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縱使是解封後,相信在家工作將會成為部分工作者者的新常態,而且公司宣布在家工作的第一天,就連同筆電和23吋的外接螢幕帶回家裡了。
作者使用的筆電是Macbook Pro 16吋,以筆記型電腦來說已經是大螢幕,但在家工作一陣子後,仍然覺得筆電螢幕本體和外接螢幕都不夠,而且外接螢幕的解析度只有1920x1080,和原本MBP 16吋的Retina比起來就相差更大,才因此踏上了選購螢幕之路:
註:作者並不是螢幕專業的技術編輯,所以選擇上不會有太深的規格或細節比較。
直接買新iMac還是外接4K螢幕令人煩惱
在選購螢幕的過程中馬上遇到了一個煩惱,因為 2021年 Apple iMac 24吋開賣了,大家都知道蘋果桌機的螢幕畫質超優,就是傳說中的買螢幕送主機。所以到底要買一顆好的4K螢幕還是直接買一台New iMac 24吋呢?
這讓人非常煩惱,真想只買39,990最低階那台,但Ram不加到16G實在受不了,但這樣就好貴。因此發展出三種選購策略:
- 最高CP值解:買4K螢幕配MBPR 16吋繼續撐。
- 第二解:買iMac 24吋,等今年 MBPR 14吋推出後賣掉 MBPR 16吋回頭買14吋,在家就串接兩台用,出門帶 MBPR 14吋。
- 第三解:現在先買4K螢幕,等今年 MBPR 14吋推出後賣掉 MBPR 16吋回頭買14吋,在家接螢幕、外出帶筆電完成。
在個人臉書上與朋友討論後,決定走第三條路,反正筆電終究要換成Apple Silicon晶片系列,所以現在就買外接螢幕好。在選購螢幕的時候,除了4K以外又有接下來幾個想法:
- 顏色不要和Mac螢幕的顏色差太多:廣色域DCI-P3>90%。
- 會看電影:HDR 10以上,能上HDR 600最佳。
- 希望一條USB-C線就可以串連筆電:支援Thunderbolt最佳。
- 支援Mac HiDPI功能:一定要4K螢幕(註:2K可下指令修改但先不考慮)。
- 螢幕27吋或是32吋。
基於以上想法,由於本人臉書上已經有許多3C技術編輯和軟體工程師,推薦的螢幕如下:
LG 32UL950-W:由知名網頁設計師Even Wu推薦
LG 32UL950-W 各方面已經完美符合需求:
- 顏色不要和Mac螢幕的顏色差太多:廣色域DCI-P3>98%。
- 會看電影:直接支援 VESA HDR 600認證。
- 支援Thunderbolt:但充電只支援到60W,Macbook Pro 需要到 95W。
- 支援Mac HiDPI功能:一定要4K螢幕,LG UltraFine系列直接就是蘋果親兒子。
- 32吋。
一切都完美就是一切都昂貴,LG 32UL950-W價格高達新台幣45,700元,我在蝦皮LG官方賣場有找到三萬多的展示機,但保固只剩一年。原本想要一咬牙就買下去了,但發現我的桌子放32吋螢幕可能壓力太大,所以想往27吋找。
▲LG 32UL950-W 32吋4K螢幕。
Benq PD3220U:力求顏色精準
Benq PD3220U 除了色彩認證沒有LG 32UL950-W 多都很好:
- 顏色不要和Mac螢幕的顏色差太多:廣色域DCI-P3>95%、100% sRGB。
- 會看電影:盡然只支援到HDR 10,不愧是專業設計為主的螢幕,
- 支援Thunderbolt:充電支援到85W,雖然不到95W,但已經比 LG 32UL950-W好了。
- 支援Mac HiDPI功能:一定要4K螢幕,Benq PD3220U有獨特的M-book相容模式,還能快速同步兩個螢幕色彩。。
- 32吋。
- 其他優點:Benq PD3220U 有可以特別的外接OSD實體按鈕可以快速切換螢幕模式,這點其實其他螢幕都沒有的。
- 價格:Benq PD3220U 定價 42,900元,比 LG 32UL950-W 便宜約五千。
▲Benq PD3220U 4K 32吋螢幕。
▲Benq PD3220U 獨特的OSD影像模式切換按鈕。
Benq PD2725U:心中的第一名產品但買不到
Benq PD2725U 幾乎就是 PD3220U 的27吋產品,且支援到HDR 400,但電影比較爽,而且價格只要27,900元,也比PD3220U便宜不少。但人生無奈就是這款產品所有通路都缺貨,聯絡BenQ客服也無貨只好無緣見面。
- 顏色不要和Mac螢幕的顏色差太多:廣色域DCI-P3>95%、100% sRGB。
- 會看電影:支援到HDR 400。
- 支援Thunderbolt:充電支援到85W,雖然不到95W,但已經比 LG 32UL950-W好了。
- 支援Mac HiDPI功能:一定要4K螢幕,Benq PD3220U有獨特的M-book相容模式,還能快速同步兩個螢幕色彩。。
- 32吋。
