個這的確沒辦法知道,但經由這次群募,才知道原來有不少人不知道摺疊式的矽膠杯,因此巧摺杯在台灣能有1萬應該就很厲害了(嘖嘖杯知名度高成這樣10萬個,巧摺手握杯沒什麼知名度,量抓10分之1應該不會低估)。在售價250元的情形下,這杯子成本估起來抓100元應該不會差太多(因為這東西應還會進實體通路,所以售價與成本間要抓足夠的間距,廠商才不會賠錢)。重點是這100元的估算是含模具攤提的。

當然,嘖嘖杯的難度更高,正常情況下成本100元應做不起來,不過重點是在於10萬個這個量很大,那製作上的良率以及模具攤提其實佔比就變得很小了。今天如果只是做500個、1000個,良率與模具攤提會是一個問題,模因為是新作產品,成本會拉比較高這點沒有問題,然後良率也會有影響,可能做幾百個良率還拉不回來。但如果是10萬個,大概就可以假設良率與以往產品沒有太大的差別(做幾百個還有問題都不一定說得過去了,做幾千個還是有良率問題的話,工廠還是不要開了)。至於開模的成本,在10萬個數量之下,這攤提應該也低很多了。看一下巧摺杯舊產品含模具攤提,價位也才落在100元左右。而嘖嘖杯也不是一、兩千個,而是10萬個,我們不要說嘖嘖成本跟舊產品一樣成本這樣的事情,但追加50%應也算高了,所以價位評估起來,在150元應該是有可能達成的。

當然,我們也非矽膠業界,也無法知道這嘖嘖杯或巧力杯有沒有什麼不為外人所知的困難眉角,所以再多抓30元-50元緩衝,變成180-200元的製造成本,這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直接翻倍這緩衝已經是超大的了,不過據說有2000萬只做杯子的選項,但老實說以初心這樣的公司狀況,贈品還要再找其他人做也太為難,所以這選項應該是沒辦法選下去的) 接下來其實就是覺得不合理的狀況,若杯子200元,全包變成495元,也就是贈品比杯子本體還貴?這實在很不合邏輯。贈品的話,矽膠手環吸管這成本不好抓,因為該工廠好像原本就沒有這個產品,但刻字還可以抓20-50元(若要抓到100元其實是有點高啦,不過話說回來,也無法理解行銷的時候產品為何要全部刻名字,這是最難降低成本部分,而且工廠也會做得很痛苦)。 扣除刻字50元的話,以245元來看贈品成本也同樣讓人覺得奇怪。當然,也有人提出這是包含了品牌、風險以及專利等等費用,如果真的單純就是這樣的話,雖然覺得還是偏高,但這是能接受的,畢竟除了行銷之外,其他花心力的部分都是工廠,當然多拿一些收益是應該的。

是嘖嘖杯以退款收尾 從成本試算、分潤、合約、專利來看台灣群眾募資案這篇文章的第1圖

雙方利潤拆分試算 

重點是在於合約的描述,495元只是製造成本,表示工廠沒有賺,然後在後面還有利潤64分成,這才是工廠賺的。而這部分也是我對工廠比較懷疑的部分,今天如果495元是統統都包含的話還可以理解,工廠拿他應該賺的OK。但合約既然寫了是製造成本,那這495應該不是工廠要賺的部分,要賺的是在後面所分的利潤。 其實從這邊也可以看得出瀛海國際這邊矛盾的地方,要注意的地方是後面利潤64分成。這64分成是初心地球社6成,瀛海4成,不是工廠6成喔,只有4成而已。如果495元真的是製造成本的話,瀛海賺的錢沒有比初心地球社多。ㄟ……這我不敢信,如果我是工廠擔了這麼多風險,而且產品技術都是我的情形下,不可能願意賺得比初心地球社少。 495元再加上後面的利潤64分成,工廠就真的拿得有些多了。若要論誠信的話,我認為這部分是有點問題的。

當然,最終約並沒有簽成,所以也不能說工廠沒有誠信。但至少在我來看這根本沒辦法稱得上工廠對初心地球社善意互利的報價(所以有人用佛心來形容,就……)。 對於數字的假設,由於沒有資料,當然不會正確,但經由對照之後,其實就可以約略判斷495元這個數字代表的程度為何。 另外也補充一下,關於專利要算多少錢(也有人認為那專利要是上法院的話,穩不穩都還是個問題,但這就先不提)很難估,所以網路上這點只能先存下來保留不提。再加上現存的未簽的合約也是統包的概念,所以一件多少沒有定論。要ˋ我說的話,其實0元至50元都有可能的,這還是看雙方怎麼談。但只是如果就這個案例來說的話,專利的錢應該要更少才是。

是嘖嘖杯以退款收尾 從成本試算、分潤、合約、專利來看台灣群眾募資案這篇文章的第2圖

是嘖嘖杯以退款收尾 從成本試算、分潤、合約、專利來看台灣群眾募資案這篇文章的第3圖

專利費用又是一筆錢

因為公文上面有明確提到,雙方一開始合作在專利的使用僅限於募資……。這麼短的時間內還要算專利的錢……,是打算要收多少?何況專案頁本身有提到dr.si名號,相信初期是以互利的方式來看待,也兼幫忙打dr.si品牌,專利部分通常不會算這麼死,要求一定要收多少。 成本495元後面還有64分成,如果還要再加上出貨的費用,可以看得出來初心所賺的佔比真的是相當低,有沒有到一成都很難說(這是以六千多萬來看的,因為有很大一部分是表面看不到的,有媒體是報八千多萬,是不是八千多萬就不知了),所以可以想像初心沒辦法簽這份合約的原因。

