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輸入角度為訴求的獨特設計,羅技 ERGO K860 人體工學鍵盤動手玩

2021.04.19 12:40PM
照片中提到了logi、esc、print screen,包含了計算機鍵盤、計算機鍵盤、電腦鼠標、電腦、防御者元素HB-520 PS / 2 RUчрерный

雖說人體工學鍵盤向來在市場仍非大宗,從幾十年前有多種選擇當前僅有少數品牌偶而推陳出新,但標榜自然輸入角度的人體工學鍵盤一直有一票死忠的擁護者,而羅技也在今年推出全新人體工學鍵盤 ERGO K680 ,以經典海浪型人體工學鍵位配置,輔以當前主流的藍牙搭配 Unifying 無線雙模,盼為喜愛人體工學鍵盤的電腦族提供經典設計、全新感受。

照片中提到了logi、esc、MI,包含了計算機鍵盤、計算機鍵盤、海莉·漢森(Helly Hansen)、用過的好、Mercari

▲ K860 的長度與具備左側巨集區的電競鍵盤相似

照片中包含了電藍、產品設計、產品、鈷藍/ M、鈷藍/ M

▲不織布掌托底下還有一層發泡棉與一層記憶海綿

相較標準配置鍵盤, ERGO K860 可說是一把"巨大"的鍵盤,因為採用人體工學鍵位分離加上整合掌托的機構,使得 ERGO 長度與右側具備巨集鍵的電競鍵盤相近,而寬度則更勝一般搭配掌托使用的鍵盤。 ERGO K860 的掌托看似可分離,但翻到背面即可看到是採用一體化設計,掌托底下則由 4mm 記憶海綿、 2mm 高密度泡棉與 0.5mm 針織布構成。

照片中提到了NOT FOR RETAIL SALE/ NE PAS VENDRE AD DETAI、WARNING/AVERTSSEMENT、RECHARGED DSP,包含了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腦、電子產品

▲使用兩顆 4 號電池,並可把 Unifying Dongle 收納在電池蓋底下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配件、電腦、電子產品

▲背面可明確看出掌托為一體化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logi,包含了計算機鍵盤、計算機鍵盤、輸入設備、電腦、空格鍵

▲開關位於頂部

雖然 ERGO K860 是新世代的鍵盤,不過仍由兩顆 4 號電池驅動,由於理論電力高達 24 個月,也不需要經常替換電池;電池蓋底下還有 Unifying Dongle 的收納凹槽,若未使用 Unifying Dongle 則可收進電池蓋內避免遺書;雖然羅技無線鍵盤的電池管理相當令人放心,但若仍擔心長時間開著鍵盤會加速電池消耗,則可把位於頂部的開關關閉。

照片中提到了logi、部、F1,跟IGD SIIQ有關,包含了dvorak鍵盤、計算機鍵盤、筆記本電腦部分、空格鍵、電腦硬件

▲ F6 與 F7 是按鍵的分水嶺

鍵位的配置以 F6 與 F7 中間為分水嶺,把鍵位從中切開,再搭配隆起的鍵盤結構,理論上使得手腕不再需要遷就傳統鍵盤的配置而向外翻轉,使左右手放在上面打字呈現最自然的外開,能夠降低長時間使用鍵盤對手腕的傷害,進一步降低像是腕隧道症候群等職業傷害的發生。

照片中提到了print screen、12、国,包含了計算機鍵盤、計算機鍵盤、電腦、機械鍵盤、電腦鼠標

▲功能鍵與數字區為一般配置

畢竟 ERGO K860 訴求是人體工學,按鍵的大小並非完全依照標準鍵盤的尺寸,主要是位於波浪頂點的按鍵大小皆因應左右分離的配置採用加長設計,雖然按鍵的配置是遵循正統打字輸入的左右手範圍,不過對於不熟悉人體工學鍵盤的使用者需要適應這個區塊的編排。

照片中提到了F9、F10、print screen,包含了計算機鍵盤、計算機鍵盤、空格鍵、筆記本電腦更換鍵盤、電腦硬件

▲作為定位鍵的 J 鍵的字體印刷並未與其它按鍵對齊...

ERGO K860 可對應 Windows 與 Mac OS ,鍵位亦同步印刷兩種不同系統的按鍵功能,並採用自對偵測變換不過雖然可理解羅技在台灣提供的鍵盤都會採用注音印刷,但定位用的 F 與 J 鍵的文字排列與其它按鍵並未對齊,有強迫症的使用者與藝術創作者看了應該會覺得焦慮吧。

照片中包含了地板、硬木、木材染色、產品設計、地板

▲與一般鍵盤墊高上方的設計相反, ERGO K860 是自掌托往前墊高

同時,為了搭配標準辦公桌與時下流行的升降桌的自然輸入角度, ERGO K860 的傾斜支架亦與一般鍵盤相反,自掌托側由後往前傾斜,當鍵盤的高度離使用者較低,手腕也不需要向上折起,搭配舒適的大面積掌托,像是把手自然放在一片柔軟的軟墊上打字。

照片中提到了logi、14.、esc,包含了計算機鍵盤、計算機鍵盤、空格鍵、數字鍵盤、電腦

▲理論上雙手會大幅減少手腕彎曲的角度

ERGO K860 在實際使用就仍得看使用者的適應能力,而筆者最根本的問題是打字方式並非正統輸入方式,故在左右手操作的按鍵難以對應 ERGO K860 的人體工學位置,導致打字速度比起使用一般鍵盤更慢;但回到舒適性,筆者確實感受到如果能夠撇除獨特的分離鍵位後,打字的手腕比起使用標準鍵盤更為自然、無壓力。

照片中提到了TH EE、60,包含了勞裡·漢森公園、計算機鍵盤、空格鍵、數字鍵盤、電腦

▲即使自側面也可看到特殊的海浪鍵位

雖然人體工學鍵盤市場需求始終存在卻也未能成為主流,最根本的原因仍回到使用者被標準鍵盤配置的輸入習慣制約;雖說人體工學鍵盤並未調整按鍵的輸入對應配置,然而取自手掌自然開闔角度、自中央往外分離鍵位完全不同於一般鍵盤的行、列,加上人體工學鍵盤由於占用更多空間,當前市售的筆記型電腦也不太可能採用,對一般此用者若僅有短期使用過人體工學鍵盤,並不易在兩種不同的配置之間切換,導致人體工學鍵盤終究為罕見的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logi、print screen、F,包含了計算機鍵盤、計算機鍵盤、空格鍵、數字鍵盤、產品設計

▲ ERGO K860 為喜愛人體工學鍵盤的使用者提供無線雙模的新選擇

不過就如同先前所述,如果在體驗後能夠適應人體工學鍵盤的鍵位配置,從手腕健康的觀點出發, ERGO K860 確實是有助減少職業傷害,如果能同時搭配 MX Ergo 軌跡球、 MX Vertiocal 一類的人體工學輸入設備使用,有助提升長時間工作的舒適性,只是相較從滑鼠操作改為軌跡球,筆者對敲擊人體工學鍵位的配置還是較難適應,但若是長期的人體工學鍵盤使用者,也終於又有無線設計的新選擇了。

1 則回應

  • 中間很高,我的鍵盤拖空間不夠,會卡到收不起來XD
    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