- 其他優點:Benq PD3220U 有可以特別的實體按鈕可以快速切換螢幕模式,這點其實其他螢幕都沒有的。
▲Benq PD2725U 4K 27吋螢幕能將左右分割後顯示不同色彩定義,看我們的現場報導。
LG 32UN880-B:具有Ergo特殊支架的32吋螢幕
LG 32UN880-B是因為LG 32UL950-W 預算問題所選擇的32吋螢幕版本,而且也是LG UltrFine系列螢幕(是該系列更相容於Mac),而且搭配的Ergo支假基本上就是一款螢幕支架更加好用,但非常遺憾的是我的工作桌是IKEA的延伸餐桌,平在為了臥室空間要把延伸桌面收起來所以不能裝Ergo支架,只好放棄。
- 顏色不要和Mac螢幕的顏色差太多:廣色域DCI-P3>95%。。
- 會看電影:支援到HDR 10,這點弱。
- 支援Thunderbolt:不支援Thunderbolt,但還是可以一條USB-C線連結電腦並充電。
- 支援Mac HiDPI功能:一定要4K螢幕,LG 32UN880-B是LG UltrFine系列螢幕這點完全沒問題。。
- 32吋。
- 其他優點:Ergo支架可以讓螢幕伸長、縮回、旋轉、轉軸、升降、傾斜 ,而且桌面空間更簡潔。
▲LG 32UN880-B 32吋 4K 螢幕,能隨意調整螢幕上下前後的Ergo支架功能。
LG 27UL850-W:最終妥協的選擇
最後選到 LG 27UL850-W,是在預算、工作環境桌子以及市場到貨的妥協選擇,到貨到現在已經一個禮拜,其實算滿意的:
- 顏色不要和Mac螢幕的顏色差太多:沒有認證,這點是所有螢幕中最弱的。
- 會看電影:支援到VESA HDR 400。
- 支援Thunderbolt:不支援Thunderbolt,但還是可以一條USB-C線連結電腦並充電。
- 支援Mac HiDPI功能:一定要4K螢幕,使用上支援 HiDPI沒有問題。。
- 27吋。
- 其他優點:和上述螢幕比起來價格便宜不少。
▲螢幕剛裝好的樣子,Macbook Pro 筆電配起來太小了不太適合。
▲上網買了一個螢幕立架後配起來就好多了,LG 27UL850-W 成為主工作區域,筆電上的螢幕則放通訊軟體和待辦事項管理軟體。霧面螢幕看起來真的非常舒服。
▲LG系列螢幕的I/O位置我覺得超級好,這也是我喜歡的地方。
▲得到朋友Emil指導將螢幕顯示模式調整到REC709國際色彩標準、並關掉HDR(看電影時才打開)。
sRGB 當初有參考 REC 709,所以兩者色域(Gamut)非常接近,但是 sRGB 是用 Gamma 2.2,REC 709 是用 Gamma 2.4,所以用 REC 709 影像模式看到的畫面應該會略暗一下,但是飽和一些,而 DCI-P3 是用 Gamma 2.6,也不算消費端的規格(但Apple開了第一槍...),所以消費端P3當作個參考就好。
其實剛開始使用的時候覺得27吋可能不是我要的,二顆24吋4K螢幕才是我要的,因為Mac HiDPI會以1920x1080的視覺來呈現更精緻畫質。另外顏色上怎麼調也無法跟MBPR 16"螢幕一樣,不是UltraFine親兒子就是有差,但在朋友的指導下調整成REC709並在Mac裡面把顏色調整到P3就已經相當接近了。
為什麼這次的選擇都是LG和Benq,沒有Dell。其實原因很簡單,Dell的螢幕十多年來我也買了好幾顆了,純粹想換換品牌而已。另外超寬螢幕21:9和曲面螢幕都不在我的考慮之內,我就是想要一顆標準螢幕。
另外27吋和32吋螢幕的比較,最後選了27吋還是比較適合的,因為我眼睛的高度對上27吋螢幕剛剛好,如果使用32吋螢幕不要抬頭的話,螢幕的支架就得要支援可壓到最低。
在我的朋友中除了設計師Even Wu以外,另外一前技術編輯Emil的建議也非常值得參考,推薦給有想要選購的朋友:
螢幕可以找 LG 24MD4KL(4K),要大一點的話可以看 LG 27MD5KL(5K),預算稍一低點可以看 Dell U2720Q(4K),也有 DCI-P3 95% 顯示能力,預算再低可以看 LG 27UL850 (4K),一樣可以 USB-C + 支援 Mac,只是她只能當最後一台,不能再菊鏈串出去,顏色也比較差一點(大約 DCI-P3 72%,有REC709/sRGB),或者解析度低一些,但顏色比較好的 Dell U2520D (2K, DCI-P3 95%)。
▲最後的最後,更專業的影像工作者也是癮科技外稿之一euyoung也是用這顆 LG 27UL850-W,但他的擺設實在比我的好太多了!
5 則回應
雖然很多人都說直上iMac沒有什麼懸念,但是我手上這臺16寸就用得好好的,只是想要好好外接螢幕,讓眼睛舒服一點而已!僅此根本不用上到大預算買性能過剩的iMac
Even Wu說的也很棒喔!推薦的都是顏色準的精品,雖然價格上都很硬,而且沒什麼通路可以便宜拿,但是顏色的表現就是沒話說,如果有預算直上LG 4k或5k
絕對是毫無懸念!!