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遊戲玩家對直播、影片剪接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雖然現在不乏搭配大容量傳統硬碟的筆記型電腦,但畢竟 2.5 吋硬碟容量有限,使用主要的 SSD 剪接影片會加速壽命縮減,還好近年電競筆電陸續加入 Thunderbolt 3 介面,可藉由高速通道擴充大容量外接儲存,這次要介紹的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也是一款兼具儲存、 IO 擴充的多功能基座。
▲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包括一顆 4TB 的 3.5 吋硬碟
Thunderbolt 3 是由 Intel 制定的一種高速連接介面,使用 USB Type-C 的介面,相較 USB 3.2 具備更高的傳輸速度,具有獨特的菊花鍊串接,可整合 PCIe 、儲存擴充、數據與影音的 I/O 擴充等功能,市場上的 Thunderbolt 3 裝置多以顯示器、外接硬碟或是外接 GPU 為主,不過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則是以遊戲玩家為考量,提供兼具儲存與 I/O 擴充的 Thunderbolt 3 外接盒。
▲正面提供 1 個 USB 3.1 Gen.2 、 1 個 USB 3.2 Gen.2 與音訊孔
▲反面則是電源、 Thunderbolt 3 輸入/輸出 、 DP 1.4 、 3 個 USB Type-A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的造型是一個黑色的長方盒子,甚至比 Intel 的 NUC 更大一些,主體採用黑色的類皮革漆處理,至於造型較為酷炫的簍空 M.2 插槽護蓋則採用銀灰色,運作時會透過導光板發出酷炫的燈效,以符合近年遊戲玩家所追求的視覺效果;透過獨特的柵欄設計,透光之後宛若科幻電影中的飛行載具的噴射器一樣。
▲ 3.5 吋硬碟鎖在外殼內,需破壞保固才可能取出
作為一款單 3.5 吋硬碟的儲存擴充裝置,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的尺寸明顯較大,不過這是因為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除了內建 4TB 3.5 吋硬碟外,還具備主動散熱系統、 1 條 PCIe NVMe M.2 SSD 擴充槽(選配)、 2 個 Thunderbolt 3 連接埠、 1 個 DP 、 4 個 USB 3.1 Gen.2 、1 個 USB 3.1 Gen 2 、 RJ45 與音訊連接埠等。
▲外蓋採磁吸設計,輕鬆安裝 M.2 SSD
簡單的說,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宛若整合高速外接儲存、置於書桌的全功能擴充埠,藉由連接到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能進一步增加可連接的 I/O 埠,亦可預先把周邊、有線網路先連接到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上,就不需要回到工作空間還要把周邊一個一個慢慢接上。
▲ Thunderbolt 3 不具備 USB PD 供電,一邊為筆電輸入、一邊為輸出連接周邊用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畢竟是針對含有 Thunderbolt 3 的電競筆電,其 Thunderbolt 3 並不具備 USB PD 供電的功能,故若是筆電沒有獨立的供電介面、又僅有單一 Thunderbolt 3 連接埠,就無法為筆電提供持續電力,但相信 Thunderbolt 3 發展至今,僅有單一 Thunderbolt 3 介面且無額外供電介面的筆電應該是越來越罕見。
▲ SSD 插槽具備散熱片設計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的設計理念是希望使用者簡單易用,同時為了避免使用者操作錯誤或自行更換隨主機出貨的 3.5 硬碟出問題,故 3.5 硬碟是直接鎖在盒內,但讓消費者自行擴充的 M.2 插槽的護蓋,則是透過磁吸方式讓消費者可進行快拆。順帶一提的是,內建的 3.5 吋硬碟,是屬於 Seagate 旗下針對 NAS 的 IronWolf Pro 系列的 4TB 硬碟。
卸下 M.2 插槽的外蓋後,就可看到 M.2 SSD 的擴充埠,考慮到使用的穩定性,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也配有金屬散熱片設計,本身已經貼有導熱片,只要把 M.2 SSD 安裝好並蓋上護蓋,即完成 M.2 SSD 的配置;此次 Seagate 所提供測試的,則是隸屬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系列的 510 PCIe 3.0 SSD 。
由於筆者手邊的筆電已經是 Thunderbolt 3 剛推出的第一代 2016 年款 Razer Blade Stealth ,故就是上述僅有單一 Thunderbolt 3 插槽且兼具 USB PD 充電的款式,雖然可連接使用,但無法獲得供電,其次由於為雙核心機種,故 PCMark 10 也不允許進行儲存裝置測試(目前基準需要 4 核心處理器),故僅使用 Crystal Benchmark 進行簡單的性能驗證。
▲搭配的是 Firecuda Gaming 510
▲大概落在 1,700MBps 左右
▲大檔案時寫入性能有些許下降,不過仍遠超傳統硬碟
▲配置的 3.5 吋硬碟為 IronWolf Pro 的 NAS 專用硬碟
▲傳統硬碟性能大概落在 250MBps 左右
▲畢竟 3.5 吋硬碟主要目的是冷資料備份,性能就不苛求了
可看到畢竟 Thunderbolt 3 的傳輸性能不錯, 3.5 吋硬碟大致上已經是跑到性能全滿,至於 FireCuda Gaming 510 SSD 則得到 1,700MBps 左右的表現,不過原本 Thunderbolt 3 採用的就是 PCIe 3.0 x 4 通道,考慮到整個 Dock 還需要與其它周邊共享總頻寬,達到這樣的表現也在可理解範圍。
固然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的價位並不算低,不過畢竟是一款整合多功能 I/O 、儲存於單機的 Thunderbolt Dock ,僅需單一纜線就能擴充大量功能,對預算充裕想要簡化配置的內容創作玩家會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能夠結合大容量的 3.5 吋硬碟與可選擴充 NVMe SSD 的設計,也能讓使用者減少筆電內建儲存的耗損。
以理想的配置,可藉由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的高速 SSD 作為遊戲影片的初步儲存與影片編輯,再透過 4TB 硬碟做為資料的冷備份,一方面現在大容量的 PCIe 3.0 SSD 價格已經逐漸降價,傳輸性能也都有相當的水準,用於編修影片絕對會比 3.5 吋硬碟理想,然而 3.5 吋硬碟的容量優勢雖漸減,但對於冷資料儲存仍具相當的可靠度。
▲光效宛若太空船的噴射器一樣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可說是 Seagate 強化遊戲玩家市場策略的新布局,以其擅場的儲存設備結合 Thunderbolt 3 便利的多功能特性,為高階玩家族群提供高整合設計的多功能外接儲存設備,雖然玩家或許可透過連接多種裝置實現類似的功能,不過 Thunderbolt 3 所帶來的單一纜線多元功能的特色,以及混合傳統硬碟與 SSD 的外接儲存,是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獨特的賣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