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違規檢舉網頁總整理:各縣市警察局檢舉信箱、檢舉App

2020.02.04 03:58PM
照片中提到了9280-TL2.212m2A,包含了合金輪、豐田Innova、汽車、緊湊型車、小型貨車

路上行車不免會遇到一些行為不佳的用路人,適時錄影、拍照取證能讓他們為國庫貢獻一點點心力。不過,現代人時間寶貴、或是不知道該去哪個地方檢舉,有時候會放任繼續危害行車安全,說不定還會導致交通事故發生。因此,本篇介紹交通違規檢舉的網站,並且整理國道及各縣市警政機關App、檢舉交通違規的網頁與信箱,讓檢舉的過程少幾個查詢的步驟,能夠更快速地開始辦理檢舉手續。

自動化批次檢舉系統FixTW 手機也能用

雖然行車紀錄器、手機很方便,但是一想到要打開信箱,填寫理由、加照片、蓋浮水印,總是會消耗不少檢舉的動力。自動化批次檢舉系統FixTW則省下了不少麻煩,用戶可以直接利用手機檢舉,它會自動幫你寄送給違規事件的管轄單位,檢舉人所要做的只是將照片上傳、填入車牌,就能夠快速完成檢舉流程。

照片中提到了極速自動化交通違規、檢舉服務、停止抱怨,改用罰單教化三寶,包含了空格鍵、上網本、檢舉達人、產品設計、停車處

▲FixTW自動化交通違規檢舉服務網頁。雖然免費版每個月只能檢舉30則違規,但除非是檢舉狂人,每個月30則應該也很足夠了。

照片中提到了超多尊爵不凡功能、自動排程、支援影片上傳,跟冷庫有關,包含了擴大、商標、牌、產品設計、字形

▲FixTW提供的功能非常多樣且完善,包括支援影片上傳、自動追蹤案件、自動分案、成就統計等等。

國道及各縣市警政機關App、檢舉網頁整理

交通違規案件須至違規發生地點所屬的行政區警察機關檢舉,國道則不分行政區,屬於國道公路警察局管轄。交通違規案件檢舉人需於違規行為終了日起7日內提出,案件受理審查時間則依照各縣市行政速度而有所不同。

除了至各縣市所屬機關填寫表單之外,部分縣市有提供警政App,簡化檢舉流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各縣市檢舉機關有不同的檔案大小限制、身分認證機制等等,檢舉人可依據各縣市規定,先將資料準備好,檢舉後耐心等待,避免造成工作人員的負擔。

國道交通違規線上檢舉:

北北基交通違規檢舉網站連結:

台北

新北

基隆

桃竹苗交通違規檢舉網站連結:

桃園

新竹

苗栗

中彰投交通違規檢舉網站連結: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嘉南交通違規檢舉網站連結: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屏交通違規檢舉網站連結:

高雄

屏東

宜花東交通違規檢舉網站連結:

宜蘭

花蓮

台東

離島交通違規檢舉網站連結:

澎湖

金門

馬祖

維護交通安全人人有責

雖然多數用路人都很守法,但仍有不少危害他人的駕駛,多一份檢舉,便是多一人監督,不想被檢舉的最好作法就是不要違規。維護交通安全人人有責,遵守交通規則才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最好方法。


 

10 則回應

  • 台灣每個家庭一台車以上,台灣平地就多大,停車空間永遠不會夠用
    2020-02-08
  • 台灣每個家庭一台車以上,台灣平地就多大,停車空間永遠不會夠用
    2020-02-08
  • 目前檢舉惡性違規幾次,除了錄影超過5分鐘,出事就下山那次之外,其他都被說什麼有爭議都被打回來,去你的交通單位,你以為我們吃飽太閒到處檢舉啊!
    我知道你們很忙,但有罪就該法,怕什麼爭議,法律在那邊給你用,被申訴就讓網民給你撐腰,看誰才有毛病欠罰!
    還是台灣人因為交通違規死的還不夠? 是不是每天都該死個一百個才發現台灣交通比武漢肺炎可怕?🤬🤬🤬🤬🤬🤬🤬🤬🤬🤬
    2020-02-06
  • 民眾能檢舉, 是因為已經有了規則與法條, 搞不懂的是大多數的民眾都知道會有妨礙, 為何有權力的執法單位不去主動的處理, 而是要被動的因為反應或檢舉才來處理? 或是執法單位 (如警察) 覺得無差, 是否往上反應如標線的不適當?
    而公務員當為而不為或任意為之, 是否是不適任或叫 瀆職?
    2020-02-05
  • 我連出國半年被別人移車然後被檢舉,申訴說你出入境證明無法成為車不是你自己違停的!重點是我出國才過半個月就被檢舉,如果我違停應該會有多張罰單啊!應該要有一個完善的機制給大家檢舉及申訴。
    2020-02-04
  • 例圖像是汽機車不同時段共用車位的感覺,因為車長剛好,是否看看旁邊有汽機車共用車位的告示牌。
    2020-02-04
  • 超難用的 就是不想讓人檢舉吧,真的悲哀,成功率也不高,

    很多地方沒畫紅線,連路口旁都有,道路設計本身就是問題
    2020-02-04
    • 人命不稀奇,沒有太多人在乎,就一再發生了,
      現在每年死兩千多,事故三十萬,媒體難辭其咎,
      2020-02-04
    • 能有個一成就很好了,我太高估了嗎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