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先前已經針對 Ricoh 新一代街拍機 GR III 進行簡短的測試,但由於當時測試時的天公不做美,覺得略為可惜,不過適逢三月到四月剛好有兩趟海外出差,就決定再次與代理商商借 GR III ,畢竟以隨身攜帶的隨拍,相較邁入 AI 高性能、多鏡頭的智慧手機,筆者更偏好簡單、可容易控制的定焦隨身機。
關於 GR III 的特色與細節,在先前已經評測文章有介紹,這篇就不再針對特色與機能進行介紹,只針對在偏向 GR III 拍攝實戰的想法做更進一步的敘述。
為何會選擇 GR III 當成攝影旅伴?
每個人對於旅遊攝影著重的點並不相同,也沒有甚麼是最好的旅遊相機,有些人可以接受攜帶多顆鏡頭與專業機身,就為了拍下最美麗的畫面,也有人只想以最輕巧的設備隨心所欲地拍攝,若以焦段特性, GR III 似乎可以做的事情與手機相當類似,而現在的手機影像品質也非吳下阿蒙,選擇 GR III 當成攝影旅伴的件何在?
先談定焦這點,雖然筆者不是從底片開始學習攝影的,不過筆者當時開始接觸 Pentax 單眼相機系統時,就在初期搭配 DA40LE 定焦鏡頭拍攝,而後也陸續擴充此系列的鏡群,在機身仍未升級到現時的 K-1 前,筆者最慣用的旅拍組合是 DA15LE ,主要的關鍵除了是超廣角之外,筆者認為 DA15LE 的對焦距離與放大倍率甚至較 DA21LE 容易拍攝各類的題材。
雖然廣角一方面侷限構圖的全面性,然而若是熟悉的焦段,也不難思索合適的構圖條件,更何況 28mm 也是許多相機的標準起始焦段,宛若人眼稍事放鬆的小廣角特性也容易掌握街景與抓拍,更何況較先前世代更進化的近拍能力,更有助拍攝小物,當然還有先前世代所沒有的 SR 機身防手振,甫以更高的可用 ISO ,也更容易拍出理想的作品。
GR III 比起手機街拍的好處
過往使用單眼相機拍照,較大的外型與鏡頭總給路人較明顯的侵略感,有時候即便是無心的拿起相機按下快門,也會造成路人緊張,或是為了不想入鏡刻意閃避反而產生畫面的不自然,而尺寸較小的 GR III 則可宛若智慧手機一樣藏於掌心,同時若熟悉其焦段特性,即便是盲拍亦能在拍攝時預期可能拍出的畫面。
另一個筆者喜歡 GR III 甚於 GR 的地方,則是 GR III 透過觸控螢幕搭配焦點快速移動,就不用像原本使用 GR 為了搶快只能強迫中央點構圖,手指一滑就可大致配置偏好的構圖焦點,這也是在先前使用 GR 街拍時較難以實現的用法,畢竟雖可切換到全自動選擇焦點,只是有時系統判斷與拍攝者所思索的焦點不同,筆者還是偏好使用手動選擇中央焦點拍攝。
另一個筆者偏好使用小型相機街拍的關鍵,還是回歸到相機的穩定握持感,現行的智慧手機雖不乏有提供快門鍵的機種,然而追求輕薄的機身與手持穩定操作是有相當程度的牴觸的,通常為了穩定且可靠的使用手機拍攝,多半還是得要雙手操作,單手使用手機多少還是會擔心操作時導致手機掉落,然而傳統相機的握柄搭配腕繩仍能維持單手即可拍照的優點。
相較筆者現在的第一世代 GR , GR III 大幅的提升拍攝可靠度,諸如對焦速度、可用 ISO 、機身防手振等的升級,但也保有在常用功能幾乎可透過單手完成的特性,筆者認為在隨心所欲地進行街拍、快拍與盲拍,皆有著大幅提升感,但同時還是可以保有盲拍、快拍的不確定性偶發出現的特殊構圖。
GR III 街拍的確定與不確定的樂趣
在筆者的拍攝方式,個人習慣將 ISO 設定在自動 100-6,400 ,安全快門 1/30 秒,雖然常駐在 P 模式,不過前滾輪與光圈連動(嚴格來說筆者的使用方式與 A / 光圈先決模式差不多),平常使用則較常用到風格調整、曝光補償等功能,基本上都是單手就可以快速地完成操作程序。
設定在 1/30 秒的目的,是為了維持一般單手拍攝筆者較有把握的快門速度,但若是在略為昏暗、或是行進間的抓拍,就偶而會出現一些預期之外的畫面產生,雖然有時會出現預期之外的效果,不過也偶而會拍到一些出色的照片。
由於 GR III 的色彩風格還是與 GR 略有不同,筆者在 GR 慣用的風格是正片負沖,不過在 GR III 則改以正片與四項黑白交替使用,雖然筆者仍認為 GR 的正片負沖是相當出色的風格,然而若在此次兩次出差的使用, GR III 的正片與黑白系列做為展現旅途的景色相當合宜,偶而甫以跳漂白、復古,就可有出色的作品,反而標準色調、鮮豔色調成了較少用的風格。
不造成負擔的攝影輕旅伴
當然,對每個人而言,能夠接受的攝影旅伴的大小尺寸與機能不盡相同,也是有認識的攝影師朋友堅持攜帶完整的單眼組合,只是筆者即便在當初買 GR 前,也是偏好使用 Pentax 的 APS-C 級機身搭配 DA Limited 系鏡頭當成旅拍組合,不過當時會選擇 GR 的關鍵,還是在魚體積、感光元件的尺寸、畫質與操作性皆為一時之選。
雖然最輕盈的攝影旅伴應該還是新世代的智慧手機,不過對筆者來說,還是希望能以取得一定掌控度、不需要複雜後製的前提下,記錄自己覺得出色的旅遊照片,這時以筆者個人能夠接受的影像品質、機身輕巧程度與色彩風格等特色, GR 系列應該還是筆者最愛的選擇。
雖然少了內建電子觀景窗,也沒有可變焦的功能,不過對筆者來說,能夠容易掌控的焦段、以單手就可進行操作與拍攝、合宜的近距離拍攝能力,是 GR 系列最大的優勢,而 GR III 在原本的基礎上進行取捨,雖然在一部分的操作、色彩風格不見得能 100% 滿足原有 GR 用戶的需求,但也不能輕忽這款全新設計的機身所帶來的更優異的影像品質、防手振等優點。
GR III 在歷經四年的時光,從零開始設計的 GR III 確實也讓消費者感受到此次新機種給予的誠意,同時也在上市不久,就提供了更新版提升暗部對焦性能,依照 Ricoh 的慣例,應該會持續透過韌體更新提升機能,當然個人私心若能把正片負沖的風格加回去就再好不過了。
4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