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的 Stadia 串流遊戲服務發表後,引發相當熱烈的討論,畢竟 Google 規劃 Stadia 的方式並非單純將現行的 PC 或是煮機遊戲改採由雲端方式呈現,更是自硬體架構著手重新設計,就連多 GPU 運算也並非採用交錯 Frame 運算,實現過往硬體開發商相當渴望、但最終難以在個人電腦實現由單一張 GPU 運算主要架構、第二張 GPU 在高負載時分攤特效的分散式運算,但 Google 在發表會仍有許多未明說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對網路的要求。
Stadia 畢竟是仰賴網路頻寬的串流遊戲服務,對於消費者而言,透過 Stadia 玩遊戲實際上更接近觀看全程的互動式影片,但牽涉高畫質與互動,意味使用者雖不需要強大的硬體,然而需要高速、穩定與低延遲的網路,雖然 Google 聲稱 Stadia 足以提供最高 4K 60P 的影像,不過使用者需要 30MBps 的網路頻寬,而 FullHD 也需要 30MBps 以上的頻寬,若頻寬不足,將會動態下修解析度。
不過這邊筆者也覺得有些好奇,到底 Stadia 的解析度是真實運算而來,或是以 AI 或是硬體加速補正所輸出的解析度?畢竟影像升頻技術在當今並不稀奇,同時 NVIDIA 的研究中心先前亦展示如何透過 AI 補差將原本的一般影片變成高速慢動作影片,若將 FullHD 升頻到 4K ,或將 30fps 升頻到 60fps 似乎也不無可能。
除此之外, Google 也未講明消費者端的設備是否需要甚麼基本規格,因為串流服務需要消費者設備進行解碼,不過 Google 到底會使用甚麼編碼似乎也未在大會上說明,只是若為 Google 主導,那使用 VP9 格式的機率就相當高了。
資訊參考來源: Kotaku
跟 Deep Learning 一樣,什麼都要扯一下,但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要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