因此有人批評初心地球社很貪心,其實也是覺得怪怪的。我是這樣看的,想賺多一點這畢竟是人性,初心想要多賺,難道工廠是聖人就不想要多賺?如果要道德上的批評的話,那要不要也批評瀛海把初心當肥羊宰?所以說誰貪心或是誰把誰當肥羊宰,其實都不是那麼適當。更何況市面上也有其他商品利潤更高的,我們還是回歸商業吧,不要說誰貪心,也不要說誰宰肥羊。要說的話,就是論定最後所出的產品即可。,是好的產品還是黑心的產品,覺得值得就買,覺得不值就不要買,會比較好些。 在這爭議當中,覺得神奇的地方就是只出現4950萬以及2000萬這兩個數字,怎麼沒有出現類似3500萬或是2900萬這類中間數字,這實在很讓人納悶。不過沒有出現的資料就不多作猜測了。

是嘖嘖杯以退款收尾 從成本試算、分潤、合約、專利來看台灣群眾募資案這篇文章的第4圖

最終雙方以退款收尾

另外,巧力杯可以這麼快出現也是很神奇的事。這是不是有可能在規劃嘖嘖杯時就已經同時規劃巧力杯呢?不過這沒簽約,而且商品上大概除了「嘖嘖杯」這名稱之外,其他的都是工廠實作出來的。所以我並沒有說不能出,只是就網路上的討論來看,感覺瀛海工廠很被動,這一點我是不太相信,我是認為工廠並沒有這麼被動。 但不管怎樣,說到底並沒有簽約,瀛海國際喊價多少是他的自由,也沒拿刀子逼地球初心社一定要照做。嘖嘖杯在專案頁上的文案大意上提到與dr.si多次溝通,相談甚歡(該文案已撤下了),到了專案結束後還沒簽約也就罷了,一直到巧力杯出現都還沒有真正對外說明狀況,這點誠信上就站不住腳了。

但另一方面來看簽約這件事,同樣是沒簽約這個事實但錢有先匯過去,表示初始意向的確是有誠意想要做。不過這中間明明有多次可以好好談的機會,為何要推向破局,其實有點難理解(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在有賺的情形下先走完這次,以後不再找該工廠才對) 其實不太喜歡說二分法誰對誰錯,他們都有各自的立場,站在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結論,所以才會看到不同的判斷。如果真的硬要我說的話,錯的比較多的是初心地球社,畢竟對投資的眾人不誠實是很明確的事實,但結果對初心也不是很公平,能形成這樣的旋風初心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因為誠信的關係,最終什麼都沒有還可能倒賠一些,成果大概都被瀛海國際拿去了。而且瀛海國際賺到的還不是只有這一波成果,更重要的是品牌名聲更上一層樓,後期可待。

今天假設沒有初心地球社,巧力杯能不能登場都還很難說,一來核心想法是不是瀛海想出來的(初心地球社的設計可能是嘴砲設計,但重點是嘴砲出核心想法,比如說容量700ml,從手搖杯容量來想出這商品的容量,不太有機會是瀛海想的,不過關鍵實務設計倒是在瀛海上就是),二來就算瀛海國際真的有發想,但會不會量產也是一個關卡。當然,之後瀛海可能會自己上群募,這樣量產與否是可以有個評估,但至少在之前瀛海還不是這樣做的廠商。 今天如果不是495元再加利潤的64分,而是落更低一些成本,例如495但沒有後續的64分潤,我相信這專案是有機會推動而不是破局的(也很難說啦,畢竟這和2000萬全包的落差太大)。某個程度下初心地球社也是被逼到破局,但這不是瀛海國際的責任,在沒有簽約的情形下,做巧力杯也沒什麼問題,只是看到這樣狀況,是有點同情初心地球社。

當然啦,說得極端一點,如果瀛海沒有做巧力杯,初心地球社搞不好就找中國做了,這個時候就變成瀛海有苦說不出。 所以我自己認為的對錯,大概就是「一個小女孩在壞環境下生長而變壞」這樣的感覺。不過一個人在壞環境下成長,並不一定會變壞,所以如果一個人因為環境壞而變壞,還是要受法律制裁。當然,壞環境也會是被討論的一環。而我所謂的「壞環境」就是成本被報太高了這件事而言。 而初心是因為是在成本太高的壞環境下,所以被逼得想其他辦法,因此而失去了誠信(不過初期可以判定是有誠意的,沒簽約就先匯錢也是信任工廠的表現)。

只是在壞環境下成長,固然有的人會變壞,但也有的人不會變壞。成本太高不應該是毀掉誠信的理由,畢竟還有其他做法,像是賺得不多咬牙就做了,像是反過來公告跟大家說合作破局,退費或是明白講找其他廠商,或是沒有贈品改成部分退費一類,總之雖然會有損失,但就是維持誠信的局面,這樣的做法也不是不行。 雖然覺得初心地球社錯得比較多,但在最終結果上對初心也比較不公平,我個人是沒有下單買,但若有買的話,我最終應該是會選不退費,甚至在初心有意願要做的話,改變心意買一兩個。原因無它,就商業角度來說,這風潮是初心地球社帶起來的,在品質OK的情形下,買他的商品是肯定他們對於商品的想法。當然,買這個商品並不是認同初心地球社的所作所為。

本文由胖子懺悔室授權全文轉載:原文出處

是嘖嘖杯以退款收尾 從成本試算、分潤、合約、專利來看台灣群眾募資案這篇文章的第